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撒尼(彝族支系)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置于诗学理论的背景下,以长诗的一些特定词句为样例,借鉴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方法、叙事学的理论进行诗学分析,可以探究《阿诗玛》民间叙事诗的口头传承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口头诗学理论为背景,从"程式"、"主题"、"故事范型"3个层面揭示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拟话本小说所含有的口头艺术特征。分析认为,冯梦龙"三言"拟话本小说保存了口头诗学特征,丰富了口头诗学理论,并对口头诗学进行了"书面化"改造,这不仅有利于探究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艰难蜕变历程,而且也证实了口头艺术影响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口头程式理论为基础,选取达斡尔族叙事诗《少郎和岱夫》、蒙古族叙事诗《嘎达梅林》为分析对象,从平行式结构和修辞两方面比较分析上述对象的口头程式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模式。  相似文献   

4.
"口头程式理论"是二十世纪美国民俗学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又称"帕里-洛德"理论.<福羊之歌>是土族口耳相传的长篇叙事作品,该叙事诗无论是语言、主题还是叙事结构上都呈现出了强烈的模式化倾向.本文主要是运用"口头程式理论"的三个结构性单元,即程式化的语言、主题或典型场景、故事范性或故事类型来解读土族叙事长歌--<福羊之歌>.  相似文献   

5.
《沙米拉》按照《帕梅拉》故事的发展,对主要情节进行了戏仿,调侃并揭露了理查森创作的疏漏和不真实。《沙米拉》的失败之处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三个方面分析可见:在情节设计上不够严谨、故事发展略显松弛;在人物塑造上刻画单一、缺少多样性;而在主题上,不仅没能反对和嘲讽理查森的美德观,反而在无意中表达了与前者相似,甚至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琶杰格斯尔传》不仅是科尔沁口头文学的经典,也是蒙古族口传史诗的代表性文本。歌手琶杰遵循口头诗歌叙事传统,运用丰富的程式演唱不同的主题,构筑了格斯尔史诗诗行,使史诗故事跌宕起伏,变幻莫测,而且歌手运用的程式体现了其创编技巧,也显示了口头诗歌的表演法则。  相似文献   

7.
《少郎和岱夫》是达斡尔族的一部经典民间叙事诗,笔者试图从文学的视角,运用"口头程式理论",又称"帕里-洛德"理论,通过程式化的语言、主题或典型场景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8.
米尔曼·帕里研究荷马史诗的一大成果是提出了“程式”这一概念,他据此认为荷马史诗与口头传统密切相关。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在《海华沙之歌》的创作中主动借鉴欧洲史诗的口头传统与格律,匠心独具地使用印第安术语,将这三者完美融合,创造了一系列程式,既革新了英语诗歌语言,又赋予了英语诗歌浓郁的印第安色彩,使《海华沙之歌》获得了迥异于英式诗歌的独特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美国性。朗费罗将欧洲文学传统与美国本土文化元素完美嫁接,践行了他提出的构建美国民族文学的理论主张,为19世纪美国文学的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原本口头性很强的佛经文献传入中原后,慢慢变得“文雅”,经中原传入回鹘社会,这些书面性很强的佛经文献在回鹘口头传统的消融力下又向自然、质朴的口头程式特征回归.文章通过回鹘文本与汉文底本的《金光明经·舍身饲虎品》的口头程式特征进行对比,来探讨汉地佛教传入回鹘社会后的变化,展示古代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黑犬》是当代英国最富盛名、最具有人气的小说家麦克尤恩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叙述主人公人生际遇和描绘其空间生存状态,作家以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剥茧抽丝般地展示了二战后弥漫在欧洲的精神恐慌与焦虑,同时传达了作家对夫妻婚姻关系、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和历史叙述的伦理取向.  相似文献   

11.
祢衡因以才抗世辟邪、以狂卫道抗权而被害成为悲剧人物形象。祢衡故事经过千年流播而持为具有张力结构的“祢衡话语”,其以“才”、“狂”、“悲”为三个重要节点,在千年传响中蕴涵着历代士人的深切悲感之心和深沉不平之意。“击鼓骂曹”作为祢衡话语的关键词和建构肯綮,被铸成千古独绝的反抗强权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推行以来的基本状况和运行模式进行了详实分析,指出该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办法,并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出了建立政府医疗救助系统和农村医疗商业保险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3.
周密宋亡后以笔记野史和遗民气节名,遗民身份与其笔记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遗民情怀渗透在其笔记从内容到文字的各个方面:在内容上表现出怀旧、反思、控诉的主题,写作时强调“得其实”与“直书”,文字中流露出浓郁的盛衰之感和追念之怀。他的笔记蕴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的东北地区是以驻防八旗为核心的非汉人社会,同时也有较少数的汉人以各种形式流向那里。所以,在当时的东北地区,各民族集团间出现了比较相互的影响关系。本文通过几个方面,就19世纪前半期以前的黑龙江地区的汉人是以怎样的形式被融人到当地社会的,他们和其他各民族集团构筑了怎样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泌词说     
本文辨析花间派词人张泌生平,认为此张泌和南唐入宋的张泌并非一人。认为张泌词情感真实,摆落故态俗套,在花间词中具有鲜明之个性特征,体现着词这一体裁在初期的幼年花树般的清新自然之风格,并非如前人所说仅仅"依违于温韦两人之间"而已。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两晋士人交相称誉的郭泰、祢衡两位汉末人物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表述了他的不同看法 :郭泰是既怕仕途凶险又不能忍受潜居苦闷的假隐士 ,祢衡则是言行偏至的狂悖之人。他们在人格上属于同一类型 ,都是以外表眩世而心希荣利的人物 ,魏晋以来任情唯欲的士风皆为郭、祢之辈的流风遗韵。葛洪对汉末名士的评价一方面基于他对东汉历史的独特认识 ,另一方面则是借评骘汉末名士以重铸士人气节 ,表达他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 ,欧洲中世纪法国史诗《罗兰之歌》是中古英雄史诗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它通过塑造罗兰的形象 ,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时代精神 :虔信上帝、忠君爱国、崇拜英雄、珍视友谊 ,反映了基督教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人类自身问题的思考 ,也反映了英雄观念的转变。这些既基于基督教意识 ,又超越了基督教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说文解字》糸部颜色字的字型分析 ,探讨其反映的文化内涵 ,并进一步揭示古人颜色观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中介语不同等级的语言表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是语言运动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本文对黑龙江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存在的"靠近普通话、黑龙江方言普通话、黑龙江方言"三个层次的语言表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了黑龙江中介语形成的原因,提出尽快靠近普通话目标语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