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阅读文本时,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本的意思,是否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取决于学生本身。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种“个性化”的行为,应该得以落实到位,方能取得明显的阅读效果。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无意忽视了这种“个性化”阅读而大讲特讲甚至越俎代庖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依据文本特征进行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据此,必须对文本的特征有准确的理解。文本是以作者的个体生命精神为能源,以语言艺术为中介,通过作者心灵的发酵生成文境而呈现出来的。依据文本特征进行阅读教学的精义就是调动学生的心灵智慧,沟通学生的心灵与文本的联系,让学生触摸文本,感知文本,融入文本,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向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郑建胜 《阅读与作文》2007,(6):48-48,21
新课标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对文章的解读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使阅读教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现象。然而,部分教师却从纯“文本崇拜”走向另一个极端——纯“文本批判”。甚至于完全忽略文本的暗示、提示,随心所欲,毫无限制地进行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经典文学的一种亵渎,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悲哀。试举以下课例,以期引发对此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和感悟。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文本解读不应是过去对教参观点的简单复制,而应是个性化、多元化的。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从文本、解读、创造三个角度,提出文本阅读情境化、文本解读多元化、期待视野拓展化的体悟式阅读教学观。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只有立足本文,明确教学目标,设置适当的对话话题并加以适时点拨,才能使课堂在预设与生成中形成有效的对话,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一种情感与认识融合的个性化心智活动。阅读教学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假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神情淡漠,无动于衷,就很难说他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思想获得了启迪,更谈不上他们的情趣。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从传统课堂转向开放式课堂,强调学生、教师双主体对教学文本的多元化解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一理念的把握产生了偏执和误解,出现了课堂教学解释无度的现象。如何在认清基础教育本质、尊重知识确定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对教学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材料,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动地个性化地去解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教学的过程,扣住文本,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创造性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对拓展教学的认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内容既来自课本,也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为此,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于是,拓展教学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所谓拓展教学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就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它实质上是一种迁移教学”。课堂教学拓展延伸一般有两种方式: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和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本论题中课堂拓展教学特指把课外信息资料引入课堂,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外信息资料引入,还包括教师根据文本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拓展教学的训练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感悟以及对文本的认知表达。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度的把握,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无效对话的倾向。而夯实基础,让孩子与文本亲密接触;眷注学情,让孩子成为课堂对话的主人;智慧理答,让教师指导无痕介入;形式多样,让课堂在“动静”之间“张弛有度”等策略有助于以提高课堂对话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更凸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对话”固然可以理解为无声的心智交流。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地体现为师生间的“言语对话”。由于理解上的种种失误.在具体的实践中.师生间的课堂言语对话还存在着不少有待于纠正的偏差。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弘扬个性的广阔天地,使阅读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中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都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如果考虑这些差异,如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的话,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那么,如何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呢?  相似文献   

16.
互动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和教学环境四要素间的互动,即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分别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阅读,深入文本内部与文本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在对彼此理解和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效生成教学情境,提高认识、理解和审美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生本课堂提倡赋予学生话语权,但在阅读教学的对话活动中仍存在对话肤浅、琐碎、牵强等弊端,致使阅读教学中的对话陷入高耗低效的困境。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在学生倾心阅读、潜心思考的基础上,在进行自然而然的启发诱导中把握对话的方向,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生生间、师生间进行倾心、和谐、深层、有效的对话,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目的,让阅读课成为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本课堂。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涵义及理论依据,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为:1.创设情景,进入文本;2、引导质疑,生成问题;3、多元对话,感悟求解;4、拓展反思,提升能力。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引入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其坚守的战略当首选个性化阅读教学,因为阅读是个性化的。本文就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注重教师现身说法、结合学生生活阅历、鼓励学生独到见解、挖掘课文隐含文化四个方面论述,明确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是这个活动的重要特点,三者"对话"成功,就会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否则,阅读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