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人的发展这一视角提出完善市场经济意识,其意义在于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观前提问题。意识、观念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针对市场经济意识起点低、理论准备不足、主体科学文化素质差的弱点,学习、吸收、利用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以完善我们的意识。市场经济、社会、人三者发展的一致性,是完善市场经济意识的起点与归宿。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与人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1.主体、主体性原是哲学中的概念。在哲学史上,主体这一概念至少有三种用法:第一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运动或属性的承担者或物体的主要部分,近似于“实体”或“主体”的概念。第二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认识和实践的承担者,这一概念是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客体)相对应而使用的,具体就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入(包括个体、社会焦团、阶级以至全人类)。在哲学家黄埔森看来,“主体这一概念,除了有实体、主要部分等含义外.最主要的含义是指某种活动的主动又出者。……主体是人·但不等于人,人只…  相似文献   

3.
从赫拉克利特美学思想中“火”的观念来审视希腊文明中的人文精神,“火”的观念是主体理性思考的产物,它意味着人类生存发展回归到人的主体性和完整性上;从马克思“关学和历史的”角度看“火”是审美创造意识的体现,“火”反映了赫拉克利特对人的生存目标和生存状况的审美创造思考。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个体主体和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个体主体和现代化·刘放桐本文把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个体主体和现代化问题放在一起讨论是认为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产物,而“市民社会”的完善和发展也有赖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经济中的个体主义原则和伦理学上的个人主义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个人是社会行动的主体,无论是在经济行为还是在道德行为中,行为的主体都是个人。个人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人们的道德行为实际上也是要从个人出发,使个人的利益服从于社会利益。富永健一说得好,“进行行动的是个人,进行相互行动的也是个人,因此建立社会的也是个人,我们把这一现象表述为在逻辑上个人先行于社会。”①既然个人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那么在市场经济中经济行为的主体的出发点无疑也是个人。从个人出发的行为与个人所持的人生观无关。马…  相似文献   

6.
论敬业意识     
论敬业意识刘炳才敬业意识是认识主体在其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爱专业、专本职的职业观。具体讲,其含义有三点:一是讲认识主体,也就是形成这种观念的人,强调了意识对主体的依赖关系;二是讲主体认识必须在其实践活动中形成,即不能主观臆造,凭空想象,而必须是在具...  相似文献   

7.
在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在全社会突出了公平竞争,突出了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主体意识,使人们独立进行社会生产性的活动相对强化;同时,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权观念、人对人自身本质的认识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对待这些新变化,这是当前哲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前沿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上出现的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的物质基础增强,物质产品比较丰富,从而人们的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个人主体与现代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立的个人即个人主体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成就就在促进独立个人的形成。市场经济一方面促使家长制的古代和封建的等级依附关系走向瓦解,同时又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并形成具有自由个性的更高阶段的人准备了条件。随着独立个人的生成,哲学立足点的变化,于是发生了从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理论转向。马克思是现代哲学的开创人,他的哲学是现代人的意识表达。多年以来,我们对他的思想和理论有许多误解、错解,这与我们的“人”的状态直接有关。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变人,它也必将带来哲学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9.
一、承认个体具有道糟的价值‘人的生命本体,是个简单个体性生物学事实。由此人们观察问题的方法,也首先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人类的历史最终归结为“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尊重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承认人类个体具有道德的价值,就是承认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诚然,人是以群体的方式生活的,任何个人都只能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而言,只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当然…  相似文献   

10.
田夏彪 《学术探索》2023,(8):133-140
学校育人是具体、全面和个性化的,为避免其走向抽象化的存在,须把“感性意识”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从育人主体、育人内容、育人方法上凸显实践性。从育人主体来看,师生之间是对象性的交往存在,他们通过对话交流而在“观看中”超越自我;通过自省激励而在“共学”中丰富个性。从育人内容来看,课程构建和实施要呈现生活性交往敞开,通过综合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育身心自由;通过学科融合课程让学生在现象直观中育创新精神;从育人方法来看,教学要注重意味性交往开启,通过情景创设让知识教学走进有余韵的本源世界;通过问题悬置让自然探索走进历史科学,从而让学生的人性潜能在自由发展中绽放出多元丰富的人生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地区以其辉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饮誉中外。16年来,苏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历史已揭开了新的一页,苏南在全省和全国已率先实现小康,先行向现代化迈进。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全省全面实现小康、部分地区实现初步现代化,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对新的历史任务,苏南应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指导,从苏南的具体实际出发,形成现代化发展的整体科学观。通过全面分析苏南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区域特征,进一步梳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包括扬弃“小康经验”,树立现代化意识;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树立两个文明一齐抓的意识;依托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国际化,树立改革开放先导意识;加强区域规划和合作,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加速城市化进程,树立中心城市带动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关系,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识。苏南现代化是一个以经济现代化为中心,以人的现代化为主体,以社会全面现代化为目标的综合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苏南在2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心鉴 《文史哲》2002,1(3):11-14
经济文化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标志的“世情”,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建设的基本前提。注重市场经济过程中人的现代文明素质的提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和民主能力,创建人文精神生长机制,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建构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市场经济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适应与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社会心理、现代市场经济精神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市场经济主体的生成过程。现代市场经济精神包含如下六方面的精神升华:1.将贪欲财富的物质冲动升华成为一种社会成就感和责任感,使全民族的经济行为有一个更高尚的动机;2.把重商主义、流通致富意识升华为一种工业精神与实业精神;3.把单纯重视货币资本的意识转化为一种重视人力资本的意识;4.把以邻为壑、损人利己意识升华为一种互惠互利的经济正义精神;5.把关于自然的劳动对象、资源对象意识升华为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现代生态伦理精神;6.把安逸享乐意识升华为一种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军人的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二重性,即军人职业与社会职业选择上的价值编差;功利意识与奉献为本的价值错位;主体意识的强化与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反差;民主意识与高度统一管理的价值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军人进行正确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价值观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略论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影响》作者杨贵华原载《包头日报》1996年11月17日第3版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负面效应。市场经济使个体走向独立,培养了独立的人格和主体意识,为道德进步提供了契机。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离不开相应的道德规范。市场经济还为道德进步注入新的内容。市场经济容易掩盖人与物的真实关系,滋生各种拜物教、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容易导致把等价交换原则不适当地扩展到一切生活领域;容易刺激一部分人走向极端主义。这又是需要我们予以抵制和克服的。《一首永恒的爱情歌》──谈《…  相似文献   

16.
在哲学发展史中绝对和相对的问题是一个极其古老而且争论很多的问题。在古希腊 ,最早将“绝对”的含义孕育其中的是巴门尼德的“存在”概念。在他看来 ,“存在”是无限的、完满的和唯一不动的本原。这是从本体论意义上规定了“绝对”的含义。而最早的将“相对”的含义孕育其中的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他认为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把一切事物看成是因人而异、受人限制、因而是不确定的。这是从认识论意义上规定了“相对”的含义。显而易见 ,最早对于绝对和相对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一种理想目标,而且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于: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平等条件;提供了人的发展的自由的时间;促进了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保证了人的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用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定位农民和国家的关系,确认和保护农民的权利主体地位,使其成为社会政治意义上的公民是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在实施村民自治体制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偏离这一价值取向的情况,出现了各种侵害农民权利主体地位的行为,“自治”进而相应的表现出各种畸形状态。上述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历史上长期的依附关系及宗族意识的内化严重阻碍了农民主体意识的萌发;另一方面,将村民自治工具化、手段化的认识倾向则为各种侵害行为做了理论上的辩解。  相似文献   

19.
张辑 《东南学术》2001,(3):51-54
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的理论都曾背弃了人的“原本的生活世界”,从而在现实生活方面,发展表现为对财富积聚的过度追求和对人的需要的多元性的忽视,把人的幸福狭隘地理解为物质享受;在发展理论方面,发展表现为单纯强调GNP的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与人的发展,使人的主体意识淹没在经济与技术理性中,可持续发展观实际上是对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性和目的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讨论“个人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价值问题”,有必要先对“个人主体”和“道德价值”两个概念,作个大致的界定,以利于讨论顺利进行。主体,对这个概念国内学术界众说纷法。我认为主体可界定为:认识、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人,主要特征为能动性和实践性。主体在实践中,实现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不断改变世界以服务自身的同时,又不断增强主体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也是一个双向的改变过程。个人指历史的具体的,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体。个人主体,可以说就是现实的个人。道德,是人的行为规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