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0世纪初期从对国学的提倡到"整理国故"运动的开展,即是面对西学的强势拥入所进行的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捍卫与自救,并由此呼应救亡图强的时代旋律.在这个过程中,"国粹"及其与守旧、保守相关的因素被排斥,认为国学在西学的冲击下行将消亡的悲观论调被指责,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观点也未被认同,将"国故"视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甚或可以担当复兴中华文化"大业"的盲目情绪同样被否定,人们更愿意将"国故"或"国学"限定在学术研究范围内,以"学无中西"的视野,将"科学方法"与整理国故联系起来.时至今日,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形象与当初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若再倡国学,则不应失察于以往人们对国学的争论及结论,更应重视不同时代的不同语境.  相似文献   

2.
"文化保守主义"评议--与《原道》主编陈明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顺 《学术界》2004,(5):142-145
"文化保守主义"是一个过于含混的符号.就其"文化"而论,"文化保守主义"不过是一种情绪的符号,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民族主义情结的一种表达式.就其"保守"而论,"文化保守主义"这个符号是对生活本身这个源头活水的遮蔽.  相似文献   

3.
在神话和传说中河神或称为河伯,或称为冰夷、无夷、冯夷。由于黄河文化存在东西地域差异,河神的名称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存在着由分化到整合的过程,"河伯"与"冯夷"等称谓的整合是东西文化交融的结果。随着周代的兴盛,黄河流域文化在东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向南传播,到春秋战国时已经得到南方各民族广泛的接受。  相似文献   

4.
对华夏传统文化的整体反思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如果说儒家文化是从人伦关系上规定了我们民族的行为规范的话,那么,道家文化则是从更深层的主体精神上注塑着我们民族的气质品格.似乎可以这样认为,"道"不仅是道家文化的最高哲学范畴,而且也是我们民族特有品格的基本准则——即抽象的观念对主体的规约从而使"道"转化为有感觉、有欲望、有痛苦、有欢乐、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一代又一代人的行动.本文将从老子对自然、社会、历史所作出的观念抽象的分析中,透视出老子之"道"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一、"惟恍惟惚"的自然之道"道"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无有定论,不过,对道的两个语义学的基本含义却无异议.道的第一含义为行走之路;道的第二含义是人之主张.当然,"道"的范畴在道家文化体系中的含义较之于语义学的这两种含义来说要丰富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道器"与"体用"论属于两组不同概念,两者异同并存.其中,"道"的范围要比"体"的范围广,"体"主要指政教制度,而"道"除了政教制度,还包括伦理道德."器"和"用"则相同,指持艺.郑观应"道器"、"体用"论与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差别,在于两人对西方宪政等根本制度认知不同.郑观应思想有其时代局限性,但是其最大的历史价值在于启蒙.  相似文献   

6.
民族志中描写不同文化持有者初次遭遇情形的"抵达情景",特别能够反映文化间相互试探、互动的微妙所在.由于本土文化内部也有或大或小的差异,足以产生研究者的文化"敏感",中国的本土民族志中也有大量"抵达情景".不过,与西方人类学者的"田野级序"观念不同,中国式的"抵达情景"充满文化传统的印迹,"人情"是其间最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进入"的方式和成效,也带来相应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和谐""盛世"说"山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2008年逐渐流行,它保留了"山寨"古义中与正统、主流、中心相对的非正统、非主流、边缘的内涵.山寨与朝廷之间既有对抗也有妥协、合作,"山寨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同样也潜在着谈判与妥协的可能,市场的加入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山寨文化"的兴起与主流文化对盛世想象的建构之间,形成了颇具反讽意味的张力结构,然而二者能够在当下中国并行不悖,遮蔽着的是主流话语通过对传统与现代盛世概念的置换,造成了盛世想象与现代民族国家内在精神的错位."山寨文化"采取滑稽模仿的艺术手段,目的并不在于学习,而在于颠覆与消解,这是一种既不同于对抗也不同于屈从的抵抗方式,本质上是弱者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新生活的转型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壮大的过程,"新生活"同样如此.从"新生活"每次名字的改变,就能反映出其成长历程.她同样经历着迷茫期、转型期、发展期.  相似文献   

9.
科举社会以"知识本位"为价值依归,视"学问"为官员录用与升迁的基本准则.社会上下莫不以读书为荣,"知识"的卡里斯马光环令"兵民"暗然失色.科举与行伍的尊卑高下,是传统文化尚文轻武价值取向的一种"显形"表现.科举制"以文取士"原则使"知识本位"与"权力本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同时也使中国无兵文化发展到极致.社会结构"有兵"还是"无兵"是划分传统与近代的重要标识之一,从"士农工商"到"兵农工商",虽一字之差,却折射了近代中国军事文化从"无兵"文化向"有兵"文化变迁之轨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革"与法国"五月风暴"评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家星 《学术界》2001,(5):55-67
中国"文革"和法国"五月风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世界性的左倾群众运动的两个典型,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各方面的一次大暴露.中国"文革"对法国"五月风暴"的一定影响和"文革"时的中国对"五月风暴"的声势浩大的反响,是东西文化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一次大碰撞.这两个表面十分相似,而结果和影响却不同的.左倾群众运动,给我们颇多启示.深入比较研究它们,对于深刻地吸收"文革"的教训,学习西方合理的东西,融合中西文化,如何重视和解决学生问题,青年问题、教育问题、如何健全民主和法制,如何在经济较发达的时期预防群众运动的发生不无裨益,可以为我们的今天提供更深刻的借鉴和更好的作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2015年3月2日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大家都很任性"的翻译问题,需要从语境、互文性与翻译关系的角度进行讨论,深入分析"任性"一语在网络媒体环境中的互文指涉意义,考察"任性"与"capri?cious"在目的语文化中的语义匹配与文化效应.研究发现:在政协新闻发布会的具体语境下,"任性"因具有正面、积极意义,可寻求更多比"capricious"更符合语境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化中,"天"有类似西方文化"上帝"的功能。"天"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吕氏春秋》的天是一个属"义"的天,对"美"的追求是它的终极向往;《春秋繁露》和宋明儒的"天"是一个属"仁"的天,它的本质特征是对善的归依。这两种异质的"天"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前者,"义"是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和价值尺度;在后者,"仁"是所有伦理概念的核心和出发点。中国文化的特质在秦汉之际或许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营企业"家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文化"的研究,分析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民营企业当前的文化共性,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如何继承优秀文化传统、逾越阻滞发展的文化障碍、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相关建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生重要影响的"家文化",是中国民营企业生长的乳汁、发展的源泉、价值理念的支撑.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民营企业的企业行为方式和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法制不健全、社会信用缺失等客观原因,"家文化"是中国民营企业创业时的唯一选择和发展初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要返本开新.首先是必须返回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之本,批判地检视作为一种新资源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其次返文学之本,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对象应该严格限定具有"审美性"的文学文本之上,而不是过于宽泛的文化.在此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中有着丰富的可资借鉴、可供"开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作为神学家的艾克哈特的中心思想当然是神人密契问题,老子也绝不是要建构纯粹的形而上学系统,其目的是达到道家式的天人合一状态.艾克哈特思想中的"神原"与老子的"道"的概念体现了神秘主义思想关于人的超越性问题思考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本根"是神的存在的纯粹潜能状态,"神原"是神的本源,二者都"非存有",但不是虚无."道"(无)是比"有"(一)更先在的状态."神原"与"道"具有内涵、功能和否定性言说方式的一致性,都是各自思想体系的最基础概念,是东西方神秘主义灵修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文字禅"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具有特定的内涵。以前的研究,一般把"文字"界定为语言文字,而且基本上将"文字禅"解释为以语言文字为手段、媒介或对象的参禅学佛活动。实际上,"文字禅"有不同的评判标准,而且有多方面的不同含义。从广义上讲,在"无心"的状态下,一切方便法门都是"文字禅";从狭义上讲,"文字禅"指"以翰墨作佛事",主要包括能显"无言之意"的诗文书画。"文字"与"禅"有不同的联结方式,"顺水推船"更符合"文字禅"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日本“和平宪法”的制定过程与明治宪法制定的过程有相同处,亦有不同之处.这其中涉及国民参与对宪法意识的影响.尽管两部宪法是不同历史背景和国民舆论下诞生的产物,但它们同样都是东西两种不同文化及不同社会利益交锋与妥协的产物,两部宪法的制定和参与过程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更体现了制度突破所带来的文化变迁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与其它城市当代艺术家群落的"漂泊"性不同,"景漂"具有某种"根"性,即文化上的"回归"情结;"景漂"是古老景德镇"活性"的文化有机质,目前他们已经大致具备了文化传播的主体性;"景漂"理应是景德镇的"灵魂"和"主流",敬畏这种存在并利用和发挥好这种文化有机质,或许是关系这座国际瓷都文化复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美"字的含义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宋朝徐铉在给《说文解字》作注时,注释为"羊大则美".这就是说,"美"字原先是指食味甘甜,凡能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东西,如肥大的羊、用羊肉做成的内羹、好吃的食品珍羞以及其他的膳食等,就被认为是"美"的;或者说实用的东西,如善的、义的、嘉的、好的等,就是"美".这是"美"字的最初含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雨果·德·加里斯预言:21世纪科技所产生的"高智机器"的智能将比人类智慧高出不止2倍或者10倍,而是万亿个万亿倍,那就是真正神一样的东西.在今日的地球上,尽管蚊子是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极其复杂和不可思议的生物,但人类常常轻易地杀死它们,因为我们从来只把它们看成一种有害的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