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要问有多少人知道金庸,要问天下华人有谁不知道金庸。昔日,有井水处就有柳永的词;如今,有华人处即有金庸的小说。看多了金庸小说中的刀光剑影,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位“武林至尊”肯定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严肃人物,有一副不怒白威的颜容,令人望之不免噤若寒蝉。其实,金庸生性活泼,平易近人,是老幼咸宜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
金盆洗手后的“大侠”金庸文张继新忽一日,金庸“跳过两幢房屋、一片森林后就不知踪影”了──金庸一生,纵横于文学、新闻和政治三大江湖,横刀立马,一被人尊称为大侠。然而,金庸在江湖上的行踪,却是令人捉摸不定的。继宣布不再撰写武侠小说以后,他又退出了一生惨淡...  相似文献   

3.
查太觉得,丈夫金庸“就像个小孩子”。奥运会时,老夫妻看比赛,看到跳水发挥不好的,金庸马上说,他跳得比对方好。查太表示质疑:“你懂怎么跳水么?”  相似文献   

4.
阿琪 《金色年华》2010,(6):19-19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香港女作家林燕妮、亦舒,分别给金庸主编的《明报》写专栏。每日一篇,很是辛苦。写了一年。续约的时候,林燕妮跑到金庸那里要求涨稿酬。金庸不同意,说:“你那么爱花钱,给你再多也是全花光的,不给!”过了几天,  相似文献   

5.
《现代妇女》2005,(9):56-56
金庸——“爱情永恒”的谎言金庸的爱情故事都是抚慰成年人疲惫灵魂的童话。不论讲武侠,还是讲爱情,金庸都是个童话作家。所以当万念俱灰的杨过在十六年后跳下碧水寒潭,走进别梦依稀的茅屋,对镜感叹时光易逝,华发易生的时候,一只纤纤玉手搭上他的肩头:“不是你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读到这里,小龙女的那只手搭在了多少读者的心头,在一瞬间,我们都会相信“爱情永恒”的谎言。罗大佑——爱情最高档的品牌他的歌是爱情最高档的品牌。在他的情歌里,我们听到的不是深爱的倾诉,而是至爱的箴言,真爱的经典。从《闪亮的日子》到《滚滚红尘》,从…  相似文献   

6.
全庸英雄童话美“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凡是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用这句话来形容他的影响力并不为过。金庸把鲜明的现代意识寓于古雅、准确、简洁的语言之中,一洗传统通俗小说的晦涩、荒诞神怪、陈词滥调的颓势。金庸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7.
侠有金庸,史有高阳,吃有鲁孙!前两位名家大陆读者早已认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更是几乎影响了一代人,甚至还有追捧者将其树为所谓的“金学”。然而对于唐鲁孙这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海外华人奉为“中华饮食第一圣手”的美  相似文献   

8.
蒋连根 《老年世界》2013,(16):16-17
2012年2月5日,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在北京逝世。蒋英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儿,是我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她还是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表姐。  相似文献   

9.
不论你是多么伟大,不论你的知识是多么丰富,你都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活到老,学到老,改变到老—这便是一代文学大师金庸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苦苦支撑不管做什么事,都会经历一段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创业时期,金庸办《明报》自然也不例外。《明报》在创办初期,销量极少,光景惨淡,那段日子对金庸来说是最为艰难的。那时,金庸每天深夜下班后,要乘坐俗称“哗啦哗啦”的电船仔渡海。如果即到即开,船费要3元,否则就要等到有6个人上船之后才开船。由于物质条件的清贫,查氏夫妇宁愿在冬夜的寒风忍饥挨冻,也要节省3元钱。就是凭着这份节俭,这份执着,金庸的苦苦支撑终于使他走出了困境,《明报》的销量也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
明红 《当代老年》2007,(4):32-33
金庸是江南人,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袁花镇。其父查枢卿是—位大地主,曾接受过西洋教育。儿时的金庸在杭州读完中学时,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战乱中,17岁的金庸首次背井离乡,流落到浙南。  相似文献   

12.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80年代以后,金庸小说开始风靡全国,读者无不为其曲折的情节,英雄的故事所吸引。然而在这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救济天下,忠君爱国的大爱精神,这是金庸小说的原动力也是所谓狭义的最终目标,本文试图从人道主义的高度剖析金庸武侠的内涵,回归武侠本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进入大陆以来,“江湖”成为热门话题,甚至成为使用极为频繁一个词汇。本来不登大雅之堂的江湖,凭借着金庸对它理想化、文人士大夫化,又借助荧屏的张扬,而畅行于老式和新式的学子仕女之间。一时间,仿佛是处处江湖、事事江湖。但什么是“江湖”,它的确切的内涵是什么,却是不十分清晰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的组织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已经展开 ,提名专家的聘书也已发出。评选结果可望于 2 0 0 3年 1 1月 5日胡绳逝世纪念日前揭晓。“胡绳青年学术奖励基金”于 1 997年设立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胡绳生前捐款设立这一基金旨在鼓励青年社会科学人才成长 ,支持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他的倡议得到香港朋友及社会贤达李福善、查济民、周孝先等先生热情响应和赞助。基金设立当年举行了第一届评奖。 2 0 0 0年胡绳临终前从电视中高兴地看到第二届颁奖仪式 ,1 0天之后他在上海溘然长逝。坚持办好“胡绳青…  相似文献   

16.
补充维生素P     
林羽 《当代老年》2009,(4):37-37
在金庸的武侠作品《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中,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解脱不出的苦恼,相形之下,活得最洒脱的,大概就是“老顽童”周伯通了。对于“老顽童”活得自在开心的缘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有一条理由不得不承认,“老顽童”之所以返老还童,就是因为他拥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相似文献   

17.
《女性大世界》2006,(7):94-97
1983年,经典武侠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古灵精怪,活泼可爱的“黄蓉”留给世人难以磨灭的印象。翁美玲与金庸笔下的黄蓉完美地合为一体,迄今为止虽有诸多版本的“黄蓉”问世。但几乎无人能及曾经的她。“黄蓉”是翁美玲最纯真的本色。她不是在表演,而是在演绎完美的自己。然而她的人生却可以套用一句歌词——“我不是黄蓉,我不会武功,我只要靖哥哥,完美的爱情。”  相似文献   

18.
1981,对话的年代 7月18日,周六。一大早,两天前携家眷来京的金庸大侠情绪饱满,西服革履、领带整齐地收拾停当,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在廖承志的陪同下,到人民大会堂与他心目中的“大侠”邓小平晤面。  相似文献   

19.
<正>金庸父亲查枢卿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生下五子两女,金庸是老二。7个同胞手足中,目前,在世的还有3人,金庸长居香港,妹妹查良琇住在杭州临安,三弟查良浩则在上海。从小就崇拜祖父查良琇比金庸小1岁,从她记事起,家里不管是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金庸、梁羽生等写的新派武侠小说与“外烟”、“电打”、“牛仔”、“西裤”一样,成为烫手的热门货。这些时髦书在青工中流传甚广,入迷者不乏其人。这里先不评述这段“金曰梁语”兴衰,也不暂谈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仅就这些青工入迷的原因,作一些简单的分析,目的是想为搞青年工作的同志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为此笔者择典型接触一些不同层次的剑客侠女的崇拜者,进行个别“聊聊”,随记小议如下。“没有事情做,消磨辰光”。这几乎是这些入迷者异口同声之说。在这消遣的背后,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