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的孙女是一个小学生,年龄虽然小,但是很有意思,我经常有意地和她说说笑话,开开玩笑。这也可以说是“老来一乐”。  相似文献   

2.
里辉 《老人世界》2008,(1):31-31
“你是十月蛇,命好!”这句话母亲对我说了40多年。 想起来都后怕,小时候我一直病恹恹的,多病的我自卑得很。每每独自忧伤时,母亲就说:“算命先生说的,你属蛇,晨曦初露时的蛇,舒舒服服睡了一夜.起来时万物都醒了,露水足,小蛙、小虫多.在洞口就能吃得饱饱的!你不会像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长大是要拿笔杆子的噢。”  相似文献   

3.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这37年来,我一直都很不解,为什么相爱的人却不能厮守?在一本书上偶然看到这句话后,我经常一边读着一边泪流满面。多年前,我与长我12岁的戴根爱得刻  相似文献   

4.
高志荣 《老年世界》2011,(16):22-23
常言道:“长兄如父,老嫂如母。”这句话大多数人只是从字面上理解,并无更深切的体会。而在我身上,却体现得真实而又贴切,令我刻骨铭心,一生难忘。  相似文献   

5.
那天中午,父亲让我给他搓背。我噘着嘴磨磨蹭蹭地拿起毛巾,踮起脚,狠狠地擦着他的脊背。父亲把双手撑在大腿上,半蹲着,任由我给他来回地搓着,一声不吭。  相似文献   

6.
蔡成 《中外书摘》2007,(8):29-29
我曾向一位从事哲学研究的中山大学老教授提了个很俗气的问题:“何为幸福之道?”老人没回答我,却递给我这句话:“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将遇到三种人。”  相似文献   

7.
正在时尚     
我是一个很不时尚的人。在一个讲究时尚的年代里,我显得很落伍。这需要举例说明一下。大家都“怀旧”的时候,我觉得无事可做。我的青春很平庸,更谈不上无悔,所以对怀旧这种事毫无感觉。就连《老照片》都没读过一册,也没唱过一首文革歌曲。大家开始“洗浴”的时候,我还在自家的卫生间里干搓。后来被人拉着去过两次,觉着跟在我家楼下澡堂里洗差不多,那些有意思的项目我始终不敢尝试。大家纷纷“泡吧”的时候,我一直在我的那间小屋里呆坐着。我很久都不知道那些叫“吧”的地方什么样,也不知道在那里能干些什么。反正我喝不惯咖啡也喝不惯葡萄酒…  相似文献   

8.
老话说得好:“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多年来,我一直把这句话作为我的理财观。尽管有些老友认为我有点“偏激”,但我却从中受益匪浅,我用我的实践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老年理财之路。  相似文献   

9.
老来如何顺其自然周右瑜题目的这句话是我近邻一位老人的口头禅。他七十有五,住着低矮平房,朝夕拄着拐杖,蹒跚而行,但很乐观,与人攀谈,总是有说有笑,不知老之已至。我佩服这位老人的豁达明智,他比起那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来要高明得多。"想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何...  相似文献   

10.
“老东泉家买电视机了。”“老东泉家买电视机了。”1984年,这句话在我的老家传了好多天,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相似文献   

11.
《圣经》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闪着经验和智慧光芒的话语,不是吗?它提醒我们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追求的方向是多么的重要。这句话在我的身上得到了验证。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想起催生我的梦想的地方和我的良师益友。是他们给我精神支柱,使我一直走到了今天。这些年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你以什么为生,只要你做得出色,就会有人为你喝彩。  相似文献   

12.
张旭 《职业》2012,(25):26-27
如果不是在这里遇见她,谁都不会猜出,她竟是一家条件简陋的小浴池的搓背工。在她用心工作的时候,我打量着她。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画着精致的淡妆,衣装整洁,乌黑的头发用漂亮的发卡盘着,一丝不乱。脸上的笑容映着浴池窗外透进的一缕阳光,泼洒在我的身上、心上。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女性大世界》2006,(2):19-19
亲爱的编辑们: 这一期杂志里我最喜欢那组服装图片,很有创意,整体感觉大气,模特也很有表现力,真的很棒。我很羡慕你们编辑。可以有机会创造这样的作品。我其实也很想做一个记者,我觉得那样可以接触很多多名人,还可以到处来采访,一定挺有意思的,不过,我听说工作也很辛苦,所以,在新年来临之际,向兢兢业业的编辑记者们道一声祝福,希望你们2006年辛苦少一点,身体好一点,收入多一点,谢谢!  相似文献   

14.
我放弃我放弃……周凡恺我放弃。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很不轻松的。至少我对这三个很普通的字已经苦苦地琢磨了10年。我最近终于决定将这层意思融入我下一部书的跋,虽然直至今日我仍旧没有把关于这部书的所有冥思全都化为文字。我并不像有些人说得那样富于灵性。我有时...  相似文献   

15.
夏芒 《金色年华》2008,(2):24-25
他好不容易才打进电话,所以很激动,第一句话说得上气不接下气:“我……现在……在……深圳”。那感觉好像是他从南方跑步来到北京,终于与“青春热线”接上头儿了。这让我感到,他在深圳可能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和感受想告诉我们,就说,你歇一歇,慢慢讲。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少是夫妻老是伴。”年轻时,我对这句话有点茫然,尤其对那“老是伴”的境界难以想象。直到自己也老了之后,才理解到这话的深层含义。普天下的夫妻,要说恩爱情感,恐怕都经历了由年少到年老的升华。既然夫妻老了就是伴,那就应该在如何相伴上做文章。我和老伴通过共同努力,确实伴出了几分韵味。我俩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相继退休的。老伴对我说:“我们过去长期不在一起工作,相伴得太少,退休后应该弥补弥补了。”她的话引起了我的共鸣。究竟如何弥补?我们认定:首要的是必须在理想追求和兴趣爱好上求得志同道合,要不,一个上…  相似文献   

17.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若干年后,自己会怎样老去?是否老有所依,是否能继续过着衣食无忧、体面幸福的生活?对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言,答案似乎很简单,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就能提供安度晚年的物质保障;答案又很复杂,到底需要多少钱?这笔钱又要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成功没有秘诀,只有两个字:坚持。但我认为还要加上一个很重要的特质,那就是注意细节。对于那些觉得自己每天上班都压力沉重、痛不欲生者,或许想想下面这句话心里就会好过一些:"每一天都很辛苦,可是每一年却过得越来越容易;每一天都觉得很容易,可是每一年过得越来越难。"有个电信行业的主管形容这就是他的奋斗史。这名主管的职场前五年,每天都觉得很容易,但五年后位阶和年资不成正比。某一天在一场演讲场合上听到"人到最后  相似文献   

19.
郁建民 《老人世界》2014,(12):42-43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云:“读书有味忘身老,病需书卷作良医。”这句话对于爱读书的我来说,是一句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20.
人老了,尤其是退休之后,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如果生活中没了重心就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很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如何安排好晚年生活,使得生活更有意思、更有乐趣、更加充实,这是老年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样老去很豁达:老说老笑老运动65岁的刘大爷退休在家有几年了,退休前刘大爷是单位的中层干部,在单位忙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