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兰 《中外书摘》2000,(4):25-27
斯大林早已作古,他那个时代也早已成为历史。然而,斯大林做梦也没想到,他的长孙朱加什维利不仅要捍卫他的形象,继承他的事业,而且还想竞选俄罗斯总统。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第一家庭──斯大林的子孙们①译编/老吕许多人都说斯大林是个性格孤僻、好用权势、不懂仁慈的人。他的妻子就是在遭到粗鲁、冷漠的伤害后.用一支“沃尔特”小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他妻子家族的许多人都平均蹲过7—8年的监狱。那么,斯大林这个入主克里姆林...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苏联政治家,同时也是研究民族问题的专家,他关于民族问题的著述颇丰,这些著作对苏联乃至世界各国的民族工作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及借鉴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部分阐释斯大林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斯大林民族政策形成的思想渊源;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斯大林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内心深处,希特勒觉得罗斯福是素质才能高过他的国家领导人。 希特勒从不掩饰自己对斯大林的钦佩和崇敬。 在战争期间,希特勒认为丘吉尔不过是罗斯福和斯大林手中的一个没有主见的工具。 ……  相似文献   

5.
吴珍 《老年人》2003,(4):38-39
毛泽东有许多国际上的朋友,斯大林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亲自赴苏联莫斯科为斯大林70岁祝寿。当天,在斯大林宽敞的办公室,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列成一排欢迎毛泽东。斯大林站在最前面,见毛泽东走进来,笑容可掬地伸出双手,表示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斯大林想了很多很多。他由衷地称赞毛泽东道:“伟大,真伟大!你对中国人民贡献很大,你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祝愿你健康!”毛泽东十分尊重斯大林,但并不迷信。过去,斯大林对毛泽东所坚持的中国革命道路,有过疑虑和意见,这一点让…  相似文献   

6.
尼基塔·赫鲁晓夫,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他从追随斯大林,到公开谴责其暴行,释放了数以百万计的受害者;他努力减缓冷战紧张气氛,却引发了柏林与古巴的两次危机。他的一生勾勒了苏联时代的整体画卷。20世纪30年代,苏联爆发了一场由斯大林领导的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镇压对象包括苏联共产党内部人员和高级知识分子,这就是所谓的"大清洗"。  相似文献   

7.
向飞  陈翠娟 《中外书摘》2007,(12):42-44
十月革命期间,托洛茨基担任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和领导武装起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决战时刻,他几乎没有迈出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一步。斯大林在《十月的转折》一文中这样评价他:起义的全部实际工作是在托洛茨基同志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可以坚定地说,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成绩,首先并主要应归功于托洛茨基。可是,在出版《斯大林全集》时,这篇文章被抽掉了。  相似文献   

8.
对斯大林来说,从1930年代初开始,工资是多是少,对他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他本人连同家属的一切开销均由政府包干,他再也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他早已生活在"共产主义社会"了!  相似文献   

9.
当生命变成数字 斯大林曾经说过:杀一个人是杀人,杀十万个人就变成了数字。这话长久地让我惊悚不已,不幸,他说的是事实。  相似文献   

10.
自1922年开始,列宁就对于不仅背离社会主义大义而且危害世界民主主义的大国主义进行指责,并提出了要与之进行斗争。列宁指出,斯大林的大国主义是危及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重大祸害。列宁晚年身体状况不佳,一直持续治疗。而这期间开始,列宁越发对斯大林不满以及不信任,甚至提议撤销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等等。直到列宁去世,由斯大林当时控制的苏联共产党都没能也不可能重视列宁对于反对斯大林大国主义的宝贵指示。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参见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58页).事实上,中国入朝参战对于新中国崛起有着极其伟大的意义. 中国双赢 首先,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使美国人放弃了他们在雅尔塔秘密条约中对斯大林的"承诺".1952年2月2日,艾森豪威尔在其"国情咨文"中宣布他"将要求国会通过一项适当的联合决议,声明美国政府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所达成的秘密谅解中所承担的任何容许这种奴役行为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1922年,列宁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坏,经常不能视事。斯大林背着列宁通过了削弱外贸垄断等决议,遭到了列宁的强烈反对。其间发生了因此类事情斯大林大骂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以及列宁给斯大林“绝交信”的事件。这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给病体脆弱的列宁以进一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史云 《老人世界》2013,(12):21-23
故布疑阵的“坚韧计划” 1941年德国人侵苏联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红军就在欧洲大陆上单独作战,他曾向英圜首相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纳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但因当时美国没有明确表示参战,英国无力组织大规模战役,  相似文献   

14.
洪堡 《中外书摘》2010,(11):51-53
斯大林逝世后,继任者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的评价成为中情局、美国政府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关注的内容。中情局在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的配合下,成功窃取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秘密报告,给冷战中的美国增添了一枚重要的外交砝码。  相似文献   

15.
1953年3月1日,斯大林准备向国家领导层的同事还有自己的家人宣布一些事情。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情况得到证实:受他邀请出席星期日午餐的不仅有常客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还有自己的女儿斯韦特兰娜和儿子瓦西里(也许除了上面提及的这些人以外还有其他的苏联领导人获邀)。据斯韦特兰娜回忆,此前她最近两次到父亲的住处来是在他的生日和新年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之死,肯定是震惊世界的。50年后关于斯大林之死的最新披露与分析,更让人感到震惊,让人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政治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7.
傅华 《中外书摘》2006,(4):49-50
俄罗斯方面公布的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给斯大林的电报,同我国公布的毛泽东同一天给斯大林的电报内容完全相反、相互矛盾。俄国学者对中国发表的电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中国学者沈志华对此进行考证以后,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苏联斯大林模式树立了个人崇拜。严重的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高度集权的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监督不力,这样容易造成领导人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党上。本文就是在研究斯大林模式的同时分析应有的民主和法制完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当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谢尔盖·基洛夫1934年12月1日被暗杀后,斯大林就在认真考虑找一个替身。为基洛夫举行的葬礼一结束,国家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相貌与斯大林相像的人。结果,他们在文尼察市找到了一个——担任会计工作的耶夫谢伊·鲁本斯基。  相似文献   

20.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世界著名历史人物,美国第32任总统,二战时期与丘吉尔、斯大林并称为“三巨头”。他于1932年、1936年、1940年和1944年连续四次当选为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当选为两届以上的总统的人。他上任后,推行“新政”使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逐步恢复繁荣。在外交上,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战争政策,维护盟国的团结,成为对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在奋斗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令人钦佩的应付自如、自信和政治技巧等一系列的公关艺术,很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