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兰辞》是十六国时期陕北地区的民间叙事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民间文化的遗留、文学作品的认识、毗邻地名的更替、文献方志的记载作为推论的对象、线索、背景、依据来看,《木兰辞》是十六国时期陕北地区的民间叙事诗  相似文献   

2.
这是古诗《木兰辞》中的两句。还在少年时代,《木兰辞》就给我留下很深刻很美好的印象,至今,我仍不时找来吟咏一番,体味一番。《木兰辞》也称《木兰诗》,记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从诗中“黑山”、“燕山”等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的滥觞卞良君题材是组合在文学作品中的一定的社会、历史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作家通过或结合所选择的题材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感受,便形成文学作品的内容。中国古代的文坛,几乎是诗的王国。这不仅表现为它的数量多,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4.
消费文化与经典文学作品谈《史记·货殖列传》与《红楼梦》中蕴涵的消费文化王麓怡邹时荣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文化面貌和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政治关系、文化传统应鼎足而立才有良性发展;在任何一种社会再生产条件下,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历史内涵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孤独”这一拉美民族心理,反映了作者的民族观。从《百年孤独》中,可以看到它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的英雄史诗,同其他民族的史诗一样,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绚丽夺目的明珠。尤其,《江格尔》代表了蒙古族史诗的最高成就,它是蒙古族古代文学的三大高峰之一。它同《格斯尔》一起,与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克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史诗相媲美,闻名于世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不断前进,生活不断变化。然而,历史的面貌,过去时代的风土人情却被保留在文学作品中。《江格尔》再现了蒙古族人民在民族意识萌生期的宗  相似文献   

7.
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是我国一部严格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通过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反映,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历史特点。成书于元末明初、以北宋末年为其时代背景的《水浒传》,对于社会生活的描写、反映,具有以往的文学作品所不曾具有的新的现实内容,尤其是作品中对宋代商品经济的描写、反映,更充分地  相似文献   

8.
以文学作品材料作为史料,这是历代史家治史的传统。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曲、小说,古代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都可作为研究相关时代历史的史料。从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大量引述《诗经》等文学作品为史料,到近代史家以文学作品为史料者,灿若星辰,举不胜举。近代郭沫若、陈寅恪等史家以文学作品与其他史料互证研究历史,突破了传统史学方法的局限,扩大了史料搜集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木兰辞》是中国传统的乐府诗歌,替父从军的木兰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迪士尼动画长故事片《Mulan》,取材于《木兰辞》的故事内核,并进行了成功的二度创作。本文概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源流和戏剧形式的加工改编,分析了《Mulan》在情节改造、人物形象重构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我国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发展过程,并从中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合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历史概况民族(含古部族)迁徙,分本地区与东西南北大迁徙两类。民族融合的过程又可分为自然与强制两种方式。现就历史顺序简述如下: 1.传说时代中国古史传说时代,依据《尚书》、《史记》、《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中原及今陕西东部生活着有熊,有(虫乔)氏族;今山东一带生活着古华胥氏族。这些氏族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说:"民族是在人们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也是在历史运动中变化的,要理解当前的任何民族绝不能离开它的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现况调查必须和历史研究结合。在学科上说,就是社会学或人类学必须和历史学相结合。"但是,二者如何结合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近读刘复生先生新著《西南古代民族关系史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下称《史稿》),该书对头绪纷繁的西南古代民族关系史作了细密的梳理,对传统民族史研究有所检讨,对人类学等方法有所吸纳,是一部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的区域民族史佳作,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在人类历史的实践中客观存在着人性,反映生活的文学作品怎能不表现出人性呢?凡是能打动人心,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是绝不能离开人性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首先要研究人性一般,然后研究各个时期历史地变  相似文献   

13.
希伯来文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一世纪之间,是世界四大文学宝库之一。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希伯来民族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以及封建萌芽时期一千多年中的发展历史,展示了希伯来民族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广阔生活画面和精神面貌。它是世界古代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珍品,是我们研究人类童年时期的宝贵历史资料。 希伯来文学由犹太教《圣经》和《次经》(或称《经外经》)两大部分组成。犹太教《圣经》是犹太人被巴比伦帝国俘囚之后,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一世纪之间整编而成;《次经》则是后人编辑的。它们中的大部分是民间的集体创作、少数是无名氏的作品。这两部由古希伯来民族历代积累起来的文献又是各种文学体裁的总集,既有神话、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是由历史悠久的众多民族组成的。作为民族生活反映的文学,首失产生于并从属于一定的民族,“是民族的精神本性的反映一是那些创造这个本性的历史条件本身的产物”,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民族精神生活的印记”。世界上没有超民族的文学。文学的民族性,是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的美学标准之一。应当重视广西文学民族特色问题的研究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一、《西藏王统记》的历史价值 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是靠文字的记录向后人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永恒的风采。藏族的历史文献和其他民族一样,记录了本民族光辉璀璨的发展史。早期的藏族历史文献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宗教、哲学、历史、文学为一体。就多数藏族历史文献而言,毫无疑问是偏重于历史、宗教和哲学的,但其中也不乏富于文学情趣的优秀篇章。就像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汉朝司马迁的《史记》均以文学的语言和形式描绘历史一样,藏族的历史名著《西藏王统记》也以其鲜明的语言艺术特点扣人心弦。 《西藏王统记》是西藏封建社会前期的代表作品。它继承了前代历史文献的优秀传统,吸收了大量民间传说的精华。可以说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西藏王统记》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人们用来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有着特定的词序组合规律。但古典诗词因受格律限制或出于修辞需要,常采用不符合汉语词序规律的方式来造句。现选入中学课本的古典诗词不乏这种句子,这样就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困难,令人费解或造成误解。如读《木兰辞》,有人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成;将军身经百战之后为国捐躯,战土们十年战’1‘之后凯旋而归。这样理解显然违背生活常识,试想百战之后将军们统统都战死疆场,战士却相反安然无恙,有这样的战争吗?这不是海外奇谈?而且也违背诗的本意。《木兰辞)}描叙的是一次大…  相似文献   

17.
美国原住民作家薛曼.亚历斯在《保留区蓝调》中成功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模式,用一把魔幻吉他揭示了白人殖民者真实的面目,用两个死而复生的军官重演了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犯下的罪恶。借助这种叙事模式,作者充分地阐释了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血腥镇压的历史、现代印第安人保留区的生活现状和印第安民族振兴发展的关键。小说既具备文学欣赏价值又具备社会研究价值,是当代印第安文学作品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围城》用典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作家首先是伟大的思想家,没有高度哲学思考为前提的文学作品不能算优秀的文学作品。西方人说文学作品应是“诗化的哲学”,中国人则说:“理语不可入诗中,诗境不可出理外”。在文学作品里,形而上的道理必须通过形而下的描写来表达。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成语和谚语,将本民族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人生经验凝聚在其中。因此,这些成语和谚语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里,包含着生活真谛和处世金针。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取名《围城》,恰恰体现了上面说的两层意思,它既点明了  相似文献   

19.
宋人经学新说,多自刘敞《公是匕经小传》开始,王质的《诗总闻》有推波助澜之功。王质对陶潜式隐逸生活的向往,有时影响到对经典的解读。王质《诗总闻》的最突出之处,在于他的论说是“以意细推”,细推的过程中大致有两种方法值得注意,一是将《诗经》“降格”、纳入历史中,以与后世的史事和文学作品建立联系,二是以当时的风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诗经》,以显示古今虽隔而人情不远。  相似文献   

20.
长篇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出现与繁荣,是时代的需要与作家群体文化自觉的自然体现。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李自成》《康熙大帝》《清明上河》分别代表着长篇历史小说发展的不同阶段。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牵涉到我们的文学作品对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表现方式与文化立场问题。《李自成》获得时代的厚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时代的需要,一方面是他长期的艺术积累与思想准备,一方面是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大历史与小历史及其互动问题成为文学发展的新命题。真正代表新时期以来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突破成就的不再是姚雪垠,而是凌力、唐浩明、二月河他们。他们因为思想解放而不断超越历史,使长篇历史小说的表现方式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就是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表现。进入新世纪之后,高有鹏的《清明上河》则意味着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再一次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以风俗描写与历史文化生活再现为标志形成的文化生活的不断复原,历史文化的艺术表现方式表现出民族文化自觉的成熟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