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君墓碑     
郭生向阳。葬其考茂林君长沙。以状来请曰。吾父之葬也。幸得湘阴陈先生铭诸幽。而无以表墓前之石。广谘同学、佥曰宜求先生之文。予辞无已。乃为叙曰。君讳桂字茂林。一名永森。先世自桂东移居酃南七都水口。再迁上达村。遂为县人。父英穆。事母孝。居家谨严。督子弟治田园。起家钜万。乐施与。晚婴足疾。君待汤药。扶持抑搔。夜恒不寐。三载如一日。君为人伉爽。外和而内介少读书不事章句好驰马试剑。思以  相似文献   

2.
藿园先生葬其配欧阳孺人于蒸水之源,命子邠重趼垂涕,抱孺人子陈汝方之状授余而属之铭,以孺人与余为中表兄妹,习其家世与行谊为悉,宁不文也,凡无不实也。谨按欧阳氏自唐安福令讳万者,从渤海南迁,十六世至宋奉议大夫伋之子礼庭,迁于楚。其在衡者,为建乡之甲族。孺人曾祖考讳和,赠奉直大夫,妣杨太宜人:祖讳炳,万历丙子乡举,官思恩府同知,妣聂孺人;考讳瑾,崇祯癸酉乡举第一人,母陈氏,孝廉嘉策嫡长女。孺人年十四,归于文学陈君讳某,太常正卿前督学御史翰林庶吉士宗契之冢嗣也。太常公得文学君于暮年,未几薨。文学君又弱,家益落。  相似文献   

3.
君讳祖荫。字定臣。益阳胡氏。诞之前夕。大母陶太夫人。梦文忠公手婴儿蔇。授之曰。此大器。善视之。故又号曰贶孙。晚颜其斋曰精勤。因以自号。明厥志也。高祖讳显韶、邑庠生。曾祖讳达源。以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仕至詹事府少詹事。祖即文忠。讳林翼、翰林院编修。终湖北巡抚。父讳之镛。以从子文忠。赐举人。袭封如例。有子二人。君其长也。咸同之际。湘军戡定洪杨回捻。勋业甲天下。曾左胡彭。其尤著者。  相似文献   

4.
李学铭 《学术研究》2001,(8):98-100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五"数朝同讳例"中的"宋至道三年避真宗讳改"一语,颇引起读者的疑惑,似是父避子讳.实际上,这是新君未改元时在旧君年号中避新君讳,是理所当然的事.这种现象不但多出现于北宋时代,在其他朝代中也应该是常见的,在避讳学上值得特别注意,读史时也不可忽略.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治史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吴镇,字信辰,一字士安,号松厓,别号松花道人,甘肃临洮人。祖籍甘肃会宁,始祖讳君爱,于明神宗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迁狄道(今临洮),四传自祖,讳伯裔,郡增生,配亢氏。父讳秉元,郡禀生,配魏氏。清圣祖康熙六十年(1721),吴镇生于临洮菊卷旧第,幼年丧父,赖其母魏氏口授经义,并延师课读,得不废学。  相似文献   

6.
君程氏讳书祥。字岏樵。其先休甯人也。有云麾将军薨于重安。圣清之初。或(?)于衡瓜瓞绵绵。百年而大。父讳学伊。字春甫。以布衣主湘军。南道转饷。省志有传。君其中子也。议叙府通判加四品衔。年未弱冠。参司筹算。四府支应。综核有章。父嘉其能。遂总家政。啬于自养。丰于用财。府城公私之政。久在程氏。日对百客。斗通四驿。献酬群  相似文献   

7.
君讳汝霖字皞臣长沙攸人也兰溪令瑶之曾孙泉州府判思见之孙并有学政着于县牒父讳友夔县学廪生高文隐名殁祀乡肾君少端谨居贫自厉举道光内午乡试公车七试徧友天下名士前后直言苏陈朱尹相与砥磨通博雅儒魏晋伊何冯莫孙赵并研今古故相肃顺请为子师以誊录叙知县指分山西尚书手书荐于巡抚称其能经天纬地到辕上谒巡抚置书坐右徧示僚属欲以侮之君徐步自如其容不改委佐谳局能名大彰曲沃剧县繁富多汗于贿檄往署事试观其志君脂膏不润听断如神视事一年吏民敬爱邮驲千里謌诵政声院司惊异将专奏补耻于推挽乃辞入京功令已仕者不得复试礼部重名不从常科得入春闱复从黜落于时大沽戒严肃公柄政见几而作仍还候补吏治方昏亦贪贤令历试未久奏补高平循声既流令如流水无情大畏幽枉悉申在任五年外艰归至今言晋贤吏以为称首巡抚张公举任史馆服除赴选闿运固谏以为盛名难居宜遂高隐君素过  相似文献   

8.
士生衰晚不毁方以为通。誙誙守其洁芳。龃龉拂乱。至有隐恸不忍言述之事迫而相逼其忧伤困挫方丛沓剥耗无已而一。一三狷介之士。独相从于荒寒寂寞中。话身世。吐肝膈。声气翕合。彼其心以为此数子者乃独翛然于埃(?)之外。宜乎神依志连至死犹拳也。君讳世琠。字仲林。晚号行我道人。长沙李氏。父讳紫林。世所称惜阴山人者也。善画。尝为长江图累幅轴。魄力雄肆。人争重之。君少读书不得志。亲承家法。亦为是图。起姑苏讫湘潭。(氵义)港邑聚。出没于云烟杳霭间。余题之。谓不著江上下  相似文献   

9.
君讳凤岐字方舟自号蠡良子晚号芳久姓黄氏世为安化巨族神立棻父正煦皆有学行君四岁受书稍长兼好武从壮士某习拳技弱冠后读书岳麓浮沈诸生间光绪戊子乡举甲午成进士用内阁中书君既兼资文武诸公贵人争礼罗为塾师湘乡曾嗣侯广銮浏阳谭壮飞皆其弟子也壮飞当以稚川龙川儗君其心折如此会甘肃回乱秦抚魏光焘驰剿奏调君赴西宁办埋营务至则回已就抚君率队詗察边砦往返三千馀里叙劳以同知补用发河南已而大臣疏荐人才代进练兵条议两宫召见嘉许命隶虎神营委练快队兼带枪队保知府拳匪之乱君先以省母  相似文献   

10.
周昭王南征史实索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史记·周本纪》云:“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讣)告,讳之也。” 周昭王“南巡狩”,据说是为了讨伐荆楚;“不返,卒于江上”是溺死于汉水(详后)。但是,《左传》僖公四年记齐桓公伐楚事,管仲代齐侯以“贡包茅不入”和“昭王南征而不复”两条罪状质问楚方。楚方承认“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对第二条却矢口否认道:“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反倒责备对方缺乏调查研究。这又是怎么回事? 关于昭王南征史事,《宗周钟铭》、《过伯簋铭》、《簋铭》均有记载,见于史籍文献记  相似文献   

11.
罟罟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按罟罟、括罟又作顾姑、故姑、罟姑、故故、固姑、姑姑、罟冠、罟冠,写法不一,乃蒙古贵族妇女所戴之一种冠饰,南宋及元明人诗文中每每见之,如: 赵珙《蒙鞑备录》妇女:“凡诸酋之妻,则有顾姑冠,用铁丝结成,形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红青锦绣或珠金饰之,其上又有杖一枝,用红青绒饰之”。 彭大雅《黑鞑事略》:“妇人顶故姑”。徐霆疏:“霆见其故姑之制,用画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或铁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我朝翠花或五采  相似文献   

12.
讳源略说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臣下、晚辈,对于君主、尊长的名字,口不能说,文不能书,这叫做避讳。避讳之俗,源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论。清人陆费墀的《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和现代人陈垣的《史讳举例》,是两部关于避讳学的专著。陆费墀虽未明确指出避讳始于何时,而他在其书中关于帝王庙谥年讳的记叙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的。要是以此推论,避讳之俗便是源于汉了。陈垣对避讳源于何时这个问题,也没有正面论述,但他在其书的序言中说:“民国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其俗起于周。……”;而他在其书的第八卷《历朝讳例》中,论述避讳的历史时,又是从秦王朝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华夏礼仪文明的核心要义是伦理精神。《仪礼·士昏礼》中各种仪节的制作是对壻、妇、舅和姑各自所应担承的伦理责任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短短的一场婚礼,《士昏礼》凸显了夫妇一体而有别、夫义而妇听以及舅尊而姑慈等家庭伦理精神,从而人尽其伦、各尽其分,终至内外和顺、国家理治。  相似文献   

14.
有市隐君子、曰吴楷亭。讳达江。江夏人也。父讳运广。兄运光。无子以达江后。咸丰初江夏寇乱。从父贾于宋埠。宋埠者、麻城大市也。北邻光汝。东接颖六。为群盗家内、则二黄大寇所往来。然以军兴道梗。商贾尤盛。市中恒苦兵寇扰。君倡议筑堡团练。结三县豪杰长者。以静姦宄。官军过者。率不戢僧。鲍部尤横。民奔走遯匿。则庐室林塘如扫。鲍军过埠。君率商民三老衣冠。持牛酒先迎。谒曰。大军所需柴草。居民避军去。以致恒缺。缺则四散求之。而以奸掠。愬者有辞。以劳军门。今宋埠人人具槀秸以供  相似文献   

15.
君讳修府。字允六。嘉定南翔里人也。祖父式楷。附贡生承业履丰。遗荣高蹈。父讳家震。儒学弥昌。以贡生敍八品階官。行已端廉。谥为贞孝。君童龀颖秀。神采萧森。年十八補县学生员。俄举进士第四。授翰林检讨。其时清华望重。褒博雍容。君家有馀金。才优文宴。声名之美。羡若登仙。元二兵交通谕团练。散赀投袂。躬督乡军。助克上海县城。论功赏花翎。记名知府。補岳州遗缺。父丧未上。副都御史张公。方治徽防。奏留赞画。服除。被诏画促赴湖南。题補永顺知府。谿蛮荒犷被以文风。流寇鸱钞。掸之威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临别小姑时所说的四句话“新妇初来时,小姑娘扶床。今日被驱遣,小站如我长”,颇让古今学者费解。因为根据诗中的叙述,兰芝“十七为君妇”,与仲卿“共事二三年”后即遭遣归,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二三年里,小姑是无法从“始扶床”时的四五岁小女孩突然长到和兰芝一般高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宋刻《玉台新咏》、陈府诗集》删去中间两句,余冠英先生《汉魏六朝诗选》亦认之,这样就变成了“新妇初来时,小姑如我长”,然而,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造成了上下句语意突兀不畅。我认为这是由于‘叫\姑如我长”一句中有误…  相似文献   

17.
凤岐避难。榷隐湘南。离先人邱墓将一载矣松腴君偕吾儿辈来游藉知故乡事顷从干戈风雨中出其祖母王太君行略。乞凤岐志墓。其不匮之思乎。太君者玉章公继配。建廷叔生母也。逮事夫父辉远公。夫母王太孺人。以勤慎得舅姑意而为人所难能者有三端。姑老而病崩卞急而好洁。太君浣涤烘燎。无所不顺。如是者三年。其难一。夫君病偏枯。体肥而健啖。衣食溲圊。太君完全事之。使病者忘其半身。年已六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司法部长,戴鸿慈在清末司法改革过程中的经历和所扮演的角色值得认真梳理与研究。戴鸿慈任职法部期间,不仅主持了法部的转型工作,还领导了全国的司法改革。但是,戴对宪政知识和司法改革缺乏了解,致使他对改革缺乏自信与远见,并一度卷入与大理院的争权斗争中。在司法改革后期,他仍然主张由法部与大理院共同分掌死刑复核权,反映了他较为保守的改革观。以戴鸿慈个案来观察并检讨传统司法官员之知识转型,可见其重要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19.
《全宋诗》册三七卷二○四六页二二九九一王予可小传:“王予可(~1172),字南云,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间。……作品中多避宋讳,遂以诗文名,佯狂玩世。金大定十二年兵乱,乱兵将领知其名,欲挈之北去,未几即病卒。事见《中州集》卷九,《金史》卷一二七有传。”卒年有误,王予可卒于1232年。考《中州集》,王予可小传云:“壬辰北渡,为顺天军将领所得,知其名,窃议欲挈之北归,馆于州之瑞云观。……不数日病卒。”《金史.王予可传》有关其卒年的记载与《中州集》同。据此知,予可死于壬辰年。但在金统治的一百余年里,壬辰岁有二…  相似文献   

20.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首《越人歌》见于汉刘向《说苑·善说》。歌词的产生始末,《说苑》引楚大夫庄辛的述说作了介绍:“鄂君子晳之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插(?)花,张翠盖,而拉犀尾,班丽袿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楫而歌?璐窃?‘滥兮抃草滥予昌桓泽予昌洲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