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对他们在资本主义兴起与宗教改革关系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进行较为系统的逻辑梳理;内容包括马恩对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分析,对路德神学思想历史贡献和局限性的看法,以及对宗教改革运动和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日常生活所起的历史作用的评价。文章指出,马恩是从资本主义兴起与宗教改革之间的互动性论述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的,他们在坚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是宗教改革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的同时,也充分地肯定了宗教改革运动及新教伦理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社会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玉华 《齐鲁学刊》2007,1(4):58-64
宗教改革是西方文明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却未必是她们命运的转折点。新教针对天主教禁欲主义肯定了婚姻的价值,"人人皆僧侣"的思想也使新教比较重视女性的教育问题。但同时,新教又使家庭代替修道院成为女性新的牢笼,新教也剥夺了一些女性在改革前拥有的独立生活的机会。面临改革冲击的天主教,不仅延续了中世纪的女性观,而且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女性的禁锢。无论是在新教还是天主教地区,女性对宗教和社会活动的参与都经历了由最初的积极活跃到宗教秩序确立后遭到排挤和压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和新教是基督教的两大分支。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过程中,天主教和新教都扮演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这是两者的共性。但是,对于两者的个性,即各自在华活动的不同特点,多年来还缺乏专文论述。本文拟就清末天主教在华活动的封建性和新教在华活动的资本主义属性问题,作一初步分析。比较天主教和新教清末在华活动的特点,可以追溯一下两者的历史渊源。在世界史上,新教的出现是欧州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指出,对资本主义社会来说,新教是最适合的宗教形式;而罗马天主教原是同封建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宗教”①。随着欧州城市市民阶级的成长,必须打破天主教的封建统治,于是发生了被恩格斯称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改革运动。运动中产生的新教,特别是加尔文教,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化和民主化的特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在教义、礼仪、组织形式与制度上都同封建的天主教区别开来。其后,新教的发展更是同资本主义在欧美各国的发展相伴随。天主教虽然多有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需要,但直到本世纪,仍保留着许多封建烙印②。  相似文献   

4.
路德新教的济贫改革是16世纪早期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路德和新教改革家们将济贫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来对待,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将新教济贫理论付诸实践,新教唯信得救的济贫观取代了天主教神恩得救的传统济贫观,世俗化、理性化和制度化的济贫机构在德意志地区逐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哲马鲁丁·阿富汗尼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对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著书立说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位宗教改革家的思想给予了不同的看法。主要侧重于对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阿富汗尼哲学思想和现代主义思想的研究;而对路德的新教改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新教改革原因、路德与欧洲其他宗教改革家的思想比较和新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尽管阿富汗尼和路德处在两个不同宗教背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之下,但是路德的新教改革思想为阿富汗尼的伊斯兰改革思想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借鉴。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阿富汗尼的“伊斯兰新教”思想以及新教思想的旅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宗教对当代美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在发达国家宗教色彩最浓.其原因在于宗教在维系美国社会的道德秩序、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救济帮助贫困民众、稳定社会结构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宗教具有突出的三个特点,即新教是美国宗教中最重要的因素;美国宗教教派众多,美国宗教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美国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结合.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美国虽然实行了政教分离,但宗教对美国政治仍然产生很大影响,宗教与政治不但从来没有分离,而且一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共同为美国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5):163-168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明斯特公社事件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反映其政治、宗教要求的改革,经由末世论宣传引发的宗教狂热,发展为激进的再洗礼派建立的宗教王国。在这一过程中,激进派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措施,逐步偏离了反对天主教政治统治和宗教压迫的改革方向,违背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研究美国社会转型的发展史、美国近现代社会"进步主义运动"、宗教改革、社会科学思想和美国现代心理咨询技术的基础上,吸收其对当前我国民众心理疏导有意义的内容。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众的负面心态及社会冲突问题,并且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了民众的心理问题。介绍了适合当下民众心理特征的中国式心态疏导模式——四轴一点心态分析图,社会小组活动法、信仰再塑法、马斯洛双重无意识人格心理训练法。  相似文献   

9.
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年代是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上升的时期,它的发展对西欧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发了思想观念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根本上说,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护下,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从思想观念变革及其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角度看,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民主核心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10.
吴舒屏 《兰州学刊》2005,2(3):268-270
加尔文领导的日内瓦宗教改革运动,在重新构建神学体系和教会生活的同时,亦凸显了社会功能。它直接促进了日内瓦社会政治体制的演变以及社会风尚的优化,进而在社会学意义上形成了对宗教层面的超越。究其原因,这主要源于16世纪日内瓦的政治背景以及加尔文神学的世俗取向。就其影响而言,社会功能的凸显,对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日内瓦新兴政权的存续、以及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极端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毒瘤.宗教极端主义虽然与宗教有关联,但只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从本质上说它并不属于宗教范畴而是政治范畴的问题.在特定地区和特定环境下,宗教极端主义往往与民族分裂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相互勾结利用,形成三位一体的分裂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极端性、欺骗性、政治性和暴力性等基本特征.宗教极端主义为实现其政治目的,竭力制造不同信教群体之间的仇视和斗争,撕裂族群与社会,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同时也严重地毒化了宗教氛围,给宗教的形象和声誉造成深度的损毁.宗教极端主义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不仅是各国政府的职责,也是普通民众包括宗教人士和宗教信徒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由马丁·路德发起并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为十六世纪宗教合唱艺术与世俗合唱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改革不仅强烈震憾着德国自中世纪以来僵化的宗教合唱音乐,使宗教合唱艺术更为贴近会众,为普通老百姓服务,更以其不可抗拒的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着欧洲其他国家的教宗合唱音乐和世俗合唱音乐,同时也给整个欧洲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带来了全面的进步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以前,因为宗教的封闭性和政府排斥政策的影响,大多数俄国犹太人基本上不参与俄国的政治生活。19世纪下半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改善了犹太人的社会法律地位,随着犹太人在俄国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影响的不断扩大,犹太人对政治的诉求开始逐渐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政治锡安主义的产生和实践。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失败后,锡安主义运动转入低潮。1917年二月革命后,锡安主义运动重新高涨。十月革命后,俄国的锡安主义运动转入地下。  相似文献   

14.
在暗无天日的中世纪,即教皇权力占绝对优势的专制黑暗时代,首先在德国开始了社会各阶层反对旧教会与教皇权力的反封建斗争。德国宗教改革的著名活动家和德国新教(路德教)的创始人马了·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顿时蔓延到欧洲各国。这一运动动摇了教皇势力封建专制的残暴统治,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马克思说:“路德战胜了誓约的奴隶行为,因为他用信念的奴隶行为代替了它。”①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讲到德国宗教改革领袖路德时说:“路德不但扫清了教会这  相似文献   

15.
张践 《文史哲》2004,1(3):13-19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按照现代学术的划分标准,其中既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宗法性伦理宗教",也包括哲学性的"儒学"。在官方文化系统中,宗法性伦理宗教发挥了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两方面的功能,成为历代政府政治合理性的主要依据。而儒家的哲学思想,则成为历代政府制定宗教管理政策的指导原则。正确解读儒教的超验性,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教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本松 《学术论坛》2012,35(8):47-50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民众因华尔街的贪婪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举行的抗议活动。其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引发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与低迷、高失业,并带来民众生活艰难和境遇恶化;美国社会特权化和金钱政治造成的不公平正义和不平等;为特权和资本服务的政治腐败;美国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两极分化,等等。"占领华尔街"虽发生在美国,但其起因和民众诉求在我国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启示。要求我们: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平等,切实解决好民生特别是就业问题,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包容性增长"、构建"包容性社会"。  相似文献   

17.
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城市与市民张冠增德国历来是研究宗教改革的一个中心。不过,以往的研究比较重视宗教改革中政治力量的变化,农民战争的影响等,而对在改革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德国城市侧重不够。应该承认,德国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宗教势力和封建贵族统治,实现了...  相似文献   

18.
徐长福 《河北学刊》2012,32(3):126-135
民众和精英谁该掌权?这是柏拉图对话的一个重要主题,可称之为"柏拉图之问"。在《普罗泰戈拉篇》中,普罗泰戈拉主张民众应该掌权,因为神所赋予人的政治德性是人人有份的;在《国家篇》中,柏拉图主张精英应该掌权,因为政治智慧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这两种回答,各有其不足:前者忽视了民众因缺乏能力而掌不好权的问题,后者则陷人民于既无能又无权的境地。孙中山提出"权能分别"说,成功解答了这一难题。他把政治上的权力分为权与能,主张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把人民的权称为政权,政府的能称为治权,主张人民掌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掌治权以服务人民。这套学说不仅具有学理上的原创性,而且对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也具有一定启发性,即让政府因能、绩俱佳而保有治权,把本属人民的政权逐步落实给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是一种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民众生活方方面面的全方位转型。由于社会转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敏感性等特点,决定了以指导惩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刑事政策的调整具有渐进性、复杂性、审慎性等特征,正确把握刑事政策的调整,仍将是转型期中国社会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胡玲 《理论界》2010,(6):126-127
在宗教改革和近代社会转型的种种困境中,作为天主教修会的耶稣会,其教育事业在16-18世纪非常繁荣,其原因主要有: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辅助教学手段、对待不同宗教信仰学生的灵活政策、品学兼优的师资队伍、对宗教改革时代天主教自我革新、对抗新教时代需求的迎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