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媛  朱圣坤 《劳动世界》2010,(11):46-49
伴随经济的发展,用工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就业"一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了解,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变得不容忽视。本文着重从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可行性的角度出发,阐明我国已经具备为灵活就业人员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条件,并期待政府相关部门早日在全国建立该制度,以更好地保护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李丹  王娟 《劳动世界》2010,(8):17-21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但是就业稳定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已有学者对就业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性地分析了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现状以及影响我国就业稳定性的几大宏观因素,最终得出近年来我国的就业稳定性有所下降这一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长,灵活就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方式,但同时,该群体也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三虎桥南路聚居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该群体在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方面存在着经济承受能低、养老保险参保率低、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笔者从改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至今未覆盖灵活就业人员,原因在于实际操作层面存在巨大障碍。这主要体现在:对灵活就业的定义较为难以界定;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意识、意愿不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能力有待提高等。目前,若干地区已经开始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的试点,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社会保险的其他险种在覆盖灵活就业人员的制度设计上提供了政策工具;一定规模的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也为覆盖灵活就业人员奠定了经济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状况和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特点,研究当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账户的方式设计适合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长,灵活就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方式,但同时,该群体也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三虎桥南路聚居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该群体在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方面存在着经济承受能低、养老保险参保率低、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笔者从改善该群体就业现状的角度出发,从改善就业和提高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入手,结合其特殊的群体特征,提供了促进本地就业、正规就业以及确定恰当的工资标准、缴费标准等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这类群体失业保障的缺失是一项制度难题。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待遇与社会救助金、失业保险基金与公共服务费用混同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也比较狭窄。此外,灵活就业人群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数额、期限的确定面临困境,“非自愿”失业的传统认定标准也不再符合现实需求。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制度,无论是其动因,还是从实践需要的角度考虑都实属必要,其可行性也有国内外成功经验支撑。因此,从现有制度出发,探索适合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制度,不仅在立法中要回归社会保险的基本理念,扩大保障范围,还应在现有制度基础上,灵活确定这类群体的缴费机制、期限,科学界定“非自愿”失业,以更好地实现对这类群体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大龄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运行实践效果。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前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第二部分对研究范畴进行界定;第三部分从享受政策群体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和满意度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评估;第四部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经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呈现结构性的发展变化,灵活就业形式更加多元化。本研究基于灵活就业相关理论基础以及我国支持灵活就业发展的政策经验梳理,对灵活就业概念、演变过程及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S市灵活就业调查数据结果,发现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时间长、收入差距大、劳动权益缺失等实际问题,并从法律、就业服务、政策以及社保等角度提出当前形势下我国灵活就业发展新变化以及应对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型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灵活就业人员。由于新型灵活就业人员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用工形态和劳动关系,对于新型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者权益更要加强保护,制定非标准劳动关系法律,实行分层的劳动保障体系,以实现新型劳动关系的灵活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张伯生  张娟 《劳动世界》2011,(12):51-55
文章首先列举了国内外学者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定义并提出了本文对灵活就业人员研究的范围.其次介绍了部分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政策范围的发达国家在工伤立法、缴费、待遇、预防和康复四个方面的情况.最后比较我国部分城市现行的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政策,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是以信息技术或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经济活动,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演变后逐渐成熟稳定,并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转型升级,将驱动整个经济社会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正不断提高。本文以数字经济演变的不同阶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在灵活就业形式多元、规模扩大、内容多样、群体分化、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影响机制,同时结合数字经济未来转型发展模式,研判数字化加速发展对灵活就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数字化连接更加高效,助力灵活就业空间不断拓展;数字经济促进参与主体网络化,灵活就业生态持续优化;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加快,灵活就业模式向知识技能领域岗位纵深拓展等。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经济转型期,我国就业结构中非全日制的灵活就业形式迅速发展,但目前的养老保险政策并不能完全适应这一群体的特殊状况,存在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不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畅等情况.本文通过研究相关文献、系统理论和经验观察,从缴费基数和比例、参保人员积极性和政府职能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列举了国内外学者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定义并提出了本文对灵活就业人员研究的范围。其次介绍了部分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政策范围的发达国家在工伤立法、缴费、待遇、预防和康复四个方面的情况。最后比较我国部分城市现行的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政策,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用CLDS(2018)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探究参加社会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社会保险可以显著改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幸福感;社会保险的五大险种对灵活就业人员幸福感水平的提升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医疗、养老、工伤及失业保险的促进作用在统计上十分显著,但生育保险的促进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参加社会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幸福感的影响在户口性质、收入满意度和受教育年限层面存在差异性。综上,参加除生育保险外的其余四种基本险种可显著改善灵活就业人员的主观幸福感,且参加社会保险的种类数与灵活就业人员的幸福感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CGSS2015和2017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及Fairlie非线性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污染感知对固定就业和灵活就业群体自评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感知程度的提升会显著降低劳动者自评健康水平,对灵活就业劳动者的负向作用更大;异质性和Fairlie非线性分解结果显示,环境污染感知对固定和灵活就业群体的健康差异贡献度在东部地区、青年人群中更大,但随着年份推移,两就业群体因环境污染感知产生的健康差异在缩小;分化调节机制显示,超时劳动会显著强化环境污染对劳动者健康的不利影响,而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会抵消负向效应,调节效应在灵活就业群体中作用更大。因此,政府需持续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并提升灵活就业群体的职业地位;企业需针对灵活用工强化工作环境污染管理和监督,并完善特殊工时和薪酬制度;劳动者个体要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和环境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力市场新型灵活就业的现状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尝试梳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既不同于传统正规就业,也不同于传统的非正规就业的新型灵活就业模式。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新型灵活就业模式仍处于快速变化中。本文总结了三种相对稳定,且初具发展规模的新型灵活就业模式:电商平台就业模式、分享经济就业模式和创业式就业模式。三种新型灵活就业模式正逐步改变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局面,对现有经济社会的运行以及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灵活就业这一新的就业方式,即将走出不被政策惠顾的“边缘地带”,与其他就业形式一样活跃于劳动力市场,将会引导更多的求职把灵活就业方式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0.
巴蜀短波     
南充帮失地农民实现"二次创业" 今年以来,南充市就业局把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主动积极与国土、城建、规划等相关部门联系,在建设农民还房小区时,在小区的每幢住宅楼下面全部建成营业用房,这样不仅让失地农民住进了一个温馨的新居,而且还让他们有一个自谋职业的场地,为他们实现"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