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急剧增加,目前已达到50亿,其中城市人口增长幅度更大,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0%。人口的膨胀给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如失业人口增加,交通拥挤,贫困面扩大,住房紧张,水电供应不足,教育和医疗卫生设备不能满足需要,等等。而住房问题尤其显得突出。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缺房或居住条件恶劣的人口达到10亿,其中1亿人是无处栖身的无家可归者。因此,改善居住条件对于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  相似文献   

2.
一吃、穿、住是人类生存的三大基本需要。解决人们的住宅问题,一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劳动群众的住房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 1.现有住房数量不足。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城市的住宅与人口都比较少。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职工人数与城市人口都迅速增长了,原有的住房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到1976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不足3平米。经过10多年的努力,现在城市住房已能达到人均8平米。但与发达国家比,与职工对住房的实际需要比,我们的住房数量还是太少!住房数量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住宅问题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3.
当今人口骤增,全球已达50亿人口,大有人口爆炸之势。一些有识之士惊呼,人口这辆高远行驶的列车应该刹闸了。理论界不仅关注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而且应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人口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而我国人口现在已突破11亿大关,这必然要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为严重的是人口增多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人口质量与人口数量的严重背离,人口流动造成的生育失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等等。以往我们只注意人口增多对住房、入托、入学、就业及交通的影响,而对重大的社会问题缺少必要的研讨。本文仅就几个重大的人口社会学问题(不是全部)进行探索,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1980年制定的新婚姻法规定,男女法定婚龄分别为22岁和20岁。这与1970年的晚婚要求形成鲜明对照。新规定立刻引起了青年结婚人数猛增。一位学者估计,1980年可能有3,000万人结婚。这不可避免地引起出生率大幅度增长。最近的调查表明:中国妇女有65%在结婚后3个月之内怀孕,而婚后一年内怀孕的则达85%以上。当前的“结婚热”明显地暴露了中国的人口政策与社会人口现状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某刊登载了一男性青年因长期的性压制而出现的变态心理和行为。其思维方式不仅不可思议,其行为也令人啼笑不得。读完这一信息,不觉联想起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今年三月在接见《党建》记者时宣布:“目前全国男女性比例失调,男性占51.1%,女性占48.9%。这个比率意味着将有几千万娶不上妻子的男光棍。”世界人口的性比例问题,(一般以女性为100的男性基数计算)大多在105±2之间波动。而我国的性比率却在110—115之间。《青年研究》报道,陕西某地一个仅有20万人口的县,在接近婚期的青年中,男性比女性多5706人。还有许多女青年通过招工,远嫁外流等,使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为此,有的女青年家长乘机抬高彩礼,不少男青年为找对象不得不倾家荡产。这从客观上助长了封建买卖婚姻的盛行。  相似文献   

6.
与人口转变错步进行的中国城市化,在1949年以来的40多年中,表现为一个扭曲的过程。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前30年里,城市化异常地陷于停滞;而在人口因计划生育而开始减慢的后10多年里,城市化又急剧地发展。其结果是,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城市,虽经严格控制仍不断膨胀,终致形成人口压力之下各种各样的人口问题。从几个大城市显示的迹象看来,除了各类城市普遍存在的住房、交通、拥挤、污染等城市问题外,人口负增长、人口老化、人口流动等与未来城市发展休戚相关的城市人口问题已日益显化,足堪引起严重关注,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口问题,是清代(鸦片战争以前)浙江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清代浙江的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都达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的最高峰值,这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清初浙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乾、嘉时期,人口的继续急剧增长,明显超过了社会经济的同步增长,从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耕地不足,粮食紧张,流民日多。人口压力已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良因素,整个社会正处于高危地段,缓慢运转,危机一触即发。本文拟对清代浙江的人口增长情况,人口的性别比例、平均寿命及城乡结构,人口问题的压力等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当前,市内人户分离现象已经成为北京及各大城市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本文根据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市内人户分离人口的变动趋势、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人户分离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市内人户分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居民的健康状况,分析人口的现状和动态是很重要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斯里兰卡人口众多,并在继续增长.其中人口绝对数字增长最多的是印度和印尼.这些国家的领土总面积占全球面积还不到6%,而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25%左右.这些国家的突出特点是,平均80%的人居住在农村.孟加拉国和尼泊尔农村人口分别占全国人口的91%和96%,最近几年出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城市的社会大背景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城市的社会背景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产生、孕育了许多新的社会大气候。只有了解这些大气候、大背景、大变革,才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当前中国城市的犯罪现状。1.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是当前中国城市尤其是开放城市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据对上海、北京、杭州三帀的典型调查:1986年上海日子均流动人口为183.4万,占市区总人口710.2万的25.1%;北京为100万,占市区人口596.7万的17.6%;杭州为25万,占总人口120万的  相似文献   

11.
据《韩国经济新闻》1989年6月16日报道,南朝鲜经济企划院对人口所作的调查表明,1988年汉城净增人口18.8万,破10年来最高纪录。10年前的1978年,汉城净增人口高达27.85万人,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自此以后,每年均见减少,1986年甚至出现净减5823人的纪录。汉城流动人口问题严重,在1988年汉城的总流动人口中,男性占50.8%,女性占49.2%。南朝鲜的农民离农现象也十分严重。1988年从郡流动到市区的人数占总流动人口的13.7%;从城市流向郡的人数1987年占10.5%,1988年占9.8%。1987年郡之间流动的人数占总流动人口的6.5%,1988年占5.4%。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情况也十分严重,1987年占68.9%,1988年为71.1%。在汉城人口加速集中的过程中,汉城的人口密度居开罗之后为世界第二。开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已达8259人,汉城为17030人,东京和雅加达分别为14051人和11057人。南朝鲜经济企划院统计局指出,为了阻止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应当加强对地方城市和农渔林的支援和帮助。要在扩大地方城市的教育、文化、医疗设施的同时,把偏重在汉城的产业、行政、服务等功能分散到地方,使农村增加农业以外的收入,并制定出适应老龄化社会提高生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住房制度改革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是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我国从1950年至1989年,住房建设投资2900亿元,特别是最近10年国家投资共建14亿平方米住房,但没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目前,我国职工人数达到1.4亿,需要大量住房,虽然国家每年投资360亿元用于建房、维修,仍然满足不了需求。黑龙江省1989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内原来的3.2平方米提高到5.42平方米,但是仍居全国人均水平的倒数第一位,比全国平均6.6平方米少1.18平方米;危房占实有住房的2.52%,比全国的1.46%高出73%,这种严重的住房矛盾急待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住房一直是福利型、低租制、国家包的办法。这种办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住房紧张,连维持简单扩大再生产也不可能,还要背上高补贴的包袱,国家投入越多,包袱越大。这种落后的制度刺激住房需求的扩大,加剧了供需矛盾,导致消费结构异常,滋长住房分配中的不正之风。所以,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非改不可。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有利于尽快实现小康水平即人均住房8平方米的战略目标,搞好住房制度改革有助于引导消费,拓展市场,改变单调的消费取向、畸形的消费结构,住房改革有助于解决职工住房苦乐不均、消除住房分配中的不正之风;住房制度改革,不仅能促进住房良性循环,而且能理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哈尔滨市的人口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全市人口78.5万人,1986年未全市人口为266.8万人,是1949年人口的3.4倍,增长速度之快是惊人的。按人口数量计算,如今哈尔滨市已成为全国第八位的特大城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比重逐步增大,这是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如果离开客观条件,盲目扩大城市人口,造成“过度城市化”,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住房、交通、社会、服务、升学、就业、生活物资  相似文献   

14.
淮南市潘集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新型矿区,农业人口占80%以上。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区的农村社会治安,已成为影响经济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从调查中发现,当前该区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5.
控制人口的重点“特别是在农村”,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城市人口已超过二亿,接近美国总人口,而且增长速度与人口密度都超过全国平均数。因此,开展对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推动对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认识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浙江省人口学会与省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联合邀请上海同行参加,前不久组织了一次专题学术讨论会。会上首先讨论了我国城镇化问题。所谓城镇化通常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部分地区转变为城镇,从而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对城镇化的标准,长期来学术界看法不尽一致。按照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标准(即市镇人口和非市镇人口分别划分为城、乡人  相似文献   

16.
住房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人最关注的话题,住房资源也被视为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志。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对城市青年住房分层的影响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上,先赋因素对城市青年住房分层的影响大于自致因素,前者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2)先赋因素中,家乡在一般县市的青年、来自北京本地的青年、家庭经济状况好的青年具有明显的住房获得优势;(3)自致因素中,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对青年住房阶层跃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两代人的职业对住房分层影响差异体现了时代烙印;(5)社会阶层固化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政府为提升社会流动性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相似文献   

17.
住房问题是中国重要的民生问题,而住房保障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将住房保障事业看作是由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公共事业",其提供的产品是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保障性住房以及住房保障政策,借用"PEST"分析方法具体分析影响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政治因素(P)、经济因素(E)、社会因素(S)和政策有效性因素(T).从政治因素来看,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存在管理不足与法律约束力差的问题.房价收入比、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两个经济因素,反映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窄、保障不足,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严重的问题.人口结构、城市化、传统习俗三个具体的社会因素再次印证住房保障制度保障力度小,供给不足的缺陷.政策有效性因素,反映出住房保障制度本身制度的有效性差,而这一制度缺陷致使道德风险问题频发,带来负外部效应.基于此,完善中国住房保障制度应采取的对策为: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倡导新型住房供给与消费模式、增强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少年犯罪     
1 导言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在现代后工业社会中 ,年轻人的生活经历着全球性的变迁。与家庭、学校和工作场所之间的传统的联系减弱了 ,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和难以预测。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劳动力市场的重构、社会政策延长了年轻人依赖家庭的时间和由此造成的他们成为自立的成年人的机会减少。这些变化对于他们与家庭和朋友的关系、教育、劳动力市场、闲暇和生活方式都有影响。在发展中国家 ,人口的快速增长 ,住房紧张 ,孤儿院很少 ,贫困 ,青年人失业和就业不充分 ,当地社会的权威性减弱 ,快速城市化造成城市贫…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年护理人才的职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的现状 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亟待解决和筹划的一个问题.以上海为例,这座我国目前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总人口1800万左右,其中老年人口已占到了20%左右.这些老年人分布在福利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医院老年病房、老年公寓和家庭内,需要住院治疗的老年人达几十万人.据统计,全市53家老年护理医院共有职工6849人,院均131人.其中,中心城区2882人,郊区2981人,浦东新区958人,崇明县28人.  相似文献   

20.
结婚登记,在我国是婚姻合法有效的一种必经程序。然而,在浙南某县却存在着大量的私婚现象,未经登记而结婚的所谓“鞭炮夫妻”十分普遍。1985年全县新婚夫妇共有1268对,而履行过婚姻登记手续的仅334对,占新婚总数的26.3%。在农村,未经登记而自行结婚的尤为严重,一般占新婚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