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力图从邓小平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构来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精髓--"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深刻体现,从哲学的角度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2.
言玉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3):125-126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准确把握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树立"大实际"的现念,从而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3.
杨厚生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26-28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文章主要引用了邓小平同志言论、文章及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论述了邓小平同志是"实事求是"派. 相似文献
4.
朱小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9):174-176
从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对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基础、时代背景、历史依据和其发展轨迹进行探讨,认为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实事求是是方法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核心内容的方法论体系。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抓住了这个科学的方法论,就抓住了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抓住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规律,这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陈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31-33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着眼点即生产力逻辑,它从方法论上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生产力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最基础的内容,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体现以及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7.
李志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活的灵魂 ,只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实际情况的结合 ,从而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阶段 ,发挥出它对实践的应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士清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在他卓越的政治生涯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他充分地实践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信念。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利益激励机制是实事求是思想最深层的体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运用实事求是的经典之举;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定是实事求是思想最重要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李积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15-17
判断邓小平理论精髓的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不是因为它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起点,也不是因为它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而是因为它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所在.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实践中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0.
王金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7(2):23-2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观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精髓。它是在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中国国情而发展形成的。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论实践的“实事求是”方法的三重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兵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33-35
实践的“实事求是”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践性决定了实事求是的实践性特性。实事求是内在地存在着三重视域:“求真”的视域“达善”的视域和“合关”的视域。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完整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方法的深层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历史地位。20年来,中华民族成功地运用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真谛和精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在世纪之交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时刻,我们只有始终如一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开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认识论和真理观的角度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概括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它体现了真理的客现性、具体性、过程性和历史性,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世界与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邓小平同志非常关心教师队伍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邓小平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学的核心,强调通过提高教师的地位特别是经济地位、改革教师的选聘任用制度等出发建立一支充足而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根据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师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其思想对新时期建设高校教师队伍有启示作用,即建立教师的培养机制、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培育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5.
曹屯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4)
本文针对理论界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点问题上存在的不同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探索往往会导致一种新理论的形成,但这种探索必须是成功的探索。导致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成功的探索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其始发点的,因而它也就自然成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文章还对认定一种新理论形成起点必须符合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探索的起点能否成为历史起点,关键要看有没有正确的逻辑起点相匹配,反之,逻辑的起点能不能成为形成起点,除了本身必须正确,还需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找到契机,找到载体,即与历史的起点紧紧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赵洪亮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讲的虽然都是真理内容的绝对客观性和向客观事物接近的无条件性 ,但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前者是从认识的总体上 ,后者是从一个一个真理的获得上 ,指明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和统一 ,二者并不是等值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17.
曹均学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11
邓小平所讲的政治稳定是一种发展型的政治稳定。党的领导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可靠保证 ;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是保持政治稳定的根本举措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政治稳定的物质基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稳定的政治基础。要维护政治稳定 ,还必须克服和排除不安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徐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30-33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观。江泽民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着眼点在于其精髓;注重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注重理论创新。江泽民提出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思想是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费国良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1):5-9,36
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与1992年南方谈话体现了强大的时代力量。这两篇宣言书以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力量,推动全党与全国人民冲破了思想牢笼从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懂得了可以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并坚定了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信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