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光辉巨著,鲁迅先生对《红楼梦》曾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是我们研究这部古典名作时极有价值的启示。本文就学习鲁迅的有关论述,择要谈几点认识。《红楼梦》是人情小说《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自该书问世以来,就众说纷纭,争论不休。鲁迅先生是一目了然,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明确地把《红楼梦》作为“清代人情小说”(下引见此书者不再注明)的代表作。他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谈到清小说四派中的人情派时,也指出:“此派小说,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作代表。”什么是人情小说呢?鲁迅在介绍明代的“人情”小说时解释说:“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达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下称《世说》)是一部以历史人物言行为题材的“志人”小说。它从《国语》、《左传》、《史记》以及先秦散文中的历史故事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开创了我国“志人”小说的先河,与“志怪”小说一起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两大流派。“志怪”小说以虚幻神奇见长,而“志人”小说却以传神写照取胜。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基本上是忠于史实的,是否还有虚构成分呢?弄清这问题,对于肯定其文体的属性,深入探讨其写作特色,追溯小说艺术虚构的历史渊源,都很有意义。本文拟就这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我们认为,《世说》的人物故事不完全是“实录”式地刻板记录“人间言动”,其中有不少虚构或想象成分。有的是选取历史上或当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或事,加以虚  相似文献   

3.
鲁迅虽称《金瓶梅》为“人情小说”或“世情书”,但他也指出此书“著此一家, 骂尽诸色”的特点。若就“人情——世情”小说内部深入研究,则从题材及其叙事结构而言 ,《金瓶梅》还可以而且应当称之为“家庭小说”。它影响后世衍出《林兰香》、《醒世姻 缘传》、《红楼梦》、《歧路灯》诸书,构成家庭小说的系列,其规律往往是后来者从前作 反面取材或立意而成新创。这是《周易》之所谓“通变”的体现,在小说史上是普遍的现象 。在承认《金瓶梅》为“人情小说”或“世情小说”代表作的前提下,明清小说分类中应把 《金瓶梅》——《红楼梦》一脉如实称为“家庭小说”。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下称《世说》)是一部以历史人物言行为题材的“志人”小说。它从《国语》、《左传》、《史记》以及先秦散文中的历史故事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开创了我国“志人”小说的先河,与“志怪”小说一起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两大流派。“志怪”小说以虚幻神奇见长,而“志人”小说却以传神写照取胜。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基本上是忠于史实的,是否还有虚构成分呢?弄清这问题,对  相似文献   

5.
读《对王国维戏曲理论的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中敏先生是大家尊敬的一位学者。在《文汇报》上早就看到了任先生的学术报告《对王国维戏曲理论的简评》即将发表的消息,翘首以待,直到最近才在《扬州师院学报》第一期(1983)上读到这篇论文。因就任先生论及的四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就教于任先生。一、关于“真戏剧”或“健全的戏剧”的问题王国维认为“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见《宋元戏曲考》。以下所引王国维的话,除个别注明外,均出自此文,不再注明。该文收入《王国维戏曲论文集》因此他提出了“真戏剧”、“纯正之戏剧”等概念。如他认为宋之小说 (说话技艺) 和傀儡、影戏,虽然“皆以演故事为事”,但“小说但以口演,傀儡影戏则为其象形矣。然而非以人演也”,所以小说虽然对戏剧的发展形成有极  相似文献   

6.
我国明末清初之际出现了许多才子佳人小说,它们大多写封建上层社会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鲁讯《中国小说史略》)。曹雪芹认为这些小说都是“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红楼梦》第一回)。《好逑传》却有别于此。它“文辞较佳,人物之性格亦稍异。”(鲁讯《中国小说史略》)。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点,也表现出了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就作品中着力刻画的女主人公水冰心这一形象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谐铎》的美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乾隆年间吴县(今苏州)人沈起凤的《谐铎》,是一部著名的小说集,共收一百二十多篇文言短作。前人对它曾多所褒奖,如蒋瑞藻《小说考证》引《青灯轩快谭》的评赞:“《谐铎》一书,《聊斋》以外,罕有匹者”;蒋氏《小说枝谈》引《搏沙录》的称美:“《谐铎》一书,风行海内”,不是其后一般小说所能比肩的;近代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吴梅也肯定:沈起凤“生平著述,以《谐铎》一书最播人口,几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8.
《快嘴李翠莲记》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平山堂刊刻《快嘴李翠莲记》,明人晁瑮《宝文堂书目》作《快嘴李翠莲》,叙北宋东京女子李翠莲,因心直口快,出嫁为公婆所不容,最终被休,出家修道。谭正璧先生《宋元话本存佚综考》认为属“宋元旧本”(见其《话本与古剧》)。胡士莹先生认为:“其‘撒帐词’颇似元人的‘上梁文’,……当为元代的作品。”(《话本小说概论》)我认为这篇话本小说当是宋人所作。理由是:一、小说开篇有“昔日东京有一员外……”,很明显,是南宋人口吻。如果元人所作,则一般用“故宋”、“昔日宋  相似文献   

9.
赵卫彦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足见前人对唐代小说的认识已十分全面。但“五四”以来,唐人小说的研究更多地注意了其“诗笔”的一面,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文采与意想”(《中国小说史略》)的一面,而往往忽视了“史才”与“议论”,也就是隐藏在唐人小说背后的“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同前)的一面。单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固然无可厚非,但离开了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的写作心态等其他能够揭示作品更深层内涵的方面进行研究,难免有时会忽略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言志”或“兴寄…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的主题是多层次的,诸如“善与恶(爱与恨)的冲突”说、“邪恶”与“报应”说或“罪与罚”说等。本文认为《呼啸山庄》在吸纳哥特式小说的主题传统的同时也成功地超越了它,于是也就有了“阶段斗争”说和“风景宁静因素”说等主题的再阐释。艾米莉是一个高明的继承者也是一个大胆的革新者,她为那些瞻前顾后不知所措的作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范式,正因此《呼啸山庄》才得以不朽。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还原《小说林》杂志创刊到结束期间的上海小说期刊界,讨论《小说林》杂志上诸种论说与《月月小瑚杂志及吴趼人的小说观的关系。《小说林》杂志的创办与《月月小说》不无关系;在历史小说观和言情小说观方面,《小说林》同人都表达出与《月月小说》总撰述吴趼人或争鸣或呼应的意见,并且发生了一定作用。《小说林》同人与吴趼人争鸣的背后,其实是关于新小说中“善”与“美”两种因素孰先孰后问题的交锋。  相似文献   

12.
读萨特的《厌恶》一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现代作家尼藏(Nizan,1905—1940)说:“萨特堪称一位法兰西的卡夫卡。”这话很有道理。因为萨特与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的卡夫卡的小说都脱离了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小说的传统,而继承、恢复、发展了十八世纪欧洲哲理小说的传统。用小说的文艺形式来宣传自己的哲学观点,是这两位著名作家,也可以说两位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共同特点。《厌恶》(La Nausee)是萨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在法国以至在西方世界都很有影响。萨特自己也最满意这部作品。《厌恶》一书经常与塞利纳(L.Celine 1894—1961)的  相似文献   

13.
有人献疑说:“《世说》是小说吗?”简单地答复“是”或“否”,显然都不能使之满意,因为疑惑未解决。学过一点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学史的人,对此问题有进一步探求的要求是很自然的。究其原因,似乎有三个相关联的问题需要解决:①什么是小说?搞清了‘小说”的概念和定义,就可以用来衡量《世说》是否小说。②我国小说究竟起源于何时?如果认定我国小说起于宋话本,则南朝刘宋时的《世说》当然不得称为小说。③“笔记小说”究竟是怎么回事?现代文艺理论中并无此种分类,那么它算不算小说或古小说的一种?它是古  相似文献   

14.
九年前出版的昂·培埃教授的《当代法国小说》,在帮助人们了解法国小说的新形式方面,是一本有用的书;而他的最新著作《当代法国文学》,对了解法国文学新形式来说,则可以称得上一本有具体例证的指南。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选录了自1910年至1960年法国文学界中他认为近于最好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的作品。作者在每一个作家或每一类作家(他论述了超现实主义、“新戏剧”、“新小说”三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过这样的话:“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南腔北调集》)的确,在中国自有文学艺术的几千年的社会里,小说一向是被看作“杂书”,“闲书”的,不能登艺术的大雅之堂。写小说的人也一向被看作是不安本分的人,是无聊的人。所以,文人只能读孔  相似文献   

16.
《玉梨魂》是徐枕亚的骈文体长篇哀情小说,民国元年出版单行本。“因为此书的风行,引起好几个志同道合的作者也竞写这类长篇小说。”①这足见《玉梨魂》在当时影响之大了。《玉梨魂》以一九○九年春到辛亥革命爆发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三个“痴男怨女”的爱情悲剧。这部小说历来被认为:作者是把小说当成“闲书”,“至于对着人生这个问题大抵毫无意见或未曾想到”②;作品所描写的是“无聊爱情”③;“小说并不是要反映封建势力对  相似文献   

17.
总论我们在上面对《呐喊》、《彷徨》集中的全部作品进行了简要的考察,现在可以概括鲁迅小说的结构特点了。这种结构特点,应包括它的体系、形态及其功能。1. 《呐喊》、《彷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其形态。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呐喊》《彷徨》的结构有连锁反应式(意识流式)、锁链式、板块式(或称框架式)三大基本体系。这些体系的表现形式便是它们各自的基本形态。所以说是“基本”,原因有二。其  相似文献   

18.
明人胡应麟说:“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少室山房笔丛》)至鲁迅说得更明白:“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唐人才开始有意为小说。现在有学者认为六朝已有有“意为小说”的萌芽。撇开这些争论,有一点可以肯定:唐人已经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小说的自觉时期已经到来。 唐人怎样“有意为小说”呢?本文侧重从李益的生活事实与《霍小玉传》中的审美事实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唐人自觉地进行小说创作的部分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9.
出现在三十年代文坛上的以《春蚕》为代表的“丰灾”小说,在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中,是独树一帜的。茅盾首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丰收成灾”带给农民的贫困与哀愁,造成时代的动乱与苦痛,开了“丰灾”小说之先河,写出了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那样独具风格的作品,其中尤以《春蚕》成就最为突出,震动了中外文坛,赢得了读者的好评。日益深重的农村破产,“丰收成灾”的  相似文献   

20.
《梼杌闲评》(以下简称《梼》)是一部揭露明代宦官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印月互相勾结、篡权乱政的长篇小说。清代王无生在《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中说:“《金瓶梅》之写淫,《红楼梦》之写侈,《儒林外史》、《梼杌闲评》之写卑劣,……皆深极哀痛,血透纸背而成者”,对《梼》评价极高。但《梼》的作者至今未明。孔另境在《中国小说小说史料》中谓之为“明·无名氏”;戴不凡在《小说见闻录》中亦云;《梼》“不著撰人”。笔者认为,从《梼》和《三垣笔记》的观点相似及《梼》中的自然风貌、地方习俗和所用方言等条件来分析,《梼》的作者当为明末清初兴化人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