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兰山岩画,是历史上活动于贺兰山地区的北方猎牧民族凿刻在岩石上的一种岩刻艺术。它记录了远古贺兰山的自然生态和北方猎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经济形态。 贺兰山岩画分布广而密集,从北到南有二十多个地点,已调查的岩画达万余幅,凿刻时代大致在从商周到宋元时期。从岩画内容看,绝大多数图像都是动物,所反映的题材主要是狩猎和放牧,表明古代贺兰山地区的猎牧民族曾有过狩猎业和畜牧业两种经济形态。任何一种经济形态的发生与发展,都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从兴安岭、燕山、阴山、贺兰山、  相似文献   

2.
中国岩画的构图要素中线条最为普见。中国岩画线条的刻画技法可分为凿刻、磨刻、线刻与涂绘,分别交揉着浮雕与绘画两种刻画效果。线条形状有直线、曲线两大类,其中曲线的运用更是多姿多彩,包括圆形曲线、弧线、波纹线、蛇线等。线条的存在方式分为实线与虚线,虚线的使用更能激发审美想象力。中国岩画线条的分布具有对称、均衡、重复等规浴,表现了中国岩画自成一体的同一性。与国外岩画相比,中国岩画线条呈现出粗犷质朴、爽朗有序、矫健有力的艺术风格,显露出对规则与秩序的追求,表现出中国远古先民们率真、简约而又整齐划一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3.
原始岩画艺术的符号与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画是涂绘或凿刻在岩石上的图画。岩画作为一种原始的艺术形式 ,最初是原始人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而对自然界和现实社会的一种符号记录和摹写 ,很少有特定的含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活动的增加 ,原始人有了表达各种思维活动和心理意愿的要求 ,于是便赋予岩画某些象征意义 ,这时的岩画无疑表现出了较强的艺术性 ,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 ,对原始岩画艺术的研究和挖掘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贺兰山北部的人面形岩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的岩画是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是古代的猎人和牧民伟大的艺术创造。这些作品象是一种特殊的聚光点或一面镜子,把已经消亡了的文化和远古民族的生动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继阴山岩画的发现之后,笔者又在内蒙古贺兰山北部乌海市南桌子山附近的岩盘上发现了新的岩画点(部分岩画,见附图)。这里的岩画,虽然与有的阴山岩画有相似之点,但更多地具有自身的特点。它不象阴山岩画大部分敲凿在峭丽的悬崖山,而是在光滑如砥的石灰岩上磨刻的;从  相似文献   

5.
宁夏岩画的出现、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宁夏北部很早就是对中国北方各游牧民族的生息之地,宁夏岩画就是这些游牧民族早期历史文化的反映,但岩画对早期狩猎经济形态的反映相对薄弱。由于受到南部农耕文化的影响,宁夏岩画中多有人像和人面像,这一现象代表的内核就是生殖崇拜。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岩画不仅历史年代悠久,且保存完整,形象多种多样,既有射猎、放牧、战争、生殖崇拜等大型生产生活场面的刻画,又有动物、植物、手足、日月等具体形象的刻画,这些都为研究西域岩画文化提供了基础平台.这些形象并不具有完全相同的意义,而其中手形岩画和马岩画作为这些岩画形象的代表,在西域古代民族文化中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基础上试用民族学的理论来解释手形岩画和马岩画所隐含的原始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山崖石壁上刻划图形和文字,随着人类狩猎活动的进一步展开而发生。法国西南部,西班牙北部的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里,绘有野牛和古象等图画。我国甘肃省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房子里,也发现了绘有人和动物的“地画”。至于把图形刻之于山洞崖石之上的所谓“岩画”,在我国的内蒙、新疆和云南等地多有发现,特别是阴山蕴藏着不同历史  相似文献   

8.
宁夏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岩画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贺兰山岩画分布于贺兰山东麓南北走向 2 5 0公里的冲击扇上 ;岩画造型多为动物和类人首头像 ,以狩猎、祭祀、性崇拜、巫术表现等为主要内容 ;上古神话传说、原始巫术和宗教崇拜在岩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贺兰山岩画是远古以来生存在这一地区的各个时期少数民族艺术家创造的 ,是多元文化的历史积淀。贺兰山岩画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人类早期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美轮美奂的岩石画卷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哈密岩画     
岩画是古代石刻艺术之一.岩画的内容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对我们研究当时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疆地区保留的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等山脉及其支脉中.迄今为止,已发现并作过介绍的较著名的岩画如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尼勒克县岩画,阿克亚孜岩画,干沟岩画,昆带山岩画,卡拉伊米里岩画,红石头泉岩画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的穹库斯太和卡拉士柏等地岩画;塔城地区的塔尔巴哈台山口和唐不拉山口等地岩画,其中以兴地岩画为最著名;昆仑山的桑株镇岩画等等.另外,在库尔勒、巴楚、若  相似文献   

10.
对岳公台一西黑沟遗址群的各类遗迹的性质、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石筑高台及方形和长方形的石围墙基址、石结构墓葬以及静态剪影式的岩画的组合共存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某一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试图揭示古代游牧民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并对古代游牧民族文化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岩画是古代人在岩石上刻画的各种题材的图画,几乎遍布于全世界。它记录了人类远古祖先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及所处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审美观念以至世界观,从而为研究美术史、科技史、文化史、思想史等多种学科提供了大批宝贵资料。借助于岩画的研究,我们有可能揭开古代文化某些疑难问题的奥秘。因此,岩画越来越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各种研究专著、论文和其他信息相继问世,已发展成一门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12.
北方岩画的艺术题材与北方民族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多以动物和现实事物为主;而南方岩画则多以与宗教生活有关的非现实的,经象征、变形后的事物为主。北方岩画多立足于现实,南方岩画则充满宗教和图腾的精神而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无论北方岩画的写实风格、真实美,还是南方岩画的象征风格、神秘的美,都是有着强烈民族界限的审美意识的显现,都是一个民族由经济、文化、环境形成的特定审美意识的表露。  相似文献   

13.
剺面亦称梨面、裂面、割面,是欧亚草原游牧民族重要的献祭行为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兼有实现亲族联络、血缘凝聚与文化认可的重要功用。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地区遗留的岩画、鹿石的释读,认为辫面习俗最初出现于古代斯基泰人,后来随着古代丝绸之路(公元前七一前四世纪)的开辟,斯基泰人在开拓与维护这一交通干线的同时,将这一习俗从最初的活动地域传播、影响到了河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被匈奴、氐羌、契胡、突厥、车师、粟特、铁勒乃至后来的蒙古、女真等民族接受,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有其不可替代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4.
岩画,是画在或刻在岩石上的画面。岩画记录了人类生存活动的连续性篇章,从远古的狩猎时代到现代的原始部落。它构成了人类历史最大容量的源泉。 继十七世纪在北欧发现岩画后,欧、亚、非、美、澳等五大洲都发现了大量的岩画,仅北非撒哈拉沙漠一地就有数万幅之多。在我国,五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相似文献   

15.
岩画是画在或刻在岩石上的图画。 自从十八世纪欧洲考察队在南部非洲莫桑比克等地首先发现大批岩画以来,世界各地如:北欧的瑞典、挪威、芬兰,西欧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亚洲的蒙古、苏联的亚洲部分,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南美洲的巴西、智利等国都相继发现很多岩画。随着岩画的大量发现,岩画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并且形成了一门世界性新学科——岩画学。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下成立了国际性的岩画研究中心。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大批研究专著问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中也包括体育文化。早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从劳动和战斗中创造了原始体育活动。在云南的沧源和贵州的开阳、六枝等地的岩画上,绘有表现古代狩猎、战争、体操(杂技)、登山等图形;在湖南、新疆等地的古墓中,出土了古代体育活动的文物(如足球纹铜镜  相似文献   

17.
位于天山南麓的科普加衣岩画,主要是原始社会时期的狩猎和放牧岩画。在岩画沟口有车师族的大片墓葬群,沟中水草丰茂,有繁复的兽群和畜群,以大角羊为最多,其次是骆驼,还有鹿、马、虎、豹、狼、狗等。生动地反映了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情态及狩猎、放牧实情。  相似文献   

18.
草原文化因古代欧亚大陆游牧世界的一体性而获得世界性品格.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生命哲学,以重视生命的感性体验、肯定生命流变、感受生命的严酷与崇高为主旨,其生命价值观有着极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本文借助西方现代生命哲学、美学思想之光,试图寻访古代牧猎族群卓越的感性生命艺术遗存,作为个案分析,以岩画与青铜器动物纹饰艺术为对象,去透显游牧先民于生命历程中创造的精神文化世界,挖掘其合理内核,使之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20年的考古调查,在西藏发现了大量的岩画分布,其中在纳木错湖沿岸、阿里地区、藏北荣玛乡 分布集中。西藏岩画的内容主要包括动植物、神灵、圣像、放牧、狩猎、舞蹈、征战等,为研究西藏宗教的发展、游牧 民族绘画历史、古代艺术风格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马术起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原是游牧民族从事畜牧业生产及与外族作战的一种必要技能。游牧民族在放牧实践中摸索出了骑马驰逐的技术,并把这种技术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娱乐及军事行动中,同时也逐步传给了以农业为主的汉族。随着军事生活的扩大和加强,马术被我国古代军人所采纳,并巧妙地运用于战争,与此同时,就出现了规模宏大的骑兵,并由此创造出一系列以人和马为结合体的骑兵武艺,使马术抹上了军事化的强烈色彩。另外,由于马术的普及,从事百戏杂技表演的艺人也开始运用马术作为艺术形式,展现马上操作的技巧和神态,从而创造出一连串的优美惊险的马术节目。所以说,中国古代的马术,主要是从放牧活动、军事活动和百戏表演这三个方面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