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论李斯     
李斯,作为秦朝重臣,二朝元老,儿与秦王朝兴亡相始终,集功勋与罪过、人才与奸才于一身.探讨其一生历史,似乎仍有警醒今人的作用.一、秦王朝的开国元勋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与韩非一起从师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的李斯,看到"东方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而唯西方秦国强大,遂别师西向入秦.到秦国后,他先投靠相国吕不韦.吕不韦收其为门下舍人,不久荐李斯为郎(即宫廷侍卫官).从此,李  相似文献   

2.
对李斯的历史评价涉及到对秦朝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评价 ,影响李斯评价公正性的问题在于对其人格的认识。“老鼠哲学”不是统贯李斯一生的处世态度 ,而是随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 ;李斯要求改变生活现状、提高政治地位是无可非议的 ;李斯杀韩非 ,不仅是为了个人利益 ,也是为了秦国的利益。因此 ,我们不能对李斯的社会人格持完全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3.
秦朝究竟亡于何时叶永新广东商学院秦朝灭亡的时间,史学界大多认为在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但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詹子庆、田泽滨主编的《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等专著却认为在公元前207年...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古代文化从鬼神崇拜向人文精神的转化赵林(武汉大学哲学系)在学术界里有一种观点,即把中西文化的区别看作是伦理文化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于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期”(即公元前一千年中叶),自中国秦汉以降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产生之后...  相似文献   

5.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罗多德生活于公元前五世纪(约公元前485──424年)的古希腊,著有《历史》(亦称《希腊波斯战争史》)一书,司马迁生活在公元前二世纪(公元前135年──?)的西汉武帝时期,著有《史记》(亦称《太白分书》)。他们均以自己毕牛的努力及不朽的著作,奠定了中西方史学的独立地位,都被后人誉为“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司马迁以前,不能说希腊、中国就没有史学,但那只能称之为史学的胚胎或萌芽。文学还与其它学科混合交溶在一起,还没有成熟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而恰恰是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总结了前人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集…  相似文献   

6.
略论汉“徙合浦”蒋廷瑜从《汉书》和《后汉书》等文献记载看到,自西汉后期起,“徙合浦”的事件屡见不鲜。仅从汉成帝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到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30年间,因罪“徙合浦”者就有10余起。现辑录如下:成帝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末,京...  相似文献   

7.
(一)“世界历史的轴心期”这一概念是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按照雅斯贝斯的说法,这个“轴心期”是“在公元前5O0年左右的时期内和公元前80O年至200年的精神过程中”,在此期间,“世界上的所有三个地区(指中国、印度和西方)的人类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人类体验到世界的恐怖和自身的软弱。他探询根本性的问题。面对空无,他力求解放和拯救。通过在意识上认识自己的限度,他为自己树立了最高目标。他在自我的深奥和超然存在的光辉中感受绝对。”“这个时代产…  相似文献   

8.
《徽州社会科学》2007,(5):65-65
徽州石雕主要取材于青黑色的黟县青石,又名“黟山青水石”。“黟山清水石”被民间称之为世界两大“活石”之一。黄山古时曾被称作黟山,黟县始建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故有“古黟”之称。  相似文献   

9.
在司马迁的史实中,李斯其实不过是个势利小人。李斯助秦始皇完成帝业,但其劣迹斑斑,对中国文化和制度的破坏绝对不可原谅。他最后虽因谏争受赵高陷害,并被荒淫无度的秦二世处死———“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可是他的死可谓咎由自取、因果相报。因为其死时所受之“严刑酷法”,正是他生前建议制定用来“役民”的。李斯在历史上留下法家代表人物的“声誉”,但他的这种“声誉”给法家背上了无法洗刷的历史黑锅。李斯所作所为,也使其作为秦始皇开朝辅佐重臣的意义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10.
题 ;于是一种与“正直敢言”、“执法公正”相对立的现象出现了 ,这就是阿谀奉承 ,一切都看着帝王与上司的脸色行事 ,最甚者可至于天良丧尽 ,出卖灵魂。这种人在《史记》中的突出代表是秦朝的丞相李斯 ,其次是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与御史大夫张汤等。李斯是一个严重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者 ,他为了保官保命 ,在关键时刻不惜出卖原则 ,卖身投靠阴谋集团 ;上了贼船后 ,为了保官保命 ,又不惜昧着良心地倒行逆施。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过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其未得之也 ,患得之 ;既得之 ,患失之。苟患失之 ,无所不至矣。”李斯的历史教…  相似文献   

11.
李斯是秦朝唯一有文学作品流传下来的作家,他处于重大的历史转型期,扮演多种文化角色,主要有不做厕鼠做仓鼠;宦海沉溺者自悔的角色;同门相煎的角色;文化专制的推波助澜者。  相似文献   

12.
漫话对联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一般认为,对联是由秦朝(公元前约221年)前后的“桃符”演化而来的。相传,东海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棵大桃树,树下住着两位神仙:一名神荼,一名郁垒。这两位神灵以食百鬼为生。因此,旧  相似文献   

13.
黄帝易即归藏易,是以纯坤为首,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藏其中”,故名。创作于公元前2540年的熊湘山(即今修山),距今4540年左右,是人类文化上的第一株国色天香。  相似文献   

14.
论新疆史前考古文化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前考古学“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与以文献记载时代为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古学相对,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①按照这个概念,新疆地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的界限,以划在公元前2世纪比较合适。理由是:(1)这个时期,在新疆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即西汉王朝在击败匈奴之后完成了对西域的统治。在公元前2世纪之前,汉文史书中关于西域地区历史的记载寥寥无几,而在此之后,汉文史书中便出现了较详细的关于西域历史的记载;(2)目前新疆境内所发现的大量的传卢文木简等早期的古文字材料的年代均限于公元前2世纪…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化重演律”的思考冯天瑜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即“轴心时代”)的文化元典,在此后两千余年间,不断被诠释和放大,其包蕴的精神被人们反复体悟、延伸,尤其是当历史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元典精神往往被人们重新召唤,令其发挥一种转换剂的作用,这在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6.
论李斯     
李斯(?—公元前二○八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又是颇有才华的文学家。他在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和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地主阶级新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秦始皇死后立即遭到了以赵高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的杀害,并为历代反动派所恶毒攻击和诬蔑。叛徒、卖国贼林彪也和一切反动势力一样,恶狠狠地咒骂“秦始皇之法”,公开诋毁“焚书坑儒”。而李斯就是“秦始皇之法”的制订者之一,“焚书坑儒”的主要倡导人。因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浩繁的历史文献探索中,主要考论三个问题:1、老子学派的形成地点是在沛(今江苏沛县)。应称为“沛老子学派”;形成时间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至该世纪末;到公元前4-3世纪发展到齐国;在秦汉之际相当活跃。2、考索了老子学派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学者及其重要学术成果。3、探讨了老子学派学术要旨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1)“小国寡民”不是他们的理想,而仅是他们所记录的人类社会曾经有过的一个历史阶段;老子学派不主张分裂,而主张统一;不主张倒退,而主张前进;(2)老子学派不反对法治,恰恰相反,他们是坚决主张以法治国的;(3)老子学派的学术形态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前进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该时期的特色。沛老子学派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有极大智慧的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18.
简论吴王刘濞之反刘敏刘濞,汉高祖刘邦之见子,汉初著名的诸侯王。他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为吴玉,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联合楚、赵等六国进行武装反叛,结果兵败身死国亡。长期以来在研讨此事件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种比较牢固的认识,即...  相似文献   

19.
朱熹、新儒学与东亚现代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儒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和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世界上的文化分为东西两大类,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基础,而东方文化则主要是根源于儒学①。儒学的发展有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以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为代表的原始儒学。孔子生活于东周中期(春秋末年),他把中国远古时代至夏、商、西周三代的文化,进行总结提高,提出“仁者爱人,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问政》),把中国文化从原始形态上升到成熟形态,此后两千多年,中华民族就沿着孔子所开创的仁义文化的方向,“仁以爱人,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相似文献   

20.
安阳新考     
安阳新考陈凯东,陈伟以殷墟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其地名之来源一直以《史记》为依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王“攻汾城,即从(张)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这就是“安阳”名字的出处。近来有人对“宁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