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观,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本文通过对《伤逝》这部小说中鲁迅先生爱情观的分析,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指引方向。《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通过对《伤逝》这部小说的分析,认为鲁迅的爱情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个性解放是爱情成长的思想基础;社会解放是爱情成长的社会基础;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相似文献   

2.
《有产业的人》被公认为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主要描绘了19世纪朱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生活的图景。高尔斯华绥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当时英国社会个人道德沦丧和社会伦理失序的关注。从责任伦理的视角对小说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作者通过小说所表达的建立和谐秩序的伦理理想进而认识到这部作品的重要的当代社会价值.即重视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摆脱个人道德论丧和社会伦理失序的危险,是英国社会获得新生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反映19世纪初英国中上层道德、价值观念和爱情婚姻态度的小说.当时英国中上层的婚姻中,男性的财产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个中产阶级的小姐来说,除了嫁人外几乎没有其他方法保持自己优越的生活,物质条件成为这些女性择偶的关键标准.对于一个没有终身财产的小姐来说,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弱得多,小说正是描写了没有多少财产的本奈特家几位小姐的命运,作者通过不同的爱情故事真实地展示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探讨了爱情与婚姻这一亘古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的悲观宿命论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著名作家托马斯&#183;哈代的代表作《无名的裘德》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淑的悲剧震撼人心,她的人生是充满矛盾而又挣扎的,淑的一生都受到悲观宿命的影响。她在生活中爱情中的每次选择都受到宿命的影响,似乎总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入生活中的绝境,她的悲观宿命论爱情观的形成不仅是出于家族中婚姻之不幸,同时也是作者本人爱情生活痛苦经历的投影。  相似文献   

5.
《爱玛》是简·奥斯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作者对世态人情进行了不少描写,当时的英国社会是一个等级差异明显却又经历着巨大变迁的社会。这是一个以财产来界定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社会,作者在描写小说人物时突出了婚姻制度和生活环境对女主人公们的婚姻观念及命运的影响,揭示了当时英国妇女的地位和命运。  相似文献   

6.
《简·爱》这部英国小说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坛上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是因为作者一反传统小说的写法,通过主人公简·爱坎坷的一生,尤其是她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表现了一种新的爱情观,一种新的道德理想。简·爱是一个不同凡俗的新型女性,她的整个精神世界主要是在对平等爱情和理想婚姻的追求中得以充分展现的,她的鄙视世俗陋习,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反抗性格也是在爱情的经历中日趋完美的。正因为如此,一个半世纪以来,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始终发出熠熠的光辉,深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作家奥斯丁一生短暂,只完成了六部小说,这六部小说都以女性婚姻为主题,题材虽然狭小,却反映出奥斯丁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奥斯丁笔下的女性婚姻:以结婚为目标的婚姻,以财产为目的的婚姻,虚伪的金钱婚姻,理想中的婚姻等。奥斯丁的伟大正在于她用小小的婚姻反映了宏大的世界,因为她描写的婚姻不仅折射了当时社会的金钱本质,还寄托着她对女性不平等地位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评论家们称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这部作品不仅折射出福斯特对爱德华时代女性社会地位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显现了他对当时英国男权社会的迂腐道德准则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9.
《占有》是当今英国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 A.S.拜厄特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发表之初即一举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本文运用罗兰·巴特关于小说叙事策略的相关理论,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技巧的继承和创新等角度来剖析这一后现代主义经典巨著,从而揭示了拜厄特的婚姻爱情观、女性历史观和对文学、艺术、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经典代表作。这部小说运用反讽手法,呈现了不同的爱情婚姻观。从女性角度出发,重新解读这部小说,可以为现代人的爱情观及婚姻观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将“文艺”专刊改为综合性副刊。《解放日报》改版前的作品更多地是呈现知识分子对于自由婚恋的憧憬与理想,探讨婚后女性面临家庭与事业难以兼顾的窘境以及个人私欲与革命信仰进行博弈而产生的离婚危机。改版后,综合副刊上刊登的婚恋作品主人公大多是工农兵出身,呈现出政治进步可以成就美满婚姻、夫妻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男女努力学习知识就可以收获爱的体验的新型婚恋观。文章通过考察改版前后不同时期《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涉及婚恋问题的文学作品,发现了延安时期男女婚恋观念的嬗变轨迹,认为《解放日报》对男女婚恋问题的反映与思考,对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最大的已进入而立之年,最小的也正值谈婚论嫁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婚恋期待、婚恋方式、择偶标准、生育意愿等越来越与传统社会文化相疏离,越来越挑战传统的价值规范。这跟整个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当今急速变迁的时代里,在富裕的物质生活基础上,道德约束越来越苍白无力,部分人的婚恋偏离“以爱情为基础”的基本要求,婚姻质量下降、家庭不稳定等伴随而来。家庭、学校、社会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帮助他们端正婚恋心态,纠正婚恋行为偏差,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顺利前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年的婚恋观包括择偶观、婚姻观与性观念三部分,与其恋爱、婚姻行为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其婚姻生活的和谐美满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厦门青年在婚恋观在总体上呈现为择偶观多元化且有主流发展趋势;婚姻观兼具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冲突,面临新的挑战;性观念走向宽容开放的趋势,针对这些特点从社会、家庭与学校和青年群体特点这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引导青年婚恋观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古代天体日月星辰崇拜的牛郎织女神话传说蕴含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观、道德观和婚恋观,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唤醒民众意识的作用,从民族心理、文化意蕴和人自身的角度等几个方面都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苏州、无锡、南京等8市的调查问卷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重点分析了"80后"农民工的婚恋现状以及婚恋中的障碍。分析结果表明:有62%的"80后"农民工未婚;择偶意向总体较为务实,倾向于传统的择偶方式;其婚恋的障碍主要在于职业性质限制择偶范围、工作时间长、经济收入低以及比较功利的爱情观。据此认为:"80后"农民工婚恋障碍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政策、制度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婚恋环境。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一部经典之作,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部 奇诡而浪漫的佳作。艾米莉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恨纠葛向读者揭示了人性之复杂多变。就小说中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癫狂的 爱和疯狂的复仇来分析不同时期的人性体现,同时也探索小说主人公内心的世界与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和现代女性的视角构成交叉视野,从《包法利夫人》中所描绘的社会和人性的分裂状况和婚姻爱情范式中探寻爱玛的悲剧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字:金钱。  相似文献   

18.
现代知识女性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知识女性面临事业和爱情的两难选择:一方面,由于对自身角色定位认识的改变、成就动机的增强以及婚恋观的变化,她们倾向于选择事业;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性别角色定位、顾全两者时的角色冲突以及传统婚恋观的影响,她们又举棋不定.从社会学角度来仔细思考这一问题,唤起社会对她们的关注和了解,从而帮助她们摆脱困惑、走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的婚姻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它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产阶级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她们对婚姻知之甚少并且缺少机会,她们的婚姻不是为了爱情,而是确保经济地位的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奥斯丁婚姻观的分析,揭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婚姻在社会中只是一种阶级融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居苏甫.巴拉沙洪著作《福乐智慧》中的爱情、婚姻作了科学的评论,并对建立和谐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