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甘宁地区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遗存和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居主导的地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日渐增多,男子逐渐在经济、社会上取得了支配权。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转化,母权制自然地过渡到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开始出现,发展起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遗存  父系氏族公社距今五千年左右,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后期。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在甘宁地区大量发现,有的已经科学发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相似文献   

2.
红山文化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广臻 《理论界》2010,(7):173-174,45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广布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的先进文化,在同时期的诸考古文化中,红山文化水平最高,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直接证据。红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是朝阳市的牛河梁、东山嘴遗址和阜新市的胡头沟遗址。  相似文献   

3.
炎帝在全国尤其是湖南留下了众多传说.玉蟾岩遗址、高庙遗址、城头山遗址是湖南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古迹,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早的稻作农业、宗教文化和城市文明,这些遗址与炎帝传说不谋而合,可共同构成泛炎帝文化.我们应根据遗址的不同内容构建旅游开发项目,使其各具特色并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4.
法律的起源很古老,从产生以后一直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过来的。 一、原始社会法的产生 人类诞生至今已有约三百万年的历史。约五万年前,即人类蒙昧期的中级阶段,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代;约五千多年前,即野蛮期的中级阶段,向父系氏族公社时代过渡。在野蛮期高级阶段末期,  相似文献   

5.
正远古文明的基因定西坐落于黄土高原、甘南高原和陇南山地的交汇地带,群山环绕,大河奔流。民谣歌手李志在歌曲《定西》里唱道:"据说那的人都擅长给别人答案。"历史上,临洮县还真的揭示过中国古老文明进程中的一个答案。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临洮马家窑村发现了一处远古文化遗址,处于母系氏族公社后期,距今5000多年,在遗址中发现的马家窑彩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劳动下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青海作为祖国西部的一个边远省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拥有众多而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已发现的就有两千余处,古墓葬五千余座,出土文物约十万余件.仅从这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的文明更多地受到青海地方文明的撞击和影响.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青海文明和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关系.尽管这块土地上的居民群体有多次变化、迁徙,他们始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我国母系氏族公社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距今七千年至  相似文献   

7.
长沙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长沙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20—15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更引人瞩目,长沙南■大塘遗址就是湘中地区相近于大溪新石器文化的代表,距今约7100年。长沙腰塘遗址和浏阳樟树潭遗址则分别是5000年前屈家岭文化和4500年前长江中游龙山文化的典型,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长沙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形之美,纹饰之精,居我国南方之首。宁乡出土的商代乐器大铜铙比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还要早1000余年,11件铜铙组合起来,至…  相似文献   

8.
在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中,不能忽视对其非物质层面的挖掘和利用.对文化遗址非物质层面的关注,有利于使"静态"的遗址遗产"活态化"、保持文化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保障遗址遗产综合价值的实现,以及促进现代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对文化遗址中非物质层面的开发中,可选取如下路径:在实物陈列中挖掘、展示其非物质层面,在仿制品加工过程中开发、传承其非物质层面,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发展其非物质层面等.  相似文献   

9.
上古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以女子为中心的母系大家族处于核心地位。整个氏族公社在几个老祖母的领导下,过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由平等的生活。当时实行的对偶婚规定男子必须随从女方,白天在本氏族劳动,晚上去女方氏族去寻求对偶和婚配。所以公社的集体财产是由女子继承,世系也是按女方计算的。即所谓“男子出嫁,子女从母,母女传承。”到了女系氏族公社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与畜牧业的作用日益重要,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强而重的体力劳动逐渐转移到男子身上,于是体力较强的男子便在经济生活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以男子为核心的大家族家长制便应运而生,男性家长与丈夫居于统治地位的父系氏族公社也逐步形成。男女地位的转变,导致了婚姻形式的变化,原来以女子为主导的不固定的对偶婚转变成以男子为主体的、比较固定的一夫一妻制。已婚女子必须到丈夫家居住,而且必须受丈夫的绝对支配。在这个基础上财产也转变为父子继承,世系也转变为按父系计算。这就是“女子出嫁,子女从父,父子传承,”当时的墓葬制度就真实地反映了这种情况,例如甘肃临夏秦魏家齐家文化的十六座男女合葬墓中,普遍是男子仰身居中,女子侧身屈向男子,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一座三人合葬墓  相似文献   

10.
雷广臻 《理论界》2013,(1):196-197,130
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区是怎样进行管理的,有哪些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的做法?本文通过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女神庙、山台和玉器的分析做了精彩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根据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定义,可以把民族分为两大类形态:(1)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公社时代的原始民族,这是民族的原生形态;(2)按地缘关系结合的文明时代的民族(包括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这是民族的次生或再生形态。氏族公社时代的原生民族,已具备了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四个基本特征。所以称其为原生民族,是因为此时民族的四个特征密切相连,缺一不可。文明时代的民族,失去了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原生性,氏族公社时代原生民族那种四个民族特征浑然一体的状况,在文明时代的民族中再也没有出现。因而,民族形成的上限,不是在文明时代的任何发展阶段,而应该在母系氏族公社时代,氏族的产生就是民族形成的上限。  相似文献   

12.
拉乙亥原为青海省贵南县所辖的一个乡,位于龙羊峡上游的黄河谷地,此地发现了中石器时代遗址群、马家窑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及卡约文化遗址,是黄河上游罕见的具有文化连续性特质的远古人类聚居区。结合考古学和人类学关于"文化"的定义,笔者认为应当把这些遗址群及其考古文化统一命名为拉乙亥文化。  相似文献   

13.
夏禹时代是尧(唐)舜(虞)禹(大)及夏王朝时代,其时大约为距今4300—3700年。此一时代,在考古学上谓之龙山文化后期和二里头文化时代。夏禹时代之占卜易卦,需要深入探讨的有两处:一个是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及其铭文中的占卜易卦;一个是二里头遗址中所发现的卜骨现象和数字符号。作为单个数字的出现,如舞阳贾湖出土的时为8000年前的一个"八"字,西安半坡遗址出现的6000年前的"╳"(五)字,仅可作为一层意思。到了陶寺遗址中出现的4000年前的"O一∧一"(日一六一),几个数字符号连用且又和文字符号并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易卦。这一征象表明数字易卦作为完整的单卦,发展到此已树起了一座可资确证的里程碑。而到了二里头文化时代,则出现了一、二、三、∧(六)、十(七)、(八),即大多数的单个奇、偶数都出现了。这又一变化,不禁使人联想起由奇偶所组成的阴阳卦画,并可由此去探寻其卦画符号之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淮河上游和黄淮之间,不仅有生活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昌灵井人,还有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新密市李家沟文化遗址和舞阳大岗遗址。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都属于北方猎人细石器文化,是北方猎人族群在距今约1.8万年前后南迁而留下的文化遗存。大约在距今1.2万年猎人族群又陆续向北方回迁,淮河上游和黄河之间的细石器时代也随之结束。约在距今9000年之后,一支掌握较为先进的农业文化的先民来到中原地区,发展成为淮河上游地区著名的裴李岗——贾湖文化。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这一地区的新旧石器之间尚存在约2000年的时间断层。  相似文献   

15.
<正>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广东省珠海市高栏岛宝镜湾发现了一批具有颇高历史价值的古代崖壁画。古代崖壁画的山脚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址。古代崖壁画和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址,分布在宝镜湾东部石林形态绮丽的山岗一带。宝镜湾古岩画共有4处6幅。4处的名称,按当地民间流传的称呼分别为“藏宝洞”、“宝镜  相似文献   

16.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是文物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大庆地区红色文化遗址是红色历史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大庆地区红色文化遗址进行梳理,并对遗址信息库建设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研了江西部分书院遗址的现状,发现有独立存在、坐落于村落、坐落于学校等几种情况,大多破败凋零.江西书院遗址有特殊文化价值:儒学教育的“道场”,尚学敦教的园地,教育传承的见证,古代教育和革命教育结合的基地,有着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独特景观.本文认为要从杜绝拆毁破坏,依托学校保护,建设地方文化中心,探索改造新农村的新路径,开设传统文化讲堂,进行特色旅游等方面对书院遗址进行保护利用,为发展和繁荣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坐落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江湾乡西北的大山种羊场遗址,出土了许多文物,从遗址暴露出来的文化层堆积和出土采集的各类文物标本观察,文化遗存可分为辽金时代、青铜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文化遗存晚于白金宝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晚于腾家岗遗址。  相似文献   

19.
继广州市东郊飞鹅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之后,最近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番禺县龙洞乡盆地(距飞鹅岭遗址不到一公里)四周的小山岗上,又发现了与飞鹅岭遗址同属一个文化系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三处。这些遗址中以铲山遗址、蟹山遗址、林校标本园遗址、西园庄遗址、村底山遗址为最重要。采集得的石器以有肩、有段、梯形、方形的斧、磷和砺石为最多,也有凿、刀、铲、刮削器、(石族)、网坠、敲砸器、压捶、饼、环、磨盘和石片等  相似文献   

20.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安大地湾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1978~ 1984年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考古发掘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获。经研究 ,遗存可分为 5个文化期。大地湾的发现揭开了甘肃史前史的新篇章 ,将我们的研究视野从 5 0 0 0年前拓展到 80 0 0年前。大地湾考古不仅确凿无疑地表明甘肃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而且提供了史前文化遗物遗迹完整的发展序列 ,以及史前聚落从一般村落发展到中心聚落的演进过程 ,为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动物考古的研究成果以及古代生态环境研究为今天的西部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