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重庆巴县刘氏家族"世以科第显"。其中刘春官位最高,居礼部尚书。刘春政治品格具有两面性:宽和有度,志行端洁,突现其柔韧性;而至正义所在,则毅然争之,持正有守,再现刚毅性。研究刘春的政治品格,能更全面地了解刘春其人,于今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梦阳<再与何氏书>中批驳何景明的<六月望月食>、<同川甫寺中避暑>及<访子客自荆州使回二首>三首诗的写作时间是确定李、何之争时间的有力证据,李梦阳在书信中称前首诗为"近作".查前者作于正德十年(1515)六月,后二者作于正德九年(1514)或十年,结合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及二人生平,李、何之争的时间确定为正德九年至正德十年之间.  相似文献   

3.
明正德六年(1511)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东乡地方发生动乱,动乱平定后,官府于正德七年(1512)设立东乡县。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看,动乱与设县是对东乡地区社会带来深刻变化的“地方性事件”,对之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明代正德年间东乡地区社会变动。  相似文献   

4.
嘉靖前期裁革冗员的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是杨廷和等人依据世宗即位诏书对正德时期的冗滥予以初步的裁革;二是"大礼新贵"张璁、桂萼等人被重用之后,改变了杨廷和等人的作法,将裁革范围扩大为永乐至正德年间.第二阶段的裁革由于得到世宗的积极支持,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张璁等人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较好地防止了冗员的再度严重.这一时期对冗员的裁革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论李东阳的仕宦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阳的仕宦意识经历了一个由强烈到淡薄的发展过程.弘治十四年以前,他的仕宦意识比较强烈,这主要与其少年教育、仕途经历、君臣关系有关.之后,这种意识逐渐淡化;至正德间,已非常淡薄.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点:功成身退思想之影响;体弱多病,痛失爱子;朝政昏暗,对国事彻底失望.正德间,东阳不能去位,并非迷恋相位,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并没有真正达到能屈能伸,舍弃一已私利之境界.无论如何,这对国家是有利的.正确把握李东阳仕宦意识之变化,有助于对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明代正德年间常州进士毛宪历仕刑科、兵科、礼科谏官职位.在不满8年的仕途经历中,毛宪针对正德年间的弊政写下大量声动朝野、令士林敬惮的奏章.这些奏章关涉治道、国计、边务、民隐、功罪、邪正辨识、钱谷与甲兵之料理、御驾西幸、建储、辞赏、乞休等内容,从中可见毛宪对儒家"修齐治平"政治理念及"忠告善道、不可则止"进退出处原则的高度认同和躬行实践.毛宪是常州重要的文化资源,他的仕途经历折射出儒家人文光彩,在今天仍具有正向的感召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廷和、张璁在嘉靖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先后担任过内阁首辅.他们在执政期间,针对武宗弊政进行改革,使正德以来积弊日深的政治出现了一线生机,并开明代中后期改革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王廷相一生三次任职于山东,一次是明正德四年巡盐山东,一次是正德十六年升山东提学副使,一次是嘉靖三年迁山东右布政使。他在三次任职山东期间均有不平凡的政绩。  相似文献   

9.
心学在明代中后叶虽蔚为主潮,但朱学也贯穿明代始终.本文按学术演进的历史过程及特点,分别论述了洪武朱学、永乐朱学、宣德成化朱学、正德嘉靖年间与阳明心学相对立的朱学及晚明东林朱学.  相似文献   

10.
该文探讨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过程.对明七子的评价历来毁誉参半,本文将明七子置放在弘治正德年间这个国家当日中月满、盛极孽衰的历史时期,去追寻他们活动的轨迹,分析其文学思想的的优长与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