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法学:为法治探索未来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西方后现代法学的发端是从后现代主义哲学理念和方法进入法学和法理学开始的。面对 2 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法律传统的危机 ,后现代法学向现代法学的基本理念发出挑战 :否定理性个人作为法律主体的存在 ,否定对于法律发展的乐观描述 ,否定法律的普遍性意义 ,否定法律中立的原则。在此基础上 ,文章论述了后现代法学比较成型的三个主要流派 (女权主义法学、法律与文学运动、批判种族主义法学 )的理论倾向和方法特征。文章提出 ,应当认真对待后现代法学 ,因为它不乏针对现实的深刻而犀利的见解 ,不乏提出新问题和新思想的勇气 ,因此 ,它不仅仅是叛逆 ,也是在为法治探索未来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62-1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其他部门法研究相比,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现状难言满意:实践与文本相隔离的片面化的注释法学、本土与舶来相隔离的单向化的移植法学、制度与理论相隔离的孤立化的对策法学仍然占据了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部分舞台,并使其陷入"无根之木"、"无病呻吟"、"无言以对"的困境。应通过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的革新与拓展、"拿来主义"到"自生主义"的本土化重塑、基于中国问题的基本共识的研究范式的转型,形成"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能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实践并存共生的研究范式,实现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事实、规范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仲裁活动的开展,迫切需要加强对仲裁法学理论的研究.以推动仲裁法学体系的建立,为仲裁立法及仲裁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就仲裁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仲裁法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仲裁法学理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等基本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为早日建立我国仲裁法学体系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周世中教授以其二十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从认识、了解、研究到讲授的经历中,为我们廓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些迷雾,并且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法学问题进行了阐述,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法学取得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景和走向.访谈还介绍了周教授的研究成果及其未来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计划和构想.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法学是继三大法学流派之后又一独具特色的理论思潮。出现在后工业社会的法律危机不断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批后现代主义法学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全面反思和质疑。后现代主义法学否定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反对用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逻辑和公式来阐释和衡量世界,方法论上主张多元性和差异性,并形成了一些有创建、有价值的旨在批判现代权利理论兼有探索未来法治的后现代主义法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流派的创生和珞珈法学派的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永平  徐锦堂 《学术界》2006,(1):260-267
中国学术界还没有出现大家公认的学派,但不少学科已经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法学界也是如此。所谓法学流派就是指在法学领域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比较系统的理论预设、研究进路和基本观点的学术共同体,学派在学术上具有理论的独特性和系统性、真理的片面性和深刻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和不惟一性的特征。政治干预学术、体制束缚发展,经济方面的诱惑,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法学学者自觉不够是中国当今法学流派不鲜明的主要原因。文章还对创建法学流派的根据、条件和意义进行了阐明。武汉大学在法学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可能形成在理论上独具一格的“珞珈法学派”  相似文献   

7.
尚清 《理论界》2005,(1):94-95
西方后现代法学思潮的发端是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和方法进入法学和法理学开始的。面对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法律传统的危机,后现代法学向现代法学的基本理念发出挑战:否定法律的自治性和理性,否定法律的普遍性和整体性,否定法律的确定性。这对我们正确审视现代法治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它本身也存在明显缺陷。不过,后现代法学在强调法律的差异性时所提出的文化多元在方法论上为国际私法解决法律冲突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将法学学科体系作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两极划分,是西方近代以来就有的划分法,但这种划分似乎很难囊括法学的所有学科,比如法律史学,把它纳入理论法学或者应用法学都有些牵强.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13745-92>给法学学科作了多极划分,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和兼容性,对理论法学的属性及其在整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对理论法学特定功能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法学研究中体现和实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核心是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法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重点是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抓好重大法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根本的是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大力推进法学研究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方法论的选择是意思表示解释的基础性问题。拉伦茨法学方法论以价值为导向,克服了概念法学方法论形式逻辑的机械性。由于理论预设的理想化,该方法论可能带来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法学方法论更为理性,该方法论弥补了拉伦茨法学方法论的不足。但马克斯·韦伯的社会法学方法论存在如何实现与具体问题结合的难题。因循不同的方法论将构建出不同的法律制度,创新法学理论的研究方法论,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