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日本占领期间,占领当局曾极力纠正和引导日本社会的战争记忆,通过组织撰写并在主要报纸上连载《太平洋战争史》和制作广播节目"真相是这样的"来引导日本社会改变对这次战争的整体认识.但在其宣传过程中因为忽略了中国抗战的价值,并对日军的残暴进行了突出刻画,成为日本此后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种种偏见的嚆矢.  相似文献   

2.
被占领时期日本联合国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占领时期,日本在研究媾和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与联合国的关系,确立了尽早加入联合国的目标。此举主要目的在于摆脱孤立,重返国际社会,并依靠联合国安保体制维护自身的安全。在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现实下,日本的联合国政策又不得不严重受制于美国,其对联合国的安全依赖伴随美苏冷战的加剧而不断弱化、虚化,最终被日美安保合作取代。  相似文献   

3.
日本投降后,将被盟国占领和管制,是《波茨坦公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盟军占领日本,实际上是美国的单独占领。中国,作为主要盟国之一,亦决心派遣“中国驻日占领军”进占日本。1946年夏,正当“中国驻日占领军”整装就绪,待机东渡之际,蒋介石重新决定:中止派遣。其原因何在?本文就此问题作了探讨与分析,并指出中国驻日代表团在管制日本时毫无主权,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盟军的占领下进行了第二次国内教育改革,开启了民主化的大门.但在战后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日本囫囵吞枣般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通过对日本教育改革的思考,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或许能从中得到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5.
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至今四十年来,日本政权基本上被保守派政党——自民党所垄断。1945——1955年是保守政治体制的形成时期。本文拟对日本保守政体的形成过程及美国占领军当局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等问题作以分析研究。一美国在完成对日的军事占领之后,立即着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在中国土地上操办汉文报刊,对中国进行谣言惑众的侵略性宣传,由来已久。早在1901年《顺天时报》就无视中国主权,造谣生事、以搅乱中国为乐事者。稍后,日本几家大的新闻机构也陆续在中国设立了“支局”,其中不少新闻机构压制中国人民的排日抗日舆论、制造亲日舆论。随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整个东北,“七七”事变后全面侵华,日本各新闻通信社也纷纷尾随而入。他们凭借武力,扫荡、毁坏或占领了中国原有的新闻通讯机构及报馆,建立起日本自己的通讯社、报社和杂志社,并扶植和操控汉奸傀儡政权的宣传媒体,为日本在中国的军事占领和奴化统治制造舆论。  相似文献   

7.
战后初期 ,日本处于被美军占领和管制时期 ,美国占领当局采取了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非军事化政策和民主化改革措施 ,迫使日本政府颁布了一部以“放弃战争”为核心的和平宪法。随着美苏冷战的展开 ,美国对日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 ,把日本纳入美国全球战略体系 ,促使日本迅速走上重建军备的道路 ,195 4年 ,日本战后的陆、海、空军在“自卫队”的名义下正式建成。此后 ,自卫队力量不断得到加强 ,装备日趋现代化 ,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力量。 90年代初 ,日本自卫队终于跨出国门 ,打破了日本军事安全防务的本土界限。  相似文献   

8.
知识之窗     
二战中日本为何不占领澳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几乎攻占了南太平洋的所有岛屿,却没有占领澳门,这是为什么?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井立即重兵进攻香港和新加坡,但近在咫尺的澳门却未伤半根毫毛。为何没有这样做,是有战略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使其走上了民主化和经济繁荣的道路,反观美军在战争结束后对伊拉克的占领却使其陷入困境。美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之一是推翻萨达姆政权,把伊拉克改造为阿拉伯世界中"民主的样板"。通过两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对比可以看出,"日本模式"并不能在伊拉克适用,伊拉克的重建和民主化只能另觅他途。  相似文献   

10.
美国远东政策与日本的战争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以及单独占领日本的有利条件 ,使日本的战争赔偿问题始终为其远东政策服务。从最初积极、坚决的拆迁赔偿 ,到逐步减少并宣布停止拆迁赔偿 ,甚至放弃赔偿 ,反映出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日本的战争赔偿最终以象征性的劳务赔偿方式解决 ,保证了美国的远东政策的顺利实施 ,但却严重地损害了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广大亚洲国家的利益 ,至今仍对日本的战争反省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