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所谓临终关怀,其针对的主要对象是那些濒临死亡,即通常诊断生命只有6个月或不足6个月的病人。按照规定,临终关怀医院不向病人提供治疗,主要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因此它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实行“安乐死”去加速病人的死亡。临终关怀强调对病人尊严的维护和情感的尊重,它体现人道的、社会的关怀,反映病人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使病人在亲人的温情中平静地结束生命。  相似文献   

2.
临终关怀是对救治无望的病人进行临终照护,既不促进也不推迟死亡,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过程,它以提高病人临终生命质量为宗旨.随着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的综合服务体系成为重要议题,受到各国的重视.笔者梳理了国外临终关怀的服务构架及内容,希望对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起到借鉴作用. 服务内容 欧洲及北美洲临终关怀服务已发展了30多年,但现代临终关怀服务起源于英格兰,桑德斯博士将护理学、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照顾癌症末期的病患,使她们能够安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并于1967年在伦敦创办了第一座临终关怀护理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日本于1981年建立了临终关怀机构,这也是亚洲国家中最早设立临终关怀机构的国家.美国于1974年建立了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机构数量由1992年的8000所发展到2002年的11400家.  相似文献   

3.
《上海科学生活》2003,(5):88-89
美国纽约的卡布瑞尼临终关怀院既不是医院也不是养老院,他们的工作是照顾在家里的临终重病人,情况紧急时将他们转入医疗中心进行加强护理。1990年,有600多位病人在这里由他们的家人陪伴安祥地逝去。进行家庭护理的护士、社会工作者、修女和热情的自愿者包括各个种族的人士,他们自愿参加这样的社会工作,因为在这里他们所遇到的临终的病人可以有家人的陪伴,这同医院和养老院不一样。一位护士说:“临终关怀院给病人提供的护理不仅仅是技术的,而是整体的。”  相似文献   

4.
《老年世界》2010,(16):45-45
老年性肺气肿严格地说是一种非病理性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机体组织器官的老化和衰退,致使肺功能减退所致。但是,临床上所见的肺气肿病人,都不同程度地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由于腺体分泌功能亢进,粘液增加,潴留在细支气管腔内形成粘液栓子,造成支气管不完全阻塞。  相似文献   

5.
《社会观察》:据您所知现在上海的临终关怀发展状况如何?庞连智:上海真正开始接触到临终关怀是在1988年,在南汇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区,之后在全市逐步建立。1993年我刚调到临汾医院工作不久,曾经对闸北区作了一次社区临终关怀调研。当时上海市卫生局有两项重大改革,一  相似文献   

6.
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是照护临终老人的一家医院,17年来接受了来自世界52个国家、国内207所大中专院校和社会团体的志愿者的服务,共计6万多人次。志愿者的爱汇聚到一起,驱走了病痛和死亡的阴影,让临终者的生活变得更加温馨和美好。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它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等。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临终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7.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内容涵盖了身关怀、心关怀、灵性关怀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灵性关怀的角度简介了佛教临终关怀理念与实践、意义、所面临的困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新康监狱是一座特殊的监狱,它的另一个名称是江西省监狱局中心医院,这里的犯人也是病人。在关押看护的病犯中,除了普通病人,还有一群以艾滋病人为主的传染病人。身处这种环境,新康监狱传染病区主任唐伟兼具警察与医生双重身份,身为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身为医生的责任感,使他在特殊岗位上作出了自己特殊的奉献。高墙内飘动红丝带1989年从江西省中医学院毕业的唐伟怎么都没想到,有朝一日,学中医学专业的他会和传染病人甚至是艾滋病人结下不  相似文献   

9.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黄疸)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  相似文献   

10.
6月2日,由深圳市融雪平社工服务中心实施的“临终关怀·器官捐献”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正式启动。 据悉,2010年2月,深圳市融雪平社工服务中心在市福彩公益金资助下,开始实施“临终关怀·器官捐献”与社工服务公益项目。深圳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宁照顾、家属支持、“人生树”服务、“圆心愿”服务、哀伤辅导、社会资源整合、殡葬引导咨询等。该项目采取的“临终关怀+器官捐献+社会工作+民政殡葬服务”作为一站式综合社工服务的模式来试点,目前在全国尚属首创。  相似文献   

11.
最近,《都市快报》报道上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上海市将在2015年实现临终关怀“舒缓病区”全覆盖。 人在辞世之前的临终阶段,通常是人生最难熬的时期,最需要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12.
临终关怀,让生命活得有尊严。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可逃避的现实,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现在逐渐步入的老龄化社会,推动着临终关怀事业的不断发展。本文介绍了临终关怀服务现阶段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出阻碍其发展的原因,针对不足之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外书摘》2014,(12):4-7
非典袭来中国首例报告的sars病人,即非典病人,也是全球首例,他是广东人黄杏初。2002年12月15日下午,黄杏初被送到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内科病区。当班医生叶钧强诊断其症状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两天后,河源市人民医院再次收到一位症状相同的患者郭仕程。叶钧强笑称与他们相会是“缘分”,这两位病人都是在外地患病后返回河源老家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超声波检查在体检中的大量应用,脂肪肝的发现率不断增加。一些病人认为,脂肪肝既然是一种脂质过多沉积在肝脏的疾病,那么就应该服用降脂药治疗。这种认识正确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两名病人,很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刘国应 《老年世界》2006,(23):39-39
主动咳嗽,是一种简便易行、迅速有效的心脏意外和晕厥的自救术。在美国,许多医院的心脏病监护病房,病人要首先接受一种咳嗽自救训练和告诫,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来不及呼救医务人员时,作为一种应急的复苏自救术。咳嗽,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心血管意外的自救术呢?  相似文献   

16.
去年上海市民秦岭给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写了一封公开信,痛陈其身为国企退休工人的父亲因为罹患癌症且至晚期而被多家医院推诿拒收之事.两天后,俞正声公开回复秦岭,承认亲有病而不能医的根源在于制度之缺,同意病患家属提出的有关癌症晚期病人的就医环境、用药保障以及动员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服务,进而弥补家庭陪护的薄弱与非专业等四点要求,并强调要在癌症晚期病人的关怀上争取制度性突破.此后,临终关怀作为政府实施项目迅速在上海全市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世界》2011,(22):45-45
高血压病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血压病人阿司匹林不宜长期服 由于阿司匹林有着温和的抗凝作用,每日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种方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人群中,有不少患有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8.
世界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是由英国人桑德丝(Dame Cicely Saunders,1918-2005)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创建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St.Christopher Hos-pice),其基本理念是:"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后一刻,仍然是那么重要,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安详逝去,但也尽一切努力,令你活到最后一刻。"而这一理念实际上是与基督教信仰密不可分的。从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提供临终关怀的机构大多也具有基督教背景。临终关怀并不是基督教的发明创造。但是,今天被我们所了解的、制度化、规范化、普及化的临终关怀的发展却始终没有脱离过基督教的深刻影响。总体来说,基督教为现代临终关怀积累下了三个坚实的基础:慈爱、医院和护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还有500万人需要治疗。这一顽症是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因素,超过了癌症和心血管病。病人即使脱离生命危险,也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脑血管病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出血性的称脑出血,缺血性的称脑血栓或脑梗死。在我国,脑血栓占脑血管病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20.
三点水 《老年世界》2013,(24):38-38
无论患哪一种心脏病,到了后期都会发生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这是由于心肌肥大等代偿机制达到了极限,就像一匹病马,当背上负荷到极限时,即使再加一把稻草它也会就地倒下。难怪有许多心衰病人常为自己心脏的功能而忧心忡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