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     
《经营管理者》2011,(2):108-109
43.3%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三亚市2010年房价同比上涨43.3%,位列全国城市房价涨幅第一;海口市房价同比上涨35.5%,位列全国第二;岳阳房价同比上涨15.6%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2.
王霄  王立勇 《经营管理者》2013,(19):190-190
房价的上涨火了一大批地产商,同时也让中国的老百姓叫苦不迭。高房价显然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购买力。在国家出台控制房价政策后许多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等房价大幅下降,人们期待房价出现转折点,但近2年在国家控房价的政策下,许多城市的房价还是正在悄然上涨,关于房价会继续上涨的言论也层出不穷。本文将从成本及经济学角度简单阐述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以及减缓房价上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顾海波 《经理人》2010,(1):32-32
去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对房价过快上涨的形势,态度已经从过去的“抑制”变为了“遏制”。  相似文献   

4.
王慧  陆洋 《决策与信息》2011,(5):277-278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价的不断上涨,房价已经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家近两年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新政、本文从影响房价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着手,全面分析了我国房价上涨过快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房价上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以期对现实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3,(49):11-11
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11月.环比涨幅有所收窄,但同比上涨的城市仍有69个。从全国楼市看,市场已经严重分化、冷热不均,即一、二线城市持续快速上涨,三、四线城市平稳甚至冷清。“楼市分化是今年市场的显著特征。”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一、二线城市房价易涨难跌、涨幅惊人,整体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四不均:需求不均衡、供应不均衡、库存不均衡、价格涨幅不均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房价快速上涨,苏浙沪等发达省市房价水平上涨的幅度更加大,那么探究房价影响因素也就成为了一大热点。本文从前人研究的结果入手,利用面板模型进行是正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些大城市的房价上涨确定显得不合理。在某些地区性房地产市场,如上海的高档住宅,2月份房价同比增幅超过80%。过热现象在北京、深圳和杭州也能看到,过去5年这些城市的房价涨幅较收入增幅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8.
房惑     
《经营与管理》2013,(12):1-1
房价上涨并不意外,意外的是房价上涨的时机和幅度。  相似文献   

9.
“抢人大战”城市大量集聚科研人才是否会引起城市房价上涨,一直是悬而未决的关键性问题。文章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发现科研人才集聚对城市房价存在倒“U”型的影响效应,并与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阶段有关,从而为政府制定合宜的人才引进政策稳定房价,并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决策探索》2013,(23):7-7
高盛高华资深经济学家宋宇11月26日表示,短期来看,一线城市房价的调控很困难,而一些地方城市的房价则会下跌。实现利率市场化,提高舆实存款利率.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上,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政府抑制房屋价格过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全国一级城市房价的上行空间与需求量均出现显著回落。然而对于在前一段时间内房价上涨幅度不太高的二三线城市来说,在大量房地产资金闲置时,有可能出现过快的上涨速度。本文将总结目前二三线城市房屋价格的状况,并分析一线城市出现房价过快增长的原因,结合国外控制房价的经验,论述二三线城市房价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房价、土地财政与城市集聚特征:中国式城市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高企的房价和"高烧不退"的土地财政构成了中国式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系统构建了房价、土地财政与城市集聚特征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对中国282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鉴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和行业间工作转换成本的广泛存在,房价通过扩散机制主要对低端劳动者产生强有力的挤压,引发产业由低端行业向高端行业集聚的结构演变,进而与城市多样化特征呈"倒U"型;在财政分权和增长竞赛的双重激励下,土地财政扩张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偏向性配置进一步激化产业结构刚性,抑制城市向多样化发展。深入而言,工业化进程决定了房价上涨主要诱发制造业内部的"U型"梯度升级。市场导向的房价扩散力量与富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土地财政虽均通过产业结构影响城市集聚特征,却呈相悖效果。因此,在与土地财政的互动中,房价上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城市集聚特征的效力被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13.
一、房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1.房市供不应求--推动房价上涨.一是改革激发了市场需求.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住房由计划分配变为货币分配,完全市场化.银行按揭贷款的实行激活了80%的潜在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二是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安居乐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促使住房的需求急剧膨胀,而商品房的供给滞后于需求增长.三是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商品房需求的升级,对住房条件的要求愈来愈高.四是市场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房价涨得越快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就越旺.市场需求急剧扩大,而市场供给的有限扩大,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房价过快上涨.在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况之下,又使居民产生房价仍将过快上涨的心理预期,从而被迫作出提前购房决策.同时,助长了市场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业的持续升温,央行已出台并发布多项政策进行调控。但部分城市的房价依然飞速上涨。本文从分析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入手,对巨额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检验了银行贷款与房价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总结了房地产持续调控对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房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上涨,然而,房价的过快上涨超过了许多普通居民的实际承受能力,使得社会越来越关注房价持续上涨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现状进行分析,分析造成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成因,进一步提出了控制房价持续上涨的对策,提倡国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对房地产的开发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进行宏观调控调整房屋的供给与需求,使二者达到平衡,最后还要扭转消费者的心理,控制投机购买房屋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6.
家庭借贷是缓解居民支大于收、平缓消费的重要手段,而贷款价值比的约束迫使家庭的债务规模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持续上涨的房价不断逼近贷款价值比约束,最终表现为消费的大幅度波动。基于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本文细致考察了房价上涨、家庭债务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家庭债务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杠杆显著,即使将样本细分为有房家庭与无房家庭,杠杆效应依然显著;(2)持续上涨的房价将显著促进有房家庭的消费,且这正向作用将被贷款价值比放大;而上涨的房价将抑制无房家庭的消费。(3)无论是有房家庭还是无房家庭,贷款价值比对居民消费的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即只有当贷款价值比增大到一定水平时,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将由促进转为抑制。(4)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在不同群体间差异明显,受教育程度高的城镇家庭,或者持有二套房以上的家庭,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7.
4月15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一季度全国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一季度,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8%,比去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上涨2.7%。分地区看,在35个大中城市中, 有8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超过 10%。其中,上海房价涨幅最高,达到 19.1%,房价增长接近两成。其他7个城市分别是,杭州13.8%,成都12.5%,厦门  相似文献   

18.
房价与房租呈现一致性持续上涨态势,高房价、高房租导致一线城市人才流失、抑制居民消费、降低社会幸福度、扩大贫富差距、影响其他产业发展、放大金融风险,影响一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房子买不起,也租不起。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看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我国房价上涨过快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根本途径,并给出了对我国房地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业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房价影响因素的探讨一直都是国内外的热点话题。该文在研究城市人口密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选取了福州市2010—2017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可支配人均收入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对房价的正影响随着分位数的增加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即福州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市人口密度,利率的变化并不是福州市房价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