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其中包括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通过这三次论战基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界限,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从而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通过斗争实现的。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开展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就是这种激烈的思想斗争的集中表现。由于共产主义者的团结战斗,三次论战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而告终。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者李达,除了第一次论战因在国外未能参加外,在后两次论战中,他一直都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卓越代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发生了三次论战,其中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论战可说是革命派内部的一次论战。论战双方在共产主义道路的选择上针锋相对,论战焦点主要在革命中阶级斗争的组织方式和革命后社会的组织方式上,论战的实质则是手段与目的的问题,是权力集中的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执着于集权专制,有对中国现实的深刻体认;无政府主义者坚持自由平等则源于对社会问题复杂性的认识,但是双方的观点都呈现出一定的偏激性和空想性。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生平思想经历了四次转变:从1879—1915年,经历了由封建士大夫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又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到革命民主派的两个思想转变;1920年前后,完成了由革命民主派前进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1929年,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蜕变为托派。此后,始终都没有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发展史上一次空前的、伟大的革命。队那以后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地指导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把社会历史推向前进。但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来,就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各种流派的不同歪曲和攻击。他们说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有“片面性”、“狭隘性”,是“宗派主义”、“独断主义”。从近几年国内外发表的一些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来看,不但很少把马  相似文献   

6.
在“天皇机关说”与“民本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大正民主运动向藩阀专制发起前所未有的攻击,提出了“拥护宪政”的口号。以“大正政变”为起点的反对专制主义和扩军备战的群众运动,揭开了大正民主运动的序幕。由于大正天皇对政治体制的控制相对宽松,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推动下,民主自由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工农运动等相继而起,打破了藩阀势力独占政治阵地的局面。大正民主运动作为日本资产阶级民主派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从实现“建立政党内阁”与“推行普选制度”两大政治课题的方面来说,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民主派本身的软弱性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护宪三派”组成的政党内阁未能对枢密院、贵族院、军部等特权机构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日本仍旧在天皇制军国主义的压迫之下,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7.
1919年夏,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胡适之间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一场论战,它的起因是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不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资产阶级右翼恐惧而挑起。它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的意见分歧,不是敌对性质的矛盾,应该正确估量近代中国的改良主义。它的影响、意义等要实事求是分析,不准夸大,认为这次论战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胜利和改良主义的失败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关系到捍卫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的大论战。这场论战也涉及到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即真高举还是假高举的问题。开展这场大讨论不是偶然的。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林彪、“四人帮”多年来颠倒是非,在实践中自然提出了许多问题要加以澄清,比如,关心劳动群众的物质利益是马列主义还是修正主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原则还是复辟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权利”是不是产生新生资产阶级的物质基础?当前条件下,自留地、家庭付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补充还是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恢宏工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文化建设更不应当割断历史。伴随着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鼓吹“全盘西化”、大搞民族虚无主义的批判,一股“传统文化热”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尤其是教育对于我们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不屑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密不可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当时科学最高成就的总结与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尊重科学,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当作科学来对待。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science of Marxism),才能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scientific Marxism)。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如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命运一样,不是一帆风顺的,建党初期除了被军阀政府诬为“过激主义”而遭到攻击和封锁外,还受到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所谓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思潮的挑战。于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战线上与他们展开了论战,其中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最旷日持久。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场论战的起始时间还没有搞清楚,因而对论战的内容、意义的探讨就存在着巨大的空洞。本文指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批判,不是在1920年底,由张东荪发表《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一文而引发的,而在此前6个月,李汉俊在上海《星期评论》第20号(1920年5月)上发表的《浑朴的社会主义者底特别的劳动运动意见》就已展开。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无不是从儒学营垒中脱颖而出,这一心理进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复制或再现。首先,上个世纪初流行的各种社会学说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阶梯;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无不是从进化论的世界观进一步接受唯物史观的;再次,在建党初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不完善的,经过20年代的“科玄论战”和30年代的唯物辩证法的论战,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终于在中国落地生根;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亲历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两个革命阶段,隐含着他们由旧跻新的心路转变;第五,从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的立场解读马克思主义——这正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关键的着力点,也是使中国社会心物两面都被彻底改造的切入点。但是,科学的有效性或功利性却无法解决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科玄论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实证主义和新儒家三方有关“中国向何处去?” 的一次思想会战.所以,它的意义远非哲学思想能涵盖,这也是今天我们重新认识它的原因之一.这场论战,名义上是主张西化的“科学派”与主张东方化的“玄学派” 之争,实际上远不限于此.尽管双方在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的因果律等问题上争论不休,其真正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提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于反对封建专制具有其合理性、进步性,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只有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但“结合”不是一劳永逸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社会主义的“救亡”。从历史的选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上,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学说又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劳动二重性则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当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为了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传统和科学遗产,必须结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论述脑力劳动的二重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学说。劳动价值问题的再争论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产阶级就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供求决定论”、“生产费用论”等来对抗劳动价值学说,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者和历史事实的有力批判。但由于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就,资本主义生产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自称是一种人道主义。然而,从一开始它就不同于任何种类的哲学人类学,哲学人类学把人的统一性或所有人的统一性置于社会差别之上。因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道主义在历史舞台前台的每一次出现——作为一种理论、一种思潮或一种意识形态,都与既存社会的危机相关。例如,基督教人道主义出现在奴隶制度正在崩溃的时期,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现于封建主义发生危机之际;同样,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历史暂时性的认识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即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7.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引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产阶级的仇视和憎恨。他们采取种种办法来“围剿”它,或是使它成为“无害”的东西。他们采取的办法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直接露骨地恶毒攻击和谩骂,一是肆意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自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第一天起,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围剿”始终没有停止过。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十年代起,资产阶级利用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中出现的一些曲折和缺点,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通过斗争实现的。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开展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就是这种激烈的思想斗争的集中表现。由于共产主义者的团结战斗,三次论战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论战,发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这场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战涉及到如何改造中国社会的一些根本问题.这场论战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要掌握什么样的思想武器,要建立什么样的政党,要走什么样的道路的一次重要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曾发生过“关于问题与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以及与“无政府主义”的三次论战。这三次论战的中心是中国革命是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中国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以及要不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