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讯     
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妇女史子网络2009年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09年5月23—24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妇女史研究、女性文学研究等方面的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届研讨会。天津师范大学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杜芳琴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有四个议题:1、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打通文史界限的妇女性别史研究,3、国别、专题与断代的妇女性别史研究,4、妇女性别史的教学与研究生培养。与会人员首先就自己的研究及其成果在使用概念、运用理论方法及主要突破、存在局限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交流和讨论,对妇女性别史研究的本土概念、理论创新作了梳理,并对妇女性别史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大学2013年"国际嗓音研讨会:生理、语言和文化"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和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资助。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分别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日本尖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同仁医院、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24-26日,来自北美、新加坡、台湾和大陆的近80位学者汇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了"北美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历史系,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图书馆、亚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会议收到中外学者的论文50余篇,内容涉及北美中国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美汉学家和华人学者研究;新清史、妇女史等专题史探讨;中国古典文学、小说、诗歌讨论;北美中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多方面问题,体现了当前北美中国学历史与现状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26日至27日,"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话动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协办,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筹办。共有海内外一百一十余人参加会议。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社会科学部部长李强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洪君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高名凯先生的女儿高苏步士、燕京大学校友会代表夏自强先生分别发言。  相似文献   

5.
为了弘扬东方文化 ,总结和汲取 2 0世纪以来全球东方学研究的理论财富 ,推动中国东方学研究在新世纪的发展 ,促进中外东方学界的交流和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互补 ,北京大学于 2 0 0 1年 5月 16日至 18日举行“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化———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1〕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就以下议题进行研讨。  一、关于东方文化   (一 )东方文化综合研究 北京大学赵杰教授在《东方文化的魅力和东亚文化的精髓》一文中认为 ,面对人类千年嬗变和东西交流时空交叉点上研究东方学和东方文化 ,确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  相似文献   

6.
为了弘扬东方文化,总结和汲取20世纪以来全球东方学研究的理论财富,推动中国东方学研究在新世纪的发展,促进中外东方学界的交流和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互补,北京大学于2001年5月16日至18日举行"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化--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1]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就以下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个人研究经历梳理中国妇女史研究近30年的理论历程——从本土研究中"发现"妇女的历史,到与女性主义史学相逢后引入父权制、社会性别与差异诸范畴进行本土探索,再进入建基于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的妇女社会性别史学科化建设,并致力于妇女史研究与本国实践结合,服务实践并发展本土理论。该文还重点阐述作者在研究中如何整合本土与外来理论,创建研究中国妇女/性别史的新框架;并介绍其策略:一是融合多家,探索源头,揭示华夏族社会性别制度起源与父权制的构成;二是将华夏族父权制历史化与复杂化,从"因/变""经/权"中阐释妇女/性别史。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10日至15日,全国重点大学社科学报主编会议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在新落成的新疆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联合主办的。来自全国各省、市、区73所高校社科学报的负责同志共98人出席会议。在开幕式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邦钧教授致开幕词,新疆大学副校长吴福环教授致欢迎词并向全体代表简介新疆历史文化和  相似文献   

9.
2006年8月12日,由北京大学、日本大学和石河子大学联合举办、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承办的“内陆亚洲的历史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来自中国和日本的20名专家学家参加会议并作专题演讲。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8月,石河子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由该中心首任主任、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顾海良教授,与石河子大学校长向本春共同为中心揭牌。"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由北京大学牵头,中共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等具有雄厚学术实力的部门作为核心加盟单位共同组成。北京大学素有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早基地,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与欧美妇女史研究的蓬勃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妇女史在西方史学界亦逐渐成为一新兴研究领域,吸引不少学者的兴趣。其发展趋势不仅将历史研究的焦点转向妇女本身,同时也改变了历史写作的典范。恰如历史学家琼·斯科特(Joan Scott)所说,此一新的历史方法挑战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史观,并重新定义历史意义:它不但包含更多元化的主观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5日至10日,"第二次全国苏联哲学讨论会"在我校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广东省哲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央党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一个单位发起.会议正式代表47人,共收到论文45篇.  相似文献   

13.
“亚洲宗教、民族热点问题与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北大召开1996年10月22-23日,“亚洲宗教、民族热点问题与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亚洲地区存在着诸多的宗...  相似文献   

14.
妇女如何感知自身的存在状态?在漫长的男权社会中,中国妇女的主体经验如何建构?妇女史研究能否在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之外发现妇女自身的主体经验?通过借用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乡土中国"、"男女有别"等对传统中国社会之特征的表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妇女之"情感"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妇女的历史,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5.
我校历史系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和召开的“欧亚封建社会史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八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长春举行.应邀参加会议的史学工作者四十余人,其中既有老年的专家、教授,又有年富力强、成果卓著的中青年史学工作者;既有研究外国史的,又有研究中国史的同志. 会议期间,朱寰同志做了中心发言.他按照会议的主要议题,结合欧亚封建社会的历史,探讨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就历史比较研究的性质、目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18~1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和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与会中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热烈讨论。本刊选登其中三位学者的发言,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从张骞通西域到“世界工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18~1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和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与会中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热烈讨论。本刊选登其中三位学者的发言,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5日到9日在我校召开.我校校长兼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岂之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 来自西德、加拿大、比利时的9名外国学者和来自北京、天津、郑州、山西、湖南、上海、江西等地23所高等院校及研究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妇女与社会性别学学科在我国深入发展,解决理论方法、研究范畴和现实关注等问题,将全球视野和区域比较运用到本土妇女与社会性别学研究中来,天津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面向全国开设"学术女性主义基础"与"妇女与社会性别史导论:理论和方法"两门课程;同时注意介绍妇女学发展的学术史,包括西方、亚洲和中国本土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关注点,回顾了中国妇女史研究的百年历程,探讨和反思了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2年7月15-18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第六届年会暨女性创新人才培养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华女子学院、贵州省妇女干部学校承办,来自全国的女子院校、妇女干部学校、以及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和部分党校、妇联从事妇女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