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略论丁玲散文陈玉莲,癸申丁玲从事散文创作有50多年的历史。她写作了大量的散文,出版了十几本散文集。她的散文在现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丁玲的散文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风云。强烈的时代精神是其散文的灵魂。正如有的论者所揭示的,反映时代的伟大变革,是丁...  相似文献   

2.
信念伦理是否可能的问题取决于我们如何解答信念义务悖论。已有的解答方式有五种:直接意志论者的解答方式是否定信念非自主性论题;非意志论者否定了意志控制论题,这既可为否定信念伦理提供基础,也可为其他解答方式预留空间;间接意志论者认为信念伦理无须预设直接的意志控制;相容论者认为信念伦理无需任何形式的意志控制;否定的意志论者致力于揭示信念获得与信念消除之间的非对称性,此观点可以在预设某种意志控制的框架内为信念伦理提供有限的空间。反思这些不同的解答方式可知,直接意志论是错误的,间接意志论足以保证信念伦理的正当性,它不但可以兼容非意志论的观点和相容论的正确前提,亦可吸纳否定的意志论之正确洞见。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深受日本夏目漱石"余裕"论影响,论者多认为周氏闲适文学观即明证;其实,周氏"自己表现"散文观和舒徐行文艺术更得"余裕"论神髓,他对"余裕"论的偏执理解,则消极影响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的《论朱自清的散文》引发的争议,涉及朱自清是否是大师、批评心态和标准及其散文好用女性意象、语言技巧等或大或小的问题,究其实质,是如何处理道德批评和审美批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学者散文是当代香港散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维梁散文堪称香港学者散文的一种典型代表。文章认为,感知相依、情理相融是作家散文的文体基本特征;构思谨严、体式多变是作家散文结构美学观念的具体表现;比喻象征、广征博引是其习用之散文艺术技巧手法;而清通多姿、机智幽默则显示了作家学者散文特有的行文风格。由黄氏散文的艺术特征,可略窥香港学者散文之总体艺术色相。  相似文献   

6.
吕亮耕重视诗的艺术技巧,却不赞同“唯技巧论”。他的诗作,意象鲜明、生动、丰富;语言清新、洗炼;他不但是在诗坛上不断地探索诗艺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少有的诗论家。他的诗论主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诗歌本质论;诗歌的社会作用与诗人的社会责任论;诗歌语言论;诗歌技巧论;诗歌风格论;诗歌创作论  相似文献   

7.
钟怡雯在台湾散文界具有突出的地位,是新世代散文作家中最耀眼的代表。她以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几乎囊括了台湾重要文学奖散文组的第一名。她是马华文学谱系中极具实力的承先启后者,是承简媜而下技艺超群的女性散文第六代。本文以钟怡雯散文集为研究对象,从散文的内容和创作技巧角度,探讨其散文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很多论者把达吉雅娜看作觉醒的女性形象的代表,认为她已经开始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女性形象,她坚持嫁给别人就要一辈子对他忠诚;也有人认为她的思想还不够进步。但笔者认为这些看法都有些偏颇。其实,达吉雅娜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能动的自觉者形象。她敢爱敢恨,果断坚决,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场域动态运作的呈示对文化艺术场域产生的复杂影响,催生了在大陆引发的"林清玄现象",土生土长的林清玄进而成为台湾转型期文化乡土散文独树一帜的代表。许多论者大多阐述其散文创作的审美风格或宗教情结,本文拟以林清玄文化乡土散文创作中的又一视角"童年"为出发点,诠释了"童年缺失性经验"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及理性复归下呈现的多维意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陆迁台的新移民女作家,林海音不仅以其多栖文学家的活动为台湾文坛创造了一段黄金般的"纯文学岁月",更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成为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人.林海音的小说题材,皆以女人、婚姻、家庭为中心,呈现不同时代里的女性生存命运,揭示男权话语遮蔽下的婚姻真相,体现出反封建的文学启蒙精神.林海音也由此成为台湾女性世界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幽默性散文,是二十世纪台湾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散文处处可见林语堂幽默大师的影子。他从提倡幽默,到台湾散文的幽默,之间有着牵连不断地关系。林语堂的软幽默、硬幽默和智性幽默在台湾众多散文家中得到承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幽独放的艺术奇葩──杨绛散文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蜂极富才情:戏剧、小说、散文、翻译和文艺理论研究均有相当成就,本文主要以《干校六记》、《将饮茶》两本集子为例,论述杨绝散文的创作特色。笔者认为,严谨的写实作风使她的散文浑然本色,亲切可感;对道德尊严的执著追求使她的散文充满了人格的感召力;有距离的审美现黑、美丑善恶的互现手法形成其散文清雅隽永豁达冲淡的艺术风格;理性与感性紧密交融的语言使其散文既富有理起又颇具小说的神韵;特别是苏锡方言的出色运用更为杨绝的散文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和散文家本身对于散文观念定义与认知的困惑,使散文现象历来显得比较复杂。叙述观念与叙述方式是散文创作和变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叙述观点的选择,不仅是技巧层面的问题,它也是作家创作观念、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风格的外化体现。诉说———独白———叙述视角转换是台湾当代散文叙述方式演变的三个历程,它显示了台湾散文家对新的散文观念和新的书写模式的不断追求。然而,散文真正面临的危机仍然是来自文类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台湾怀乡潮中,林海音用《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构建了一个与政治化的历史语境间离的北京。在后涉的叙事中,她重新经历着北京古老与现代的双重启蒙,在对自我身份的逐渐确立中,完成了成长这一叙事使命,同时也用自己的行进重现了北京的都市进程。在叙事中,成人叙事者时常悄然浮现,儿童与成人两种声音不断在文本中产生错位甚至断裂,表现出了两种相异的叙事态度。作为隐在的成人叙事者,林海音以虚设的童稚为纽带,串联起了一个去政治化的精神都市与一个多义性的故乡。这也与写作时的台湾语境是分不开的,作家所处的现实台湾是故乡也是异乡,她对于作品的去政治化也具有双重性。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同时代的台湾怀乡潮中。在普遍的怀乡叙事中,历史语境被有意弱化,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叙事迥异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研究中居于主流地位的阶级分析论范式普遍存在三种方法论误区:首先,这一范式习惯用《天朝田亩制度》作为衡量起义者实际施政的尺度;其次,阶级分析论者一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作为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起义者所建立的政权,必然是一个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革命政权;最后,阶级分析论者们对太平天国人物的评价习惯于根据该人物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政治忠诚来定夺。因此,突破阶级分析论贫困的研究框架,便成为扭转太平天国研究整体式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散文风尚马怀荣散文的风尚如同社会的风尚,是在时代潮流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同时,社会风尚给散文风尚以深刻的影响。谈论当代散文的风尚,不能忽视当今社会的风尚;论及当代散文的风尚,不能不从现代散文中寻找借鉴。实质上,当代散文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讨...  相似文献   

17.
写散文往往能创造出奇特的命意,构思出幽邃深微、玄妙莫测的意境。山谷散文创作数量可观,可是,对于山谷的散文,自宋以来,论者寥寥。在这有限的论者当中,也有不以为然的。如宋代罗大经在其《鹤林玉露》一书中,引杨东山论山谷诗文语说:“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这后半句可谓歪打正着,因为它说的正是山谷散文的长处。山谷散文正是“愈小者愈工。”由于“琐碎”,形式的“琐碎”:山谷笔下的散文,有赋、题跋、书简、疏记等等,可谓形式灵活,自由随便,文字多的千余言,少的仅吉光片羽般的一句话;题材的“琐碎”:山谷尽将儒释老庄、医卜百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散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家与作品。翻译这些作品,风格的再现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张培基先生保存散文风格方面的技巧值得学习,也证实了散文风格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代散文中的色彩与节奏徐学(一)节奏与色彩是散文创作中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小而言之,它是字斟句酌的修辞装饰;大而言之,它关系到文章的布局,对于文气之流贯,命意之突显有其不容忽视的功用。节奏是散文创作中的音乐性问题,也可以说它是中国散文的最大特色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剖析、驳斥“台独”分子篡改历史而散布的种种谬论:1.“台湾民族论”;2.“台湾法律地位未定论”;3.“台湾命运共同体论”;4.“新主权观”;5.“有效管辖论”和“对等政治实体论”;6.“台湾住民自决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