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近代内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内债发行,影响财政、金融乃至社会经济关系至深。史学界自80年代以来,对中国近代内债史的研究发展迅速,探讨范围有所拓宽和深化;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各个时期的内债政策、内债作用进行了重新评价。但同时也存在空白点多、有时无视客观事实、研究方法单一等若干不足。对史学界关于内债史研究的成果、特征及意义作一概观性考察和评估,能够加深和丰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学发展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2.
董昕 《江汉论坛》2005,12(4):78-80
国民政府1936年发行的统一公债不是新发债项,而是以发行新债票的形式对原有各项内债进行的第二次整理。国民政府因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对各项内债的本息延期偿还,发行统一公债五种债票换偿各种旧债未偿债票,同时延长各债的还本付息年限并降低利率。统一公债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民政府的财政负担,但其负面影响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192 7年至 1 93 7年 ,南京国民政府举借大量内债。作为内债史的研究对象 ,不仅包括公开发行的公债库券 ,还应该包括非公开发行的直接借款和以债券抵押借款 ;应当搞清所论及债项的直接举借主体 ,把该时期经国民政府批准或授权的由各直属部门各机构出面举借的各债项都考虑在内。也要从债权方的角度出发 ,研究金融业对待内债问题的态度。此外 ,通过研究起中介作用的团体和机构来考察这一时期内债问题的特殊性 ,同样是拓宽内债问题研究领域的需要。在掌握史料和弄清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内债史的研究领域 ,有助于构建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内债史研究体系 ,同时也有助于对 1 92 7年至 1 93 7年的某些重大问题 ,做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张云燕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0(4):133-136
在1928-1937年间,国民政府多次试图发行电政公债进行融资,却只有民国二十四年电政公债发行成功。此次发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债券在发行后实际上未进行公开认购及流通,而仅是成为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抵押品。1928-1937年的电政公债,在制度构建、运作设计及操作过程等环节都反映了当时电信产业发展融资的巨大需求及行业本身要求走向市场的客观性,但受时代局限,其发行屡次未果,仅二十四年公债得以发行。对这一期间电政公债发行的研究,有助于对民国内债史乃至政治史、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对于现代产业融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末内债的举借及其后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债是伴随着国家财政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分配范畴,向国内民众举借的称为内债,向国外举借的称为外债.中国封建政府因财政困难向臣民举债,古已有之,但是,国家以债券形式,通过金融机构募集公债,以应付财政上的特殊需要,弥补财政亏空,这种近代形式的内债则起源于清末.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李玉副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02CZS007)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近代以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企业成为社会经济的细胞,而企业制度则是指导与规范企业运作的“软件”。在近代企业制度中,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公司制被马克思称为“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杠杆”。北洋政府时期的企业制度建设在晚清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该课题对北洋政府时期以公司制为主体的企业制度的丰富内涵进行了全面研究,力求构建…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形成于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警察制度,是以清末警察旧制为基础,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加强军事独裁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北洋政府在警察机构、警察法规及警察教育等方面的警政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步骤,使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在清末初创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从1927年5月到1932年1月的5年中,国民政府为应付庞大的军政、债务费用的支出 ,发行了10亿多元的内债(internal bonds),而为这些内债提供担保的各种税收,在“九· 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急剧减少,国民政府不堪重负,遂于1932年2月进行公债 整理,其主要内容是:每月由海关税项下拨出860万元,作为偿付所有债券本息的基金;除 极个别公债不变外,所有债券均改为年息6厘计算,还本期限悉延长为以前的一倍左右,等 等。公债整理案的实行,对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洋政府虽未能正式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但这一阶段的不懈努力为后来南京国民政府成功恢复关税自主权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学术界对这一时期北洋政府的努力基本持否定的态度,表面上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效果。事实上,北洋政府为争回关税自主权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南京国民政府能够恢复关税自主权,也凝聚了北洋政府的智慧和汗水。  相似文献   

10.
谷银波  郑师渠 《中州学刊》2006,3(3):176-178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起因之一就是反对北洋政府提倡的旧道德。但北洋政府对着重于思想文化方面的新文化运动干预并不大,相反,在国语运动等方面,北洋政府制定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国新疆两种未发行(流通)纸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殖边银行新疆专用红钱票"是北洋政府时期殖边银行于1925年拟在新疆发行的一种纸币;"中央银行新疆省流通券"则是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于1945年在新疆发行的纸币。两种纸币的发行银行、性质、时间以及背景虽然各不相同,但结局却是一样的,都失败了。"殖边银行新疆专用红钱票"未及发行便因殖边银行总行倒闭而夭折;"中央银行新疆省流通券"虽然发行了,但在当日就因发现印刷有错而被全部收回销毁,最终也没有流通。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外资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消除过去那种把“自力更生为主,利用外援为辅”的方针理解为闭关自守,自给自足,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小生产的狭隘眼光,深入探讨利用外资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因此,研究利用外资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作用,就很有必要。 下面我想分三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13.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收回了德国在天津和汉口的租界,开了中国收回外国租界的先河。这是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70余年后,中国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国家主权。中国之所以能够于1917年收回德租界,既是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北洋政府充分利用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审时度势所取得的胜利;也与德国和其它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矛盾和斗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丁丽 《北方论丛》2015,(6):98-102
中国的劳动立法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北洋政府时期。这一时期,迫于工人运动的压力,政府相继出台了工厂法、矿山交通劳动法、工会组织法、劳工福利法等方面的法规。这些劳动立法,从理论和制度层面上来讲是一大进步。然而,北洋政府制定劳动法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抑制工人反抗,调和劳资矛盾,维护统治秩序,并未想从根本上改变劳工的劳动和生活状况及其社会地位。因此,北洋政府时期劳动立法的实施成效欠佳,其制度的建设意义远大于对工人保障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盐政主权丧失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盐政主权丧失述论赵洪宝,朱俊强北洋政府时期,军阀穷兵黩武,官僚机构庞大,开支浩繁。但北洋政府财政收入却很有限,只好靠通过借外债来维持其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开支。这些借款多数是以盐税为担保的,“除举债外,实无其他大宗收入,有之,惟盐余一...  相似文献   

16.
王佳纬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60-164
北洋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北洋政府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改良,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历史原因,取得的效果有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当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北洋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和综合地评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民国初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北洋势力被称为北洋军阀,是在袁世凯以后特殊政治环境下形成的。北洋社会处于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具有乱世、发展、开放等特点。北洋政府并非一个无能、卖国的政府。北洋政府在处理国家事务方面固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但在国家治理、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也做过不少有益的事情。民初国会屡被非法解散,民主色彩宪法被废除,致使国民的良好愿望不能实现,历史责任不能由袁世凯北洋势力独负。对北洋时期复杂社会的复杂政治人物,应该予以更全面的认识、更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周自齐是民国时期杰出的经济学家和闻名海内外的理财高手,曾两度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任职期间,他主动建言和参与袁世凯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力主强化中央财权控制、统筹地方赋税管理、加强税官政绩考核。在实践层面,周自齐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推行税制改革和提倡盐政改良等方式,不仅在短期内为北洋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财政改革思想。作为新旧隆替之际的专家型政治人物,周自齐虽然沉浮晚清民国官场数十年,但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使其能够观时顺变,应势有为,在民国初年的财政管理领域建树颇多。  相似文献   

19.
北洋政府的民族政策与内蒙古的民族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中国,内蒙古的民族问题是中国政府所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北洋政府在某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曾调整某些民族政策。但是,从总体而言,北洋政府的羁縻、笼络的办法和强迫同化政策加深了内蒙古的民族矛盾、纠纷和隔阂。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蒙古的民族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20.
武艳敏 《兰州学刊》2004,18(5):258-259,143
192 1年内债整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家第一次大规模的理债事件。政府财政困难无法运转 ,是此次理债的根本原因 ;国内外银行界的条件和压力是迫使政府进行内债整理的直接原因。此次整理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条文 ,但公债整理“以坚信用”的直接目的实际并未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