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远竹  沈亚圆 《探求》2024,(1):69-77
民国时期广州商业报刊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州这座商业中心城市消费文化的繁荣。本文以时间顺序为经,以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前期、日伪统治时期、民国后期四个时期的重要商业报刊为节点,搭建一个考察民国时期广州商业报刊发展活动的经纬框架,探讨商业报刊通过新闻报道和广告等呈现出的广州市民消费文化、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景观及相互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北平协和医院、南京的鼓楼医院、济南的齐鲁医院等医院相继成立社会服务部开展医疗社会工作。民国医疗社会工作起步不晚,但分布不广;以经济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个案工作为主要手段;与学校互动,实践与教学良性循环。民国医疗社会工作的开展凸显了以北平协和医院为代表的相关医院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国医疗社会工作对当代我国医疗社会工作的复苏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北京中央公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公共空间。它为民国文人交流学术思想、建构文化沙龙提供了优越条件,又是民国文人发生浪漫情事、表达故园之思的寄情场所。由于文化立场不同,各类民国文人对于中央公园产生了不同的精神映像,从中可以透视民国文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妇女从事职业、服务社会的趋势及妇女解放运动,造成了妇女身份地位的历史转变,并因此与妇女的传统育儿劳动产生矛盾.民国学者希冀通过幼儿公育事业的发展解决此矛盾,提出了许多设想,丰富了民国学前教育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5,(4)
<正>吉林师范大学谭玉秀教授的新作《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912—1949)》(人民出版社,2014年)将研究视角落在社会民生领域,是一部系统研究民国时期失业史的著述,值得一读。作者选取了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启迪后人,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本书的研究时段是1912-1949年的民国时  相似文献   

6.
麻天祥 《浙江学刊》2001,(2):137-142
作者就民国学术的社会背景和思维方向,撰写了此文.文章由几个问题入手,力求对民国时期的学术作宏观的把握.认为民国学术在由私向公质变的基础上,充分显示其固有的兼容并包之长,缓缓地流向世界文化潮流,从而表现出中西交汇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周棉 《浙江学刊》2012,(5):59-68
民国建立后,开始了以学制改革和教育行政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制改革。其中学制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为"壬戌学制",不仅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而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成为民国学制的典范;教育行政改革则建立了不同于清代的新的中央―省—县三级教育行政体系,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根本上讲,民国学制和教育行政体系的架构及其设立取决于民国时期的政治体制,但在具体过程中,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执掌教育部的留学生官员和全国各地留学生出身的教育家,起到了领导、主导、起草和宣传等多种作用,推动了中国教育体制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曹辛华 《阅江学刊》2009,(4):117-122
民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清词选本,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然而,迄今尚未有人对此予以全面的考察。通过汇辑考索知,断代专选类有37种,历代杂选类54种,地域类40种,闺秀类15种。对民国时期清词选本的考索,可以为清词研究、民国词研究奠定史料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典 《东西南北》2013,(8):70-71
她的丈夫曾是民国南京特别市市长,不过,她的名声不仅仅是通过市长夫人的头衔得来的,她自己的经历就堪称一部传奇——刺杀过袁世凯,被称为“民国第一女杀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立法学女博士、第一个站在法庭上的中国女律师;后来又成为民国时期第一立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她就是郑毓秀,一位民国奇女子。  相似文献   

10.
正时间的刻尺,每一度都有标记。20世纪20至40年代是月份牌广告的繁荣时期,在内容上以美女题材居多,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也有时装美女与摩登女郎、电影明星等。当时明星美女,如影后胡蝶、阮玲玉、陈玉梅、周璇等一批民国时期一线女明星的形象都被绘入月份牌广告画中,成为民国月份牌的一大亮点。以十位民国当红女明星的形象为蓝本而绘制的经典月份牌广告画和年画,极具带入感,借一幅画的时间,供欣赏者从中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频频上演"西藏独立"的闹剧,企图将西藏从中国版图分裂出去。民国历届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反对西藏分裂,使帝国主义和西藏少数分裂主义分子的阴谋未能得逞,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2.
阎锡山是一个异数。一个本地人统治一个省近四十年,只有在民国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出现,任何大一统的王朝或政权绝无可能。历史给了阎锡山一个机会。山西省是民国时期的“模范省”,美国的《时代》周刊曾对阎锡山治晋作过评价:“阎锡山实际上处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农村工业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是民国学者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探索经济发展之路的重要思想主题.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出发.民国学者对农村工业化的内涵、前途及组织进行了充分论证.认为:农村工业化是相对于城市工业化而言.目标是建成工业化的农村;农村工业化适合中国当时需要,是复兴农业、发展工业的可选路径;工业合作社是农村工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对民国时期农村工业化思想的回顾.可为发展中国家走出二元经济提供丰富的思路.也有益于全面认识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设.  相似文献   

14.
乔叶 《东西南北》2009,(9):26-26
时光倒流70年,穿着长衫的徐志摩,在民国小报出镜率最高,他与才女林徽因、交际花陆小曼之间谜团般的情事,也是民国时期人们茶余饭后的八卦谈料。这也是不怕的,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只会将彼此的情感纠结成曼妙的诗行,伤情也罢,快乐也罢,都随着长衫,都随着雪花,飞了,散了,去了。  相似文献   

15.
李喜霞 《唐都学刊》2011,27(6):114-118
民国十八年,关中遭遇重大灾荒,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当时中央及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灾荒,其中以工代赈加大交通修建的政策,为民国时期关中交通的发展带来契机。当时全国各地的赈济款项与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关中。大批因灾而流亡的灾民也为交通修建提供廉价劳动力,交通的发展必然为关中经济的后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作为新式知识分子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高校教师群体,其休闲文化展现出诸多特点:休闲生活悠然自得,休闲方式中西交融;休闲品味高雅,休闲时间自由;休闲活动中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精英意识;休闲过程实现了人际关系网络的巩固或重新建构。这些休闲文化特征具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其形成原因,有民国社会各种制度的影响,也有文化资本和职业惯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27年4月成立的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是民国后期上海慈善事业最具广泛影响的社团组织.作为上海慈善界的利益代表,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对于民国政府的慈善立法活动相当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中央与地方的慈善立法.本文以《监督慈善团体法》及其施行细则、《上海市慈善团体财产整理章程》等两个有代表性的慈善法律法规为个案,探讨民国时期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参与慈善立法的方式及其发挥的作用,并借以透视慈善界与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旗袍着身,曲线玲珑。婷婷袅袅,艳惊四座。旗袍被公认为东方服饰中最具张力的服饰艺术,它最能勾勒东方女性的身材美。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被界定在20世纪民国时期,学者郑逸梅先生称"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旗袍的始发群体,根据当时其"女界领袖"的衣着引领地位和对西化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来看,以宋美龄、宋庆龄、宋霭龄三姐妹为代表的上海女性知识分子成为了旗袍最早的推广者。  相似文献   

19.
学衡派是民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术思想流派,反对"新文化派",但也积极推进"新文化运动".学衡派思想体系宏大,内容庞杂,但是由表及里可以清晰发现其立论之基:有善有恶的二元人性论、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新人文主义、中庸之道思想、反法兰西激进风格,上述四点既有着对中国传统和现实的体认,更有着对西方古典和现代的解剖,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呈现了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20.
《明时演义》是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本文对林纾抄写该小说时的心境及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了论述,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应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该文刊于民国时期的北京报刊.抄本小说《明时演义》对了解当时的报刊文学发展及目前的林纾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