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如何经营城市,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所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城市资产和城市资产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经营城市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经营城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新理念。本文以经营城市的内涵为出发点 ,探讨了经营城市的市场特征 ,分析了政府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政府实施该战略需防范的几点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经营城市的内涵出发,探讨经营城市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认为:经营城市和政府职能转变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关系;政府在经营城市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政府的推动下,经营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城市的环境有所改善,城市的知名度将会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了,城市实力增强了,为政府职能转变创造了物质条件,从而形成建设城市--发展经济--再建设城市--繁荣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理论界和地方政府中,对于如何正确认识"经营城市",有着较大的争议.文章认为"经营城市"作为一种理论,其缺陷与危害在于: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倒退;混淆了政府与企业的职能;政府搞经营势必扭曲了市场的公平性:政府经营城市必将异化为经营土地;政府出卖土地只会破坏城市的正常发展;政府经营土地为腐败开了"方便之门".这种错误的理论,之所以形成不可遏止之风,原因在于:初期表面成果形成了"晕轮效应";政府少数官员错误的政绩观和短期行为;社会腐败之风带动"经营城市"的蔓延;少数房地产商的推波助澜;少数舆论界和理论界的错误导向.要跳出"经营城市"的怪圈,必须做到:理论上正本清源;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相关法制建设;改进各级关于政绩考核制度;加快实行绿色GDP统计体系;彻底落实"执政为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论经营城市与提高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燕 《兰州学刊》2003,(6):145-146
通过分析“经营城市”和“城市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阐释了探讨城市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提出了在经营城市中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经营是近几年来城市管理和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众多学者和城市管理者在城市经营的现实基础、内涵本质、所遵循的基础理论和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虽然城市经营表现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内涵和本质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城市经营的理论基础可以从蒂伯特模型、政府再造运动和布雷顿竞争性政府的概念中去寻找;片面理解城市经营不但会造成土地等城市资源枯竭、加重企业和群众负担以及城市负债过度,而且极易诱发金融风险;要防止城市经营走入歧途,不仅需要彻底解决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等的问题,完善城市管理的立法工作,还需要全面反思城市的土地经营思路,规范政府行为和市场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经营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城市经营是城市政府管理城市中的一种新的理念。城市经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形象;城市经营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的城市资产应采取不同的城市经营策略,城市经营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整体性、长期性,市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在城市经营中承担着重要的公共职能。经营城市的阶段性、层次性又使政府在经营城市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上担负着不同的公共职能。现实经营城市中政府要正确履行其公共职能 ,必须坚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以政府再造为重点 ,以依法办事为保证。  相似文献   

9.
经营城市:政府作用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就城市政府而论,现在已不是要不要经营城市,而是要研究如何有效经营的问题。在我国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经营城市必须由资金导向转向功能导向,经营和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相应地,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在经营城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成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并积极推进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制度创新,从而实观城市经营模式的战略转变。并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的影响力、竞争力发展中,以经营的理念规划城市,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以经营的谋略推销城市,从而改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发展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以及城市的可持续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营城市的系统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经营城市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作了回顾分析;在分析经营城市的原有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经营城市的系统模型,并在论述经营城市系统模型的要素、结构、功能时,从微观的角度论述了经营主体、经营客体(对象)、经营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外部经济性。针对城市污水资源化中再生水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通过建立再生水与自来水的市场配置模型,分析了城市污水资源化外部性消除的经济原理,提出了推动污水资源化发展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人口分布、企业布局、交通规划、城市用地和住宅建设等城市空间要素利用的各方面来看,上海目前的城市空间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单一中心即“同心圆”结构特征,中心城市的空间要素配置出现失衡状态,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心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政府替代市场”。因此, 从空间资源配置角度看,上海城市发展应进行以下转变:一是城市发展模式必须从传统的“同心圆”转向“多中心”或者“多核化”城市发展模式;二是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必须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非均衡资源配置转向市场引导型的均衡资源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analyzes a large sample of the 2005 population mini-census data and prefecture-level statistics of China to investigate gender earnings inequality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marketization,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hanging role of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in the process. We approximate marketization by employment sectors and also construct an index of marketization at the prefecture level. Results show that, despite the tremendous economic growth, marketization has exacerbated gender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s labor markets. Gender earnings inequality is the smallest in government/public institutions, followed by public enterprises, and then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gender inequality also increases with the prefecture's level of marketization. Multilevel analyses show that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ffecting gender earnings inequality: the greater the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the more disadvantaged women are relative to men in earnings in a prefecture's labor market. Moreover, the impact of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on gender earnings inequality increases with the prefectural level of marketization.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gender earnings inequality and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to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in urban China.  相似文献   

14.
陈建兰 《兰州学刊》2009,(9):115-119
文章以2008年苏州市区老年空巢家庭状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苏州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存在一部分经济相对困难的空巢老人,生病没有钱治是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空巢老人的社区照料服务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部分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等等。针对城市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史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现代诸多学科发展的推动和新兴的城市史学的影响。当今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并形成了城市历史地理和古都研究、城市社会史研究、城市文化史研究、城市经济史研究、比较城市史研究以及城市史学理论研究等热点专题领域。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未来发展可从城市史学的学科建设、城市史研究视野的拓宽与领域的开拓、城市史的整体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等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应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载体,是现代经济运行和增长中心.现阶段我省的城市建设改革步伐明显滞后于其他部门,致使城市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新余市在如何加快城市建设方面作出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将对这一探索和实践作一初步介绍、归纳,并对新余城市建设的经验作了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分析了城市水务设施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城市水务设施的几种典型经营模式以及特许经营效率分析,指出城市水务设施实施特许经营,可以解决当前水务设施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问题,盘活现有水务企业的资产,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和运营管理模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力促进我国城市水务设施发展。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data from the 2005 National Population Sample Survey and compiled covariates of 205 prefectures, this research adopted principal-component and multilevel-logistic analyses to study homeownership in urban China. Although the housing reform has severed the link between work units and residence, working in state sectors (governm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collective firms) remained significant in determining a household’s entitlement to reform-era housing with heavy subsidies or better qualities. While the prefecture-level index of marketization reduced local homeownership of self-built housing, affordable housing and privatized housing, its effect is moderated by cross-level interactions with income, education and working in state sectors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housing. Meanwhile, the index of political and market connections promoted all types of homeownership except for self-built housing. By situating the downside of marketization within a context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this research not only challenges the teleological premise of the neoliberal market transition theory but calls for research on institutional dynamics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给传统的养老方式带来了挑战,在西部城区社会养老制度还不完善及经济水平低下的过渡时期,必须探索适合其现状的养老模式。在养老的过程中凸显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发挥家庭的情感慰藉作用,强调社区的资源整合优势,同时增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构建一个以老年人为圆心,家庭、政府、社区为外环的同心圆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