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学接受是一种意向活动 ,对文学的接受主要是一种意向性接受。它具有主观指向性、实用功利性、关注历史语境等特征。这种接受图式表征为批评性接受、借鉴性接受、实用性接受和背离性接受等形态。而审美性接受是与意向性接受有别的另一种接受图式  相似文献   

2.
接受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近30年来,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基本规律,如: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接受系统的结构、接受系统各要素间的作用机制、接受过程、接受的特征与类型进行了研究和归纳.但许多研究尚处在经验分析和总结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本真目的、接受前提、接受效果的系统反思和批判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艺术接受程式化是指受众倾向于按照既有的心理模式或思维定势接受作品,受众的接受动机主要为消遣、娱乐,接受状态比较被动,接受效果主要为表层愉悦。当下网络小说接受的程式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内容选择类型化、关注热点快速更替和接受视角单一化。网络小说接受的程式化现象是由复杂的社会条件和受众固有的接受心理决定的,有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但其对艺术的负面效应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早于西方接受美学 2 0年 ,创立了他的文艺接受论。毛泽东的文艺接受论与西方接受美学有三点不同 :一、基本构架不同 ,西方接受美学的构架是作家———作品———读者 ,毛泽东文艺接受论的构架是人民———作家———作品———人民 ;二、文艺的接受过程不同 ,两者虽然都经历三个过程 ,但内涵基本不同 ;三、两种接受论的创立者的状态不同 ,西方接受美学仅停留在理论上 ,而毛泽东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既创立了自己的文艺接受论 ,又亲自实践 ,成为最佳的文艺接受者  相似文献   

5.
电视接受是一种实质性的精神消费,精神消费的核心是心理问题,从接受主体出发,这种心理表现为人本心理及其在变异过程中的寻求与满足.由于电视接受主体受制于社会属性,故电视接受心理一般表现为社会性变异.当我们以电视接受中的艺术接受为主要描述对象时,便会发现以人本心理为基础,以社会属性为制约的这种接受关系在更高层次上是一种审美关系.在电视文艺接受中,它表现为审美情境的产生,在电视其它形式的接受中,它表现为道德心理的认同与超越--一种审美感的伴随性感知.二者共同构成电视接受心理的"审美升华".在电视接受中,人本心理、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是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越南和中国都开始接受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但经过30年左右,越南接受和研究接受美学的情况与中国的极为不同。把越南对接受美学的研究运用与中国的相对比,不仅能发现两者的差别之处,还能给越南研究界提供许多有关如何接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启示,其中就包括接受及运用接受美学的经验,而且能概括出使两国更有效地接受西方文论的重要原则。与中国接受运用接受美学的情况相比,接受美学在越南存在着来得早发展慢、研究比较薄弱、缺乏系统的接受、对舶来的文学接受理论缺乏必要的补充调整、理论操作性不强等现象。导致越南与中国研究运用接受美学存在重大差别的原因,主要是越南对国外的理论翻译缺乏系统性、越南的经典学术作品很少人买、越南文学研究队伍没有中国多、越南缺乏发展接受美学的基础,并且在文学创作和理论传统方面越南也没有中国丰富。越南研究界既要向中国研究界学习,又要找到适合国内文学实践的具体研究步骤。  相似文献   

7.
近五年来我国古典接受诗学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五年来,我国古典接受诗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领域:一是对古典诗学接受思想的挖掘与探讨,二是对古典诗学接受的综合性研究,三是对古典接受诗学个案的考察,四是对古典接受诗学研究的理论思考与学科反思。其中,在第三个领域,其研究内容又包括四个维面,即:对具体诗人接受的研究,对具体诗作、诗集接受的研究,对具体诗体、诗作群体、诗歌流派接受的研究,对古代文学思想观念及诗学范畴与命题接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接受研究就是侧重于研究接受主体对接受客体的意向性选择.董仲舒对荀子的逻辑思想意向性选择主要表现在"类推"的认识方法和"名实"思想两个方面,分别体现出两种接受方式:顺接受和逆接受.董仲舒这种接受取向受先秦哲学在汉代的转向以及董仲舒对"天"的哲学建构影响.本文从接受学视阈出发,厘析、考辨、梳理他们之间的学说承继关系,论述接...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视点出发 ,从接受史描述、接受学阐释等方面分析了 2 0世纪 4 0年代读者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 ,并浅析对张爱玲大众接受与专家接受的不平衡现象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变异修辞接受是变异修辞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异表达和接受构成了变异修辞活动的两极.变异修辞接受是指接受者对超常规表达进行信息解码,是言语变异表达的修辞效果实现的过程.由于接受主体的先在经验、认知能力的差异,接受发生的时间、空间的不同,变异修辞接受的个体性突出.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40年代影剧绽放、20世纪80-90年代电影热潮、近年电视剧升温三个时期三个角度探讨了影视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分析了影视接受对传统文本阅读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影视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丰富了张爱玲作品的接受视域、接受空间和接受群体。  相似文献   

12.
王朔的成功主要是话语的成功,人们对王朔的争议主要也是集中在他的话语层面。我们可以从受众的接受视角入手,通过分析接受主体、接受对象、接受渠道、接受语境诸因素,达到对王朔话语多元意义生成的合理阐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建筑创作主体的反思,从接受美学的观点出发,提出建筑创作在强调创作主体能动性发挥的同时,必须注重对接受主体及其接受过程的把握,强调建筑师的创作视野必须深入接受主体的文化与生活,以促进各主体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达成共识,共建和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借鉴接受美学对读者的接受研究成果,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内涵,并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可接受性,具体从接受美学中的"读者参与"、"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第二文本"3个方面进行借鉴,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论史经历了五次范式转移,不同的文艺范式蕴含着不同的接受观念。“模仿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向本体世界追寻的“诚意谛听”;“实用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具有理性旨归的趣味阅读;“表现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追求自由精神的体验借鉴;“客观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以审美自律为特征的精神补偿;“接受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主张多元价值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6.
从接受主体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行为的动力,以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大学生的个人需要与思想道德教育、客观需要的主观化与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接受动力的调控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体现了译者个体接受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而其客体性突出体现在深受当时对译入文化的社会接受的影响。这种社会接受影响了鸠摩罗什佛经翻译的翻译目的、文本选择和翻译风格。鸠摩罗什对译作的社会接受的考虑也使他的译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接受。译者作为特殊读者的个体接受和具有强烈历史性的社会接受之间是一个互动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从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出发,通过对知识转移的分析,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划分为:所转移知识的性质、知识发送方的传递动机和表达(传递)能力、知识接收方的接收动机和学习(吸收)能力、知识发送方与知识接收方的知识相容性、知识转移的媒介和传输途径等。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开展有效的知识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分析汉语诗歌在语义和语篇结构方面的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模糊美,进而讨论汉诗英译过程中接受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