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和县猿人化石及其动物群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1月4日下午4时35分,在安徽省和县陶店公社龙潭洞发现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在同一水平层的同一层位发现的还有一段左侧下颌骨及几个牙齿,约有三个个体,经初步研究,暂定名为“和县猿人”。除此之外,与猿人材料伴出的有骨、角器、烧骨等文化遗物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2.
兰田猿人     
1963年至196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兰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两个遗址,先后发现了兰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和下颌骨化石,这是继1929年发现的北京猿人之后,我国科学工作者自己发掘、自己研究、第一次发现的另一种直立猿人头骨化石,是世界上较完整的八件直立猿人头骨之一。经研究,兰田猿人的生存时代,早于北京猿人,晚于元谋猿人,属于新生界中更新世早期的直立猿人,它丰富并填补了这一时期古人类文化中的许多空白点。  相似文献   

3.
远在90多万年前,陕西省兰田县坝河上游的公王岭一带,气候温暖,森林密茂,梯原层层,流水潺潺,我们的祖先——“兰田猿人”就在这个高岭台地上劳动、聚息、蕃衍,过着极其原始的群居生活。 一九六三年夏,在关中盆地东南兰田县泄湖镇陈家窝子,出土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猿人下颔骨化石,当即引起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一九六四年又在该县东15公里公王岭发现猿人牙齿和头盖骨化石。我们把它统称之为“兰田猿人”。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沂蒙文化是东夷文化的一部分。而东夷文化又是中华民族统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早期文化纵向发展的最早源头是鲁山深处发现的沂源猿人化石,1981年9月18日,考古工作者在沂源县土门镇鲁山南骑子鞍山东麓奥陶纪石灰岩裂隙的淤土中挖掘出古人类头骨、眉骨、肱骨、股骨和牙齿化石,以及一些肿骨鹿、李氏野猪、梅氏犀牛、鬣狗、巨河狸等动物骨骼化石。经专家鉴定,挖掘出的古人类骨骼化石是生活在四、五十万  相似文献   

5.
甘肃古人类研究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人类研究工作从1927年发现北京猿人算起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其间经过许多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取得很大的成就,已经描绘出一个我国人类起源,发展,进化的大致轮廓。尤其是八十年代初,先后发现的安徽和县龙潭洞猿人头盖化石,山东沂源县骡子鞍猿人化石,贵州的古人类化石等一系列的新材料,对促进我国古人类研究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也推动我们对甘肃古人类情况作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恩格斯说:“随着人的形成,我们就进入了历史的领域。”广东地区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于广东地区什么时候开始有人类。一九五八年,广东曲江县马坝人类头骨化石的发现,说明广东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二十至三十万年前。马坝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在我国所发现的人类化石中,仅晚于中国猿人而比丁村人、河套人为早。根据它的性质研究,可以断定它属于猿人类型的晚期或古人类型的早期。同属于选一发展阶段的人类,以及同属于这一地质年代的考古证迹,  相似文献   

7.
<正> 1986年5月26日——30日,山东古国史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在山东滕县举行。会议由山东省历史学会、山东省博物馆、山东大学历史系、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及孔子研究所主办。北京、江苏、湖北、湖南、陕西、河南等省及山东各地市七十多名考古和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四十余篇,集中讨论了山东史前文化和先秦古国史问题。一、东夷及其史前文化关于“沂源猿人”、山东旧石器时代文化与新石器时代文化及其相互关系问题,逢振镐、李步青、李锦山、刘心健等同志认为,沂源骑子鞍山发现的距今40至50万年前的“沂源猿人”化石,沂水、日照、沂源、新泰、蓬莱相继出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都集中在后来新石器时代东夷  相似文献   

8.
通过十余位史学专家数年的努力,300余万字、8卷本的《湖北通史》终于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对湖北乃至全国史学界,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湖北历史值得深入研究和浓墨重彩地书写,理由大致有如下数端:其一,湖北也是中国大陆上最早有人类远祖活动的地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80—70万年左右的“郧县猿人”,大体上与陕西蓝田猿人的时代相同;距今60—40万年左右的“郧西猿人”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致相同。距今约19万年左右,长阳一带已有早期智人生存;距今5—1万年和距今1.3万多年以前,江陵鸡公山和房县…  相似文献   

9.
正我爷爷今年65岁,平时很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牙齿卫生,但是还是掉了一颗牙齿,最近发现又有一颗门牙松动了。请问牙齿脱落如何修复?哪种方法更适合老年人?现有的修复牙齿的方法包括活动假牙、固定桥和种植牙。活动假牙就是可以穿脱的假牙;固定桥就是依靠两边牙齿的力量在缺牙的位置再装一枚假牙;种植牙不需要磨  相似文献   

10.
安徽的江淮之间是我国主要丘陵地区之一。古代这个地区曾广布森林。最原始的资料要算是出土的和县猿人化石。一九八〇年在和县龙潭洞,除发掘出猿人头骨外,还伴有大量的虎、豹、熊、象、鹿等大动物,以及鳖、河貍等水生动物化石。这证明当时确有适宜于他(它)们生存的茂密的森林和丰盛的水草。据考证,远古时期,人类就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目前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它是1965年5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云南楚雄自治州元谋县东南上那蚌村附近发现的。当时,地质学家钱方在上那蚌盆地发现了两枚原始人的牙齿,两颗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个体。接着先后发现了经过人工加工的刮削器和石核等七件石制品,还发现了用火的痕迹:炭屑和两块黑色骨头。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蛋最多的国家,继内蒙古之后,在山东、广东、江西、河南、辽宁、新疆、湖南、浙江、湖北、安徽、陕西、吉林、江苏、重庆和甘肃等地都相继发现过恐龙蛋化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广东河源地区短期内发现了成千上万枚恐龙蛋化石,使中国成了世界上拥有恐龙蛋最多的国家,共有9科18属74个种,世界首屈一指。其中,广东河源和河南西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3.
正我儿子今年3岁,最近发现他有一颗牙齿长得较细小,而且突出,请问可以带他去医院做牙齿矫正吗?江西俞女士家长都希望孩子拥有一口健康美观的牙齿。然而,由于食物结构不断精细化,儿童牙齿错颌畸形的发生概率越来越高。一口歪歪斜斜的牙齿不但不美观,而且由于牙齿不整齐,刷牙刷不干净,在牙间隙易滞留食物残屑、牙垢、牙菌斑  相似文献   

14.
裴文中先生和贾兰坡先生在《新建设》发表了关于曙石器問題和中国猿人文化問題的两篇文章,以及1961年9月22日两位先生和吴汝康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对于这些问题的意见,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个问题:一、“曙石器問題”,二、人的系统从猿的系统分出来的时期問題,三、“木器时代”或“使用天然石块的时代”問題,四、中国猿人石器的性质問題,五、中国猿人的“骨器”問題。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牙齿保养得很好,但家人和同事都说我有口臭,两前天打喷嚏时突然咳出了一颗米粒大小的黄色小颗粒,捻开成粉末状,有刺鼻的臭味。到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检查,医生发现我的左侧扁桃体隐窝处有一些裸露的白色颗粒。请问,这些白色颗粒是怎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遇到一位患者,捂着腮帮子急急忙忙到医院就诊。这位患者说,因一颗牙齿松动几天了,自己用手猛力一拔,牙齿竟还没断根,血都从口里流了出来,疼死了!医生一看,原来一颗牙齿没有了,  相似文献   

17.
几十万年以前在祖国的土地上已经有了人们活动的踪跡,那时还是在旧石器时代。经过了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们留下来的遗跡也就更加繁多了。旧石器时代人们的文化遗存,发现较早而且著名的,当数到中国猿人,“河套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和用具。它们分别发现于北京附近的周口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无定河上源红柳河(也就是沙拉乌苏河)的旁边。在鄂尔多斯及其附近的地区除过发现“河套人”的遗物外,还有很多地方也有遗物的发现。它们主要分布在无定河流域的旧横山、米脂、绥德及榆林的油坊头、鱼河堡,距离无定河稍远的地方还有神木永兴堡,旧吴堡宋家川以及旧府谷县和准格尔旗。由这里往东、黄河东岸的河曲、离石及旧保德诸县都曾有所发现。河套以西的  相似文献   

18.
《家庭科技》2011,(2):12-13
夏天吃口雪糕,疼得倒吸一口冷气;冬天喝口热汤,疼得龇牙咧嘴;饭后吃颗杨梅,立刻"酸倒了牙"……如有上述烦恼,说明你已是牙齿敏感大军中的一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让这恼人的牙齿敏感"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代初期曾在兰州安宁堡大沙沟Ⅳ级阶地堆积物中发现古菱齿象化石。此后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再未听说过在兰州地区发现古脊椎动物化石的消息。在最近一年接连在永靖关山和皋兰北山中发现马鹿和爪兽化石,它们的发现和意义就显得不同寻常了。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盛产良马,有着悠久的养马历史传统。考古工作者在西藏吉隆、聂拉木、札达和比如以及青海贵德、共和盆地等地区发现了许多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就象猿人是人类的祖先一样,三趾马是现代马的祖先,三趾马体形较现代马小,前后蹄有三趾,处于原马向真马过渡阶段。大约在三千万年前,原马逐渐进化成为真马。可见青藏高原,不仅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马的故乡之一。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艺术珍品——足踏飞燕的铜奔马(即“马踏飞燕”)。此铜奔马不只在艺术上为世人”叹为观止,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