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打倒“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全国范围内思想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文学艺术的繁荣昌盛,报告文学创作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在这块园地上,许多老作家重新拿起了笔,新的作者茁壮成长。无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都超过了过去,出现了一大批为广大群众所称颂的好作品。今年五月,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新诗评奖活动中,有三十八名报告文学作者三十篇报告文学作品获奖。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理由的《扬眉剑出鞘》、《痴情》,黄宗英的《大雁情》、《美丽的眼睛》,张树绅的《正气歌》,扬匡满、郭宝臣的《命运》,柯岩的《船长》、《特邀代表》,刘宾雁的《人妖之间》、《艰难的起飞》、  相似文献   

2.
在上个世纪30年代,黄宗英曾与周璇等明星光耀影坛,她主演的《幸福狂想曲》、《乌鸦与麻雀》、《家》等影片,深受观众喜爱。上个世纪80年代,黄宗英创作了大量报告文学,感染了一批批的读者,在文学界享有盛誉。前不久,笔者来到浙江省诸暨市应店街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报告文学领域,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英是拥有众多读者和广泛影响的作家.或许是因为职业的原因,黄宗英惯用电影艺术家的眼光观察生活,以抒写颇具电影特点的"人物特写"见长;尤其是她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批报告文学作品,一扫当时报告文学过分政治化而艺术性稍嫌逊色的积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4.
粉碎“四人帮”以来,社会主义文艺园地春意盎然,气象万千。报告文学的创作也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都胜过了以往,出现了一批为众人赞尝、广为传颂的奇葩,例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钢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理由的《扬眉剑出鞘》、郑颜、王政的《有这么一条“龙”……》、茹志鹃的《离不开你》、黄宗英的《大雁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八年,茅盾写了一篇《不要误解了报告文学》的文章,批评那种认为报告文学在技巧上低一级的看法,并且指出:“伟大作品也即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正如伟大的作品中可以有小说、诗歌、戏剧一样,也将有报告文学.”①几十年过去了,茅盾的论断一再得到了证实.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七年的时间里,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报告文学队伍人才济济,报告文学园地奇花竞放.现在,这枝文学新花,已经毫无愧色地独立出来,在艺术技巧上也日益鲜明地表现出它独具的特色.一近几年我国报告文学艺术上最大的突破,表现在刻划人物方面.这个问题尽管至今尚有争议,但它取得的成绩是引人注目的.文学的中心任务是写人.而报告文学却因具有浓厚的新闻性,它常常是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报告.早在我国报告文学的初期,茅盾就指出:“‘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告给读者大众.”②钱杏村在我国第一本报告文学集《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的序言中也说:“报告文学的最大力点,是在事实的报告.”他们的这些论断与过去报告文学的实际情况是基本一致的.无论是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斯诺的《西行漫记》,还是我国后来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都是以报道事件为主的.有些作品,如《包身工》,虽然也花了一  相似文献   

6.
一粉碎“四人帮”以来,在社会主义文学战线上,报告文学显得特别的活跃和繁荣,无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已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每当一篇优秀作品出来之后,广大群众奔走相告,争相传颂,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登载《哥德巴赫猜想》的《人民文学》被抢购一空,转载的报纸加印了又供不应求;写《船长》的柯岩同志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竟收到了七千封热情洋溢的群众来信,赞扬她为大家介绍了一个“邓小平式的船长”,《大雁情》在《光明日报》上转载以后又专门开辟了专拦展开讨论,作者黄宗英同志被中国科学院光荣地授予“特邀研究员”的称号;《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的主人公吴吉昌在北京地铁乘车,被一些在报纸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报告文学的创作队伍中,女作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崭露头角的女作家灿若繁星,她们不仅作品数量可观,质量和影响也不亚于男作家。她们和男作家一道创造和推动着当代报告文学的空前繁荣局面。除了黄宗英外,柯岩和陈祖芬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的作品分别具有“诗歌型”报告文学和“政论型”报告文学的风格特征,又有各自独到的思想和艺术追求,在报告文学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黄宗英是一位“没有想当演员的演员,没有想当作家的作家”。她一九四六年走上银幕,成为著名的电影艺术家,一九五九年“淡入”写作生活,又成为文坛一颗为人们瞩目的新星。她闯入报告文学天地以后,辛勤耕耘,成绩卓著。六十年代初,她发表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并不想用“忧患意识”来完全覆盖新时期十年的报告文学,但需要强调的是:从刘宾雁《人妖之间》起,报告文学作家忧患意识的觉醒和报告文学作品忧患精神的复现,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深化的标志之一。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一道,将中国文学中断断续续的忧患意识延伸且深化下来。如人们所指出的那样,忧患意识也是一种传统。从屈原到鲁迅,贯穿着忧患意识的  相似文献   

10.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先后出现了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和作品。从捷克的基希,美国的约翰·里德、埃德加·斯诺,到我国的瞿秋白、夏衍、刘白羽,魏巍、徐迟、穆青、黄宗英、陈祖芬……我们看到,这些中外报告文学名家普遍具有一种特殊的修养,那就是敏锐的眼光,记者的工作方式,作家的文学修养,以及坚持真理、坚持报告文学真实性原则的道德修养。一句话,他们具备记者和作家的双重本领。今天,重新认识和加强报告文学作者自身的修养,对于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推动报告文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1.
黄宗英同志的报告文学《大雁情》,是篇情文并茂,情理交融,独具一格的佳作,也是一篇发人深思的关于人才问题的呼吁。作者以新颖别致的格调,通过对一个普通科学工作者秦官属同志的描写,以及对其周围环境的剖析,严肃地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急待解决的大问题,即如何对待人才,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给那些长期以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害“偏  相似文献   

12.
在《玩偶之家》的娜拉举着“为女性争自由”的大旗、挥舞了三十多年已是疲惫不堪之际,被誉为“物质文明过程中的精神美的捍卫者”的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为我们推出了两位当代的“娜拉”,即她的《瓦格纳作品音乐会》中的乔治娅娜婶婶和《花园小屋》中的卡罗琳;用她们的人生经历,重析彼时之社会冷暖,按摸女性之生息脉搏,对“女性追求”这一母题做一番新的思考,为当代“娜拉”们究竟何去何从寻找解答。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是近三十年报告文学重要的题材之一,作品数量丰富,影响深远。《最棒的农民》以一股清流之势,积极且正面地立于报告文学文体流转之中,从“人”的文学到“人”的温情,叙事、构建精神,勇担道义、彰显文体意义三方面,关注生存于中国农村、更是中国当下最根本、最重要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一个作家的创作道路,在文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当代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也是这样闯进报告文学天地里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学习写作,是从写短篇小说开始的。可是,在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只写了一篇小说。整理所写的报告文学,却能积成这样一本集子。”(《她有多少孩子·后记》)再加上未收在集内的,以及去年发表的《请爱他》《手眼神通》《科学与爱情》《李谷一与<乡恋>》(与邓加荣合作)《痴情》等,约有近三十万字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一些作品如《高山和平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调查》不啻是对新世纪报告文学的拯救,而且还从全面深刻地反映“三农”问题,作品的批判精神与作家的战士品格以及运用多种文体的表现形式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深刻度等方面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这个大家族中,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诸样式相比,起步最晚。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出现《赤都心史》、《饿乡纪程》、《暴风雨》、《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这些可以看作是报告文学的作品。而“报告文学”名称的正式引进与提出,则已是三十年代的事了。“左联”成立后号召开展“工农兵通信运动”,在1930年8月4日左联执委会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明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报告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而兴盛于三十年代,这个论点是为人们所公认了的。报告文学的研究工作者也定周恩来写的《旅欧通信》是我国报告文学早期的力作。不过我认为周恩来对我国报告文学发展的贡献却非始于《旅欧通信》,他赴欧留学之前,在天津领导学生运动时写的《警厅拘留记》和《检厅日录》就是毫不逊色于《旅欧通信》的报告文  相似文献   

18.
欧茨早期出版的《他们》为她获得了诸多荣誉,在书中她开始思考造成个体命运悲剧的原因,但欧茨并没有给予读者这方面的答案,而是提出了多种可能,引发读者思考。2004年,欧茨出版了自认为“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大瀑布》,文中欧茨对走出命运悲剧做出了回答,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价值观与伦理观。至此,欧茨开始回归“人性”母题,她所提出的观点及看法,对我国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宗文 《中华魂》2014,(14):24-27
6月28日上午,由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共同主办的“追梦者的歌吟——张锲文学创作65年”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张锲(1933.3—2014.1)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优秀的文学组织工作者和领导者,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全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等职。他自194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改革者》、中短篇小说集《爱情奏鸣曲及其他》、长诗《生命进行曲》、散文集《新潮集》和《寻找星球的结合点》等。长篇报告文学《热流》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改革者》获《当代》文学奖并拍成电影、话剧《主人》获《当代》文学奖。  相似文献   

20.
徐迟报告文学的创作生涯,已有四十多年了。他在中国报告文学早期园圃里就绽发了最初的花朵,那就是反映抗战初期淞沪战役的《大场之夜》以及《赫奇队长底被捕》。建国之后,他又留下了三本报告文学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哥德巴赫猜想》,还有未曾收集的《法国,一次春天的旅行》、《赵元极的画》等篇。如果说,徐迟在早期还是以诗作为主,偶一涉猎于报告文学领域,那么,建国以后他的文学生涯的一个主要方面,便是以报告文学来“充当这一历史时期的纪录员”(见《我们这时代的人·后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