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业和农村的长期发展,需要在创新的基础,形成一种具有合力作用的组合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民主政治是这种组合制度中三个最基本的单元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公有和土地经营权私有的有效结合,从而一方面防止了土地的兼并和集中,另一方面保证了“耕者有其田”这基本原则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克服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条件下,农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实现了农业制度的再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落实和巩固联产承包制、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政治上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体制改革对农村市场主体的成功塑造许经勇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是重构农村微观经济基础、增强农村微观经济活力,硬化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预算约束为目标的。即在改革日趋深化的过程中,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为突破口,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使每一个农户...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了以生产队所有制为基本的三级所有制,这种三級所有制形式和现在的农业生产力的水平是基本上相适应的。我們必須充分发揮这种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来促进农业生产高速度的发展。“三包一奖”制度是农村人民公社經营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地認識和貫彻“三包一奖”制度,对于提高农村人民公社經营管理的水平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人認为农业生产大跃进了,“三包”沒有用了;有人認为采用了大协作和专业  相似文献   

4.
以市场取向为特征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80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就遍实行后,我国农业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产权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微观主体。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陆续放开了绝大部务农副产品购销与价格,使得农产品生产较早地面向了市场。田庸置疑,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尤真是农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是先行了一步。但随着农村微观经济纲织的重新构造,接踵而来必然要求把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为农民进入市场铺平道路上。值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 ,无疑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必然结果。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发点的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 ,说到底 ,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其目的是把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细胞 ,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 ,成为能够对市场供求与价格变化作出及时而又灵敏反应的市场主体。没有这样的市场主体 ,就谈不上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由于我国传统的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改革,是以改土地集体经营为家庭联产承包制为突破口而全面展开的。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是制度创新。新的土地制度实行二十年来,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新一轮的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必要条件。第一,现行土地制度的长期性问题。“长期性”不是凭空想象的,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具体地讲,是由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由于粮食问题、工业化水平问题、人口问题等方面的制约,农村生产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正发生着一项重大的改革,这就是取消粮食的统购统销的体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优两高”农业。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为条件。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前提,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则是它的目标。可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从辩证的角度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科学地认识和指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重大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自铎 《学术界》2001,(2):12-16
一、从农业两个飞跃间的关系看推进第二个飞跃的必然性   1 990年邓小平在谈论农业问题时明确提出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 ,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 ,是废除人民公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 ,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 ,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 ,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1〕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战略构想 ,相互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因果关系 ,并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确立家庭联产承包制…  相似文献   

9.
一、两大突破带来农村繁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首先滥觞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有一位社会科学家说过:小小的安徽风阳县,两件事震动全国:一是朱元璋农民起义,建立起大明王朝;二是小岗村生产队首创的农业“大包干”,逐步演化为全国农业主要经济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村改革使全国农村经济焕发了勃勃生机,带动了全国国民经济状况的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制以来,土地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模糊,承包权不稳,使用权不活”。这是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如下粗浅的看法。 明确所有权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 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通过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下同)的分离,有效地改变了人民公社旧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克服了生产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的严重弊端,使农村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农村人民公社經营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农村人民公社的經营管理工作,是值得重視的一个問題。我国农村在实现集体化,特別是在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农业生产有了很大提高,集体經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集体經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把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仍然是摆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制度、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内部推力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外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这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通过使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提高和新型农业生产要素进入粮食生产领域以及粮食生产宏观条件改善而对粮食生产安全具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使粮食用地减少、资本外流和劳动力结构失衡而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建立促使粮农收益长期持续增长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业规模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的产物。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农业规模经营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通过由家庭联产承包制启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扬弃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统一经营、极端平均主义分配僵化模式的基础上,农户家庭成了土地经营的基层单位。在“均田承包”土地的基础上,随着农户的分化,地块面积也在缩小。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尽管已经历了十多个春秋,经济界为之撰写了数以千万计的文章。但是,对于农村这一巨大变革,实践上还有许多棘手问题未解决,理论上尚有许多方面需要继续探索,“第一步改革”没有完结,例如双层经营体制问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从政策上讲,对双层经营体制的确认几乎与家庭联产承包刷的普及同步。1982年我国农村95%以上的生产队已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紧接着的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便把这一制度概括为“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明确指出完善这一体制的关键是“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从此,“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便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根本制度被确定下来。但是,政策意向是一回事,实践运动又是另一回事。八年来双层经营体制在相当多的村子并未付诸实施,或是只得到部分的实施。围绕双  相似文献   

15.
(一)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以废除“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化模式、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的。这一步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实现由高度集中统一的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如何把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并给予科学的回答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剖析作为传统的农村微观经济形式——农村人民公社形成的理论基础。50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展的农业合作化与农村人民公社化,是在生产力水平很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由于长时期以来,在决策指导思想上把商品经济排除于社会主义经济之外,更使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自给半自给状态。为了尽可能地提高产品自给性程度,每个农村人民公社都要求搞得全而又全,极大地限制着农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商品经济也就因此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的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既不是建立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不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农村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迫使农民必须思考如何把产品变成商品,改变粮食一口咬的生产格局,向粮、牧、企、产、加、销多元经济的  相似文献   

17.
一、农地股份合作制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我国对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内容是由原来集体统一经营的人民公社体制改变为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但是,改革初期所形成的双层经营体制,就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毕竟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形成的,一般情况是集体经济实力不足,社会化服务功能比较弱。再加上中国分家分业的习惯,随着家庭人口的变动,不少地方不得不对承包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问题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航程,但是目前却成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瓶颈,必须突破农村现有的制度和政策,维护农民的权益,开拓农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所谓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应当是指原来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各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经过改革演变而成的乡、村、组地域范围的经济组织。中央在《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中发(1983)1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人民公社原来的基本核算单位即生产队或大队,在实行联产承包以后,有的以统一经营为主,有的以分户经营为主。它们仍然是劳动群众  相似文献   

20.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使粮食稳定增长,靠的是政策、农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和资金的投入。农村经济体制是农业政策重要内容之一。建国以后,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合作以及人民公社化。1979年以后,对以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改革,从而普遍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经营土地的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