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印度现代著名作家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中“贱民”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这类较为独特的文学形象的分析,探寻“贱民”这一印度文学形象的悲剧性格和他们悲剧性命运形成的社会根源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没有外在“事实联系”的中印古典“韵”论并置在一起进行比较,其相同之处有四:一是对“韵”这个审美范畴“推尊之以为极致”;二是认为韵与味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三是对韵的内涵的理解基本相同;四是都运用比喻来言说。其歧异之处主要有二:一是各自的产生、来源不同;二是印度韵论对韵有更深层次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3.
英国法随殖民统治移植到印度并与传统印度法在开放性与封闭性、殖民属地法与传统属人法等万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英国殖民者主导下,通过曲解属人法,编纂属地法典,引用普通法原则等途径,英国法有效地融入到传统印度法文化的土壤中,并孕育形成了现代印度法。正是伴随着印度法文化的变革,西方的宪权观念扎根于印度社会,新型的民事、刑事法律体系及现代司法制度构建起来。这就奠定了印度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政治法律基础。这也是近现代印度法文化变革的一大成就,具有重大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梵文专家金克木在印度学领域倾注了毕生精力,他对印度佛经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一套系统的整理方案:编目一分类一解题一校注;对印度哲学的三分模式、因果问题、时空观念和阶段划分作了剖析,对印度美学的发展状况、基本阶段和核心理念进行了阐释。金克木对印度学的研究,不但拓展了印度学的研究视域,而且深化了人们对印度思想文化的理性认知,对目前的印度学研究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生存遭遇,奈保尔命中注定就是一个"旅行者"。奈保尔出生在文化杂糅的"旅行"途中,经历了英伦三岛的文化漂泊,遭遇了印度"故乡"的文化失落,最终被"抛"入到一种无根的生存状态,成为大地上的"旅行者"。  相似文献   

6.
对《印度之行》中的妇女形象,评论家的态度截然相反。有些人认为妇女体现了福斯特精心创造的“基督教人道主义者”的形象,有人却认为“福斯特经常把妇女视作敌人阵营中的一部分”。奎斯特小姐这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评论家对她较少关注甚至出现误读。本文从女性学角度出发,运用拉康,克里斯蒂娃的精神分析的理论,试图解读奎斯特小姐的形象背后所隐含的意义,揭示福斯特对女性世界的探索和他复杂的男性观。  相似文献   

7.
叶永烈 《社区》2012,(35):38-39
在美国旧金山硅谷.我很容易判断哪家住着印度人:只要从厨房的排烟器里排出一股咖喱味儿,那一家准是印度人。咖喱,已经成了印度饮食文化的符号。在印度,差不多每一家餐馆都飘着一股咖喱味儿,每一道菜都要加一点咖喱,诸如咖喱鸡、咖喱鱼、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汤直至咖喱饭。  相似文献   

8.
种姓歧视是印度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来源于奴隶社会的种族征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制度,在现代印度,尽管已经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由于印度教的深刻影响,种姓不平等仍广泛存在于印度社会,成为影响印度社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比较与归纳相结合、纵向考察与横向剖析相渗透的笔法,系统探讨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中两位举足轻重的领导人甘地和尼赫鲁,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目标问题和印度民族民主运动方法问题上的分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轨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界围绕如何界定印度教徒身份、印度教徒身份是古已有之还是殖民知识体系的现代建构等问题的争论不断。尝试在长时段历史视野下,探讨对Hindu身份的不同理解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这包括殖民前的印度波斯语史书、梵语和地方语言的历史书写以及殖民史学、民族主义史学,以及印度独立后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达利特史学。印度在殖民前已经形成了将族群身份与历史挂钩的书写模式以及一种由上层知识精英界定的“印度教徒”身份。殖民史学和民族主义史学进一步确立了“印度教徒民族”身份和以印度教徒共同体为重要主体的民族史书写模式,但也因为推崇种姓制度而引发低种姓思想家的批判,形成了与印度教徒民族身份和民族史对立的达利特大众身份和达利特史学。  相似文献   

11.
鸦片传入我国前后——兼谈“鸦片”一词的来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鸦片(罂粟)是在公元7、8世纪由印度传入我国,而不是清道光年间由英国人传来。从历史和语言上详细分析了“鸦片”一词以及“阿片”、“阿芙蓉”、“雅片”和“亚片”等几个外来音译名的来历。  相似文献   

12.
印度经济扫描韦章尧印度自1991年6月由国大党新领袖拉奥组阁任总理以来,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里,以商品、资本、人员自由流动为特点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发达国家近几年对印度的投资是颇认真的,实际到位额与契约的比例在50%左右,目前印度几乎各个工业...  相似文献   

13.
大象的步态:印度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健 《今日南国》2008,(6):50-53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印度领土广阔,人口众多,服饰色彩斑斓,女性婀娜多姿,男性刚毅深沉。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印度的早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新旧德里风格完全不同,泰姬陵的伊斯兰教色彩浓重。瓦拉纳西恒河沿岸是印度佛教胜地;印度电影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两亩地》、《流浪者》和《魂归故里》等电影是传世经典:印度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软件设计师;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印度是相邻的文明古国,两国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共性,这些共性源白两国的地理幅员、人口规模和悠久历史。西藏地区位于汉文化和印度文化之间,汉人和印度人在与藏人交往时显示出不同的态度,这与中国和印度两种文明的特征和两个社会的不同性质有关。在文明的传播过程中,汉文化的传播与印度梵文化的传播也有各自的特点。文章最后就汉人、藏人和日本社会对源白印度的佛教采取的不同的接受方式,探讨了各自社会文化传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印度的历史和文化都独具特色。历史上印度人民屡遭外辱,印度国土分多合少,印度文化兼具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这些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造就了印度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从整体上看,印度文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点:博大的文化包容性和软弱的政治整合性。  相似文献   

16.
印度剪影     
印度剪影林涛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印度的风土人情、建筑艺术……无不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令远道而来的各国游客,感觉仿佛进人了一个神秘的世界。神牛和蛇走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交通繁忙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  相似文献   

17.
黄建如 《社区》2014,(30):58-59
每年的9月5日,是印度的教师节。去年我在印度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受印度斯瑞郎姆学校的邀请,有幸参加了学校的教师节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8.
海德拉巴土邦是印度殖民地时期最大的土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其建立于18世纪中叶,是英国殖民者的藩属,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追随英国。农业是土邦的支柱产业,工业门类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20世纪初、中叶,工业化进程有了发展。尼扎姆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在国大党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土邦内的民主运动蓬勃发展,人民起义不断发生,为维护印度统一发挥了历史作用。1948年9月,印度军队占领海德拉巴土邦,使之成为印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殖民地时期印度社会世俗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教种姓制度是印度传统社会的主体构架形式,是集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级为一体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压迫性社会隔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贱民阶层和妇女备受歧视和压迫。印度社会世俗化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贱民问题和妇女问题。英国殖民者所进行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启动了印度的社会世俗化进程。印度的民族运动将这一进程推向深入。殖民地时期,贱民和妇女在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逐渐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印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模式多样,传统与现代并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政党林立,实行议会民主政体,独立后一步步实践了多元主义理论。在民主逐步扩大的同时印度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政治混乱与社会不稳定。多元主义的优点与局限性在印度表现得极为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