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良骏 《南都学坛》2005,25(4):50-52
王璞的短篇小说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它不太注意故事的完整,而着重表现一种意绪、一种情调,有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息和沧桑感,文字也比较考究。她以自己的坎坷经历为基点,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巧妙构思作品,反映了恋爱与婚姻中的幸与不幸。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处境之一的孤独话题,从来不乏探讨者与追问者。王安忆是其中对之进行持续真诚关注和全程深度表达的极少数作家之一。本文从“人与人的隔绝”、“人与城的对峙”、“溯源与寻根:孤独之因与彼岸之路”三个方面为王安忆对孤独主题的深度把握作勾勒式描述与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3.
纵观孙犁前后期小说文本,其叙述话语发生了巨大转变.叙述视角上,前期小说采用的是全知全能式叙述视角和人物式视角的交互结合,后期转而采用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叙述时间方面,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省略幅度的增大、描写停顿转变为评论停顿及后期小说的重复叙述倾向.引起孙犁小说文本叙述话语的转变有诸多复杂的原因,既有时代方面的因素,也有作家主观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碧华作为当今炙手可热的畅销小说作家,她的小说无论在宣传推销方面还是在电影改编方面都非常成功,在通俗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但各界对她的评价不一一,有人说她的作品低劣不堪,也有人说她的作品带有丰富的寄寓性,“是一般言情小说所不能比拟的”。她小说中的情境多是孤寂冷清的,人物多陷于孤独的人生困境,充满了生命存在的孤独感。李碧华...  相似文献   

5.
整个20世纪,由于人类物质家园的毁坏和精神家园的失落,孤独几乎成了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一个主题。作为众多关注、探讨孤独主题的作家之一,王安忆小说中的孤独是对普遍生态的感悟,其中饱含着理解与悲悯,在孤独的表现和探讨中对人的生存环境、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批判,对人性本质作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思考。以王安忆的几部作品为例,从"生存的孤独"、"情感的孤独"和"困惑中的探索"三个方面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可以体会出其中传达的孤独感以及作者为摆脱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关注国民精神状态是《呐喊》、《彷徨》大多数小说叙事的焦点。对大众无法救赎的灵魂 ,鲁迅表现了一种近乎绝望的沉痛 ;先驱们“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剧 ,使鲁迅感到了置身于荒原的孤单。这种荒原意识既与鲁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更与他早期的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7.
两次生命的放逐经验,给香港作家陶然带来身份认同的困惑和焦虑.写作成为他转移和释放焦虑的最好方式,从而建立起自我的身份归属和生存安全感.不管是物质层面的生存,还是精神层面的存在,陶然融合自身的放逐遭遇和移民的辛酸,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畸变,凸现新移民的生存体验和身份焦虑,并形成了个人化的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是一个极其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并着力挖掘人的心理感受的作家。孤独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一再凸显,并当作人的一种普遍而根本的生存困境加以表现。如今的王安忆书写越来越从容,孤独已成为她笔下不用刻意彰显的潜意识,在对孤独的承担中折射出她对生命的领悟。  相似文献   

9.
林纾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清末停滞凝固的小说艺术模式,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是近代较早有意识地借鉴西方小说艺术的作家,大大拓宽了爱情小说的艺术领域.其独具特色的"技击小说"为后世的武侠小说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经验.他的小说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但部分作品堪称文言小说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
《过客》是鲁迅文学创作生涯中的唯一一部诗剧,其体裁独具一格。现代诗剧《过客》内在的核心结构是作者的意念,鲁迅本人的强烈意念取代了戏剧情节与戏剧冲突,成为结构全文的核心;同时,结合鲁迅创作《野草》的时代背景,可以发现诗剧《过客》的语言形式与象征系统也是独异众人的,《过客》的语言形式是一种诗语与剧语的结合;而《过客》的象征系统则体现了鲁迅孤独战士的精神特质,将这一时期鲁迅的心路历程通过独具一格的意象折射在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1.
温奉桥  李萌羽 《东方论坛》2006,(3):31-36,52
诗情小说构成了王蒙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国诗化小说的当代发展和衍化形态。王蒙诗情小说创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审美品格上,它们是“梦”与“诗”的产物,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在艺术形式上,则呈现出“心灵故事”和“复调”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科学在小说《白银时代》只是一个隐喻,那么在《青铜时代》,科学则成了小说的主题。科学在王小波的小说里有着非凡意义,科学不只是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自救,而且,超功利地思想还是科学家生命的存在方式。与传统文化人的“道德”、“天下”不同,王小波更注重知识分子在思维领域的创造。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短篇小说的叙事伦理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方面,海明威精心选择其短篇小说的叙事主题和内容,在表现生活虚无与无奈的同时,也肯定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海明威选择非人格化叙事,让读者产生信任感,并邀请读者自己思考和判断。同时,他也会在叙述中进行某种程度的叙述干预,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和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重点考察了王蒙小说所展现的文学空间形态及其性质,探讨王蒙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运用现代主义的意识流交错手法,持续地尝试融合新的技巧,将行为的因果关系消失于无形,把时间还原为空间.刻意地回避传统的叙事结构,开创出新的叙事方式.同时该文还论述了王蒙小说中所隐涵着的"分离-考验-回归"和"走路"等原型类型,分析了前者在叙事结构和塑造艺术形象上所起的"祭仪"作用,后者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了王蒙小说在艺术创新过程中的独特性,重新审视了王蒙的反思作品的艺术特征及贡献,并进行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王蒙不仅坚持着鲁迅所开拓的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的现实主义道路,而且还继承了鲁迅的现代文化观念,十分讲究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郁达夫对自己“感情强烈”、“自叙色彩浓郁”的小说怀有激赏之情,但他终于没有在自己身边停留下来。王蒙也没有在“八千里”、“三十年”中止步,他追求更广阔的现实世界,描绘出不少贴近现实人生的美好图画。写小说“很像古代陶潜、李商隐写诗”的废名,他与众不同的小说风格,经过时间的淘洗和过滤,在王蒙身上终于扎下了根并得到独特的发展。如果说废名与王蒙的创作主要是小同中有大异的话,那么沈从文与王蒙的创作便主要是小异中有大同了  相似文献   

16.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早期写的有关"爱"与"美"的小说价值在评论界早已认可,但从艺术的直觉性来分析其早期小说却寥寥无几.其实王统照在早期凭着自己一时的直觉,所写的这些珍贵的作品,从西方理论家"直觉"的角度来分析,有着独特的价值所在,这就是小说所具有的审美情愫和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7.
欧·亨利短篇小说以人性作为主题,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欧·亨利小说一方面歌颂人性美,一方面批判违反人性的假丑恶。在这些表现人性主题的篇章中,作家把二者巧妙地揉和在一起,两者映衬,强烈对照,使作品显示出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种族沟通,对于劳伦斯来说不仅仅意味着与其他民族关系的重建,更意味着人类完整性的重建,在与其他种族的沟通中恢复自身的活力;然而劳伦斯并没有忽略种族差异所造成的仇恨和复仇。文章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以上两个方面内容,并结合劳伦斯个人的流亡,可得出以下结论:一、身为白人作家的劳伦斯反对西方工业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扩张;二、劳伦斯认为实现种族沟通必须忠实于"地之灵"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王小波的小说大多以黑色幽默风格表现20世纪那个黑暗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失去自由的生存状态,显示无知统治有知的社会秩序的极其荒诞与可笑,具有很强的政治反思与文化批判的意义.但他局限于个体人生经验的思维方式,由此而来的人物结构的二元对立模式,又造成他的反乌托邦小说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