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加琼 《职业时空》2008,4(6):14-14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环境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永红 《职业》2012,(6):130
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江苏省教育厅于1993年建立了江苏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制度。一百多所院校也相继组织学生参加这一考试。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训课,首先要侧重于基础常识、根本操作的练习,至于更加专业的知识及硬件保护实训课学时少,要求掌握的难度也不高,使得课堂教学落后于社会的需要。要从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训教育本身,要培育学生成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梁江 《职业》2009,(3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必修课,涉及面非常大,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入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高校开设最为普遍的一门课程,其所阐述的内容是一些基础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高职高专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更倾向于实际操作.掌握了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对计算机进行深入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把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用计算机来实现,如财会电算化等,最终实现信息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基础是一切信息数字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如何上好《计算机基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桂芬 《职业》2008,(5):37
<计算机基础>课是技术学院各个专业学生的公共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对于如何上好<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胡冰 《职业》2011,(8):54-55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中、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必修的一门计算机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计算机基本应用的水平,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化社会要求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职高专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信息系统管理、开发、测试、维护方面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进入高职高专学校的时间较之其他专业课程要晚,教学经验积累不足,而且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术更新快,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探讨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应基于课程建设和教师的教法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专业具有技术性强、知识更新快、就业分散的特点,跟普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除了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应具有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求学生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逐步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中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途径,建立完整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游鑫 《职业时空》2010,6(5):128-129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教与学脱节的现象是比较严重和普遍的,建立在业务流程再造思想上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流程优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丁晓香  赵静宇 《职业》2008,(36):36-36
<正>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的一门必修课,主要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 促进计算机专业模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翠媛  任岩 《职业时空》2008,4(4):54-54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应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这种技能型人才又是建立在“职业”与“技术”基础之上的,所以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更应注重“职业”与“技术”相结合。计算机专业是当今社会最为普及的专业,办好这一专业,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院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院计算机信息工程系结合自身实际,在教学改革上作了大胆尝试,积极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实施模块化教学研究,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混合式学习是传统课堂和网络技术结合的一种学习,是对传统课堂和网络化学习的提升,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全国大部分高校必开的课。在昌吉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几乎是所有专业必开的一门通识课,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普及,该课程也要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方式,以应对当前大班授课所面对的学生具备知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问题,同时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人们学习、生产、生活的高效能工具后,计算机专业的设置进入到中职学校的课程建设之中。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为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打好基础。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因而,本文就中职计算机教师专业能力的组成要素与效用进行分析,力图在中职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养成中查遗补缺。  相似文献   

14.
方春芳 《职业》2017,(10):115-116
技校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为教学目的.但是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存在很多误区,技校教育应该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误区,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技校学生应该如何学好计算机知识,旨在为我国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旭华 《职业》2008,(23):36-37
<正>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课的开设现已遍及各个专业,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计算机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李海燕 《职业》2011,(9):61-62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明确了这个目标,才不至于出现社会急需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又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7.
吴芳 《职业》2012,(12):92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技校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而言,它与其他传统科目不同,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技校生的生源也日趋复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基于这些特点,笔者学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在确保教学进度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素质差异,实施有差别的分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贾殿燕 《职业》2011,(30):118-120
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高低,必将对其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基于高职这一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全国各高职院校在非计算机专业中都加强了计算机应用的教育,以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钮燕 《职业》2016,(23):26-27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南通工贸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的重点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就业形势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将课堂教学内容搬到实践操作中,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实现"为就业而学,为就业而做,为就业而教",以"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为教学理念.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应根据职业实践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采用一体化教学法,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于喆 《现代妇女》2014,(11):278-278
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掌握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同时它也为学校的选修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增添了色彩。通过长时间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研究,针对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问题,探索一个最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较大程度的调动大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各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