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广州文化对“新时期广州人精神“的铸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朝霞 《探求》2004,(4):17-20
广州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在反映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成就中,形成了贯穿古今、融汇中西、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城市文化.广州文化中的"羊文化"、"洋文化"、"花文化"、"食文化"和"商文化",从根本上铸就了具有"开放兼容"、"开拓进取"、"敢为人先"、"追求美好"、"拼搏务实"、"诚实守信"等特征的"新时期广州人精神",也就是"羊"洋"得意,"华"(通"花")而务"实"(通"食").  相似文献   

2.
北方口语中的"等"类话语标记包括"等"、"你等"、"等到"、"你等到"、"赶"、"你赶"等。话语标记"等"是由动词"等"虚化而来的,它经常与"你"、"到"等连用,因此"你等、等到、你等到"都演变为话语标记。同样,话语标记"赶"由动词"赶"虚化而来,由于经常与"你"连用,"你赶"也演变为话语标记。由于"等"、"赶"等话语标记功能相同,因此统称为"等"类话语标记。"等"类话语标记具有元语用功能、话题转接功能和语篇衔接功能,表现了说话人组织话语顺序的元语用意识。我们还把自然口语中的"等"类话语标记与书面语中的话题转接标记"至于"进行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及分布上的细微差别,认为造成差别的原因在于适用语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艺术讲究"气韵"、"气脉"、"气骨"、"气象",讲究"风气"、"意气"、"神气"、"逸气"。并将"气"纳入艺术美学范畴,成为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艺术的中"气"与"空白"经营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特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也在积极参与着艺术创造,而且发挥着奇特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一、"透风漏目"的虚实处理、"借景移光"的整体留白、"烘云托月"的蓄势铺垫、"取法自然"的借景抒情等都是这种空白运用。  相似文献   

4.
李桂奎 《唐都学刊》2007,23(5):86-90
在传统"五色"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容貌描写通常与"五常"、"五脏"、"五性"等"五数"观念形成意义链接,从而富有"五色"修辞性蕴含。具体说来,与仁、礼、信、义、智等"五常"德性对应下,古代小说容貌描写中的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常色"往往拥有某种德性象征意蕴,成为"德之色"。同时,在中医"五色诊"原理的制约下,古代小说关于人物的"五色"容貌描写有时又是"五脏"病象的外在投摄,成为"病之颜"。另外,古代小说关于人物的"五色"容貌描写还与喜、怒、欲、惧、忧等"五性"情状的外显发生某种程度的勾连,成为"情之彩"。  相似文献   

5.
李丽华 《求是学刊》2008,35(2):19-24
儒家和谐思想对于整合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促进群体关系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基本理念主要反映在儒家以"尊礼素仁"、"和而不同"、"中节平适"为主的人与人和谐的思想上:而儒家"等级责贱"、"长幼有差"、"各得其宜"、.各安其分"、"明分使群"、"义分则和"、"亲民爱民"、"惠民教民"等理念则大致体现了儒家关于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整合的具体理念.  相似文献   

6.
葛荣晋 《唐都学刊》2007,23(6):25-32
根据老子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价值观,从"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七方面,全面揭示了道家的"上善若水"理想人格的社会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它对于塑造现代理想人格和智慧人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征稿简则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ISSN1674-0408.CN44-1462/Z)。常设栏目有"经济与文化"、"社区教育与管理"、"国学教育研究"、"生物与环境"、"高职研究"、"教育教学"、"科学技术"、"思想政治"、"学术随笔"等,欢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8.
杜武征 《创新》2019,13(1):42-52
"生"本体这一古来中华民族的优秀外交哲学传统贯穿着现当代中国外交理论和政策的各方面。就何为"生"的外交哲学意蕴而言,合作为"生"、共赢为"生"、和平为"生";就"生"为何的外交哲学探问而言,"生"为自主、"生"为相通、"生"为共处;就本是"生"的外交哲学诠释而言,共商之本是"生"、共建之本是"生"、共享之本是"生";就"生"是本的外交哲学确证而言,"生"是关系之本、"生"是交往之本、"生"是外交之本。  相似文献   

9.
韩高年 《学习与探索》2003,10(5):109-111
以文学成熟时代的眼光看"谣"、"谚"、"歌",它们与诗无大的不同。因为成熟的诗歌,只凸现文本。但无论从语源学的角度,还是从传世文献的记载出发去考察,都会发现,先秦时期"诗"的概念与"谣"、"谚"、"歌"有很大的差别,而与"颂"十分接近。按产生顺序来说,先有谣、谚、歌、颂,然后才有"诗"。因为"诗"有"志"、"持"二义,所以又有主"志"之诗与主"颂"之诗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的"诗"亡,然后有"辞"的出现。从这些概念的分合中可以看出,先秦诗歌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谣、谚、歌———诗(志、颂)———辞"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新理学之人生四境界理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与方东美生命哲学之人生六境界理论--"行能的人"、"创造行能的人"、"知识合理的人"、"符号人"、"道德人"、"宗教人",二者虽在划分标准、具体内容等方面各具特色,但因其同样作为中国现代人文主义者,其境界理论又在划分层次、最高境界理想等方面具备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徐玮光 《社会》2004,(12):55-59
一 在经济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历史上南朝时期寺庙所经营的当铺视为我国典当业的开端。以后,虽然历朝历代对典当机构有不同的称呼,如"押店"、"质库"、"质肆"、"解库"、"长生库"、"当铺"、"典当铺"等,但其基本的性质是一样的。在我国传统的乡镇社会中,典当业一般规模较小,过去多被称之为"小押典"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道"的语义内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儒家著作中"道"的阐释,对于深化孔子思想的研究以及诠释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道学说极具重要价值.儒家经典文献<论语>是集中孔子思想主张的重要典籍,其中,孔子论及"道"的地方多达90次,且与"君子"、"天下邦国"、"德与仁"、"义"、"礼"等诸多概念相联系,也是指导和衡量这诸多后者的准则.结合<史记·孔子世家>、<礼记>、<淮南子>等史料中有关孔子"行道"的记载可见,前人"忠恕观"、"仁、义观"、"自然规律观"、"统治工具观"等对孔子"道"的解释偏于狭隘,不利于对孔子"道"之丰富内涵的体认和诠释.  相似文献   

13.
千面巴黎     
法国首都巴黎被人们冠以许多美称,如"花都"、"服装之都"、"香水之都",还有"购物天堂巴黎"、"摩登巴黎"、"美食之都巴黎"、"水上巴黎"、"旅游巴黎"、"文物巴黎"和"花园巴黎"等等.也有许多以巴黎为背景的名著,如《巴黎圣母院》、《人间喜剧》、《萌芽》等,从不同角度刻画了巴黎的社会状况和各阶层人民生活.巴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美丽古城,也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策源地,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诞生地.巴黎还拥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如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凡尔赛宫等等.总之,巴黎是一个令全世界心驰神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5):14-18
提出"中国梦"的"文化复兴"意蕴,是因为文化复兴是整个文明复兴的内驱力,而且文明发展对当前文化复兴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特征"与"中国梦"的特质有内在一致性,比如"推行王道、天下一统"与"中国梦"复兴统一内涵的一致性;"协和万邦、走向共赢"与"中国梦"世界眼光的一致性;"身心一体、通达天下"与"中国梦"、"个人梦"相互关联的一致性;"生命延续、文化传承"与"中国梦"不懈追求的一致性。从传统文化角度强调"中国梦"特质有重要价值,一是激发"中国梦"的文化寻根意义,二是凸显"中国梦"的文化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潮老妈     
正老妈年纪大了,但思想并不老。对一些新潮的词儿和新潮的事儿,很是感兴趣。"酷"、"顶"、"月光族"、"钻石王老五"、"粉丝",这些新潮的词儿,老妈一应俱知。她还时常关心国家大事,"和谐社会"、"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都能讲出些见解和感受来。"世博会"、"世界杯"、"低碳生活",也知道是个啥。老妈说话很逗,"东西"总是说成"东东","我"说成"偶","很好"说成"大好"。说得满脸生趣,家庭融乐。兴致好的时候,还哼上几句李宇舂的新歌,  相似文献   

16.
《青岛画报》2011,(8):79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总体规划方案近日出台,该规划统筹了办园需求和后续利用,结合水库、河流、山地、林地等自然空间要素,形成了"轴七片"的总体空间格局。该规划从"尊重绿色世园"、"汇聚世界文明"、"赞叹生态精彩"、"创造青岛"未来四个领域对世园会主题进行思考,总体布局可概括为:"天女散花"、"天水地池"、"七彩飘带"。  相似文献   

17.
张正学 《求是学刊》2014,41(6):134-141
"变"原本是"画","变相"与"变文"不过是它的"相"与"文"而已。"变"应该原产于"西域",向东传入中土甚而日本,向西(或者说"南")传入印度、狮子国等"佛国"。"变"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固有的绘画和文学的营养,演变出流行南亚、中亚,特别是东亚的"变"、"变相"、"变文"形式。"变"与"变相"估计东晋初年即已诞生,成熟因而具有独立文体品格的"变文"的出现可能要晚些,但仍有可能在北魏时期就诞生了。"变"之"相"与"文"是互相配合的,但"转"之"变"是"文主相辅"的,而壁画等非"转"之"变"则几乎都是"相主文辅"的。  相似文献   

18.
《孔学堂》2017,(3)
在古代中国,"五行"是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重要范畴,"五常"(亦称"五行")是贯通人道(人伦世界)的大经大法。董仲舒将人道之"五行",由仁、义、礼、智、圣改造为仁、义、礼、智、信,并从道德本原论的角度论证伦理道德的"三纲""五常",将其概括为"五常之道",最终建立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体系("名教纲常")。自西周以至明清,国家、社会、个人都在提倡"五常"、遵守"五常"、奉行"五常"。对于"五常",应该进行"实事求是"的理性审视,应该进行"与时俱进"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治安管理处罚法>能够有效地贯彻实施和正确执行,应当对治安处罚法中相关概念的具体内容作出明确的定义."减轻处罚"、"情节较轻"、"情节较重"、"情节严重"、"情节恶劣"、"较大"等应有明确的量的界定.治安处罚法对违法情节虽然没有作出"量性"定义,但是对违法情节较轻、较重、严重和恶劣等处罚却做了明确的规定.立法在对自由裁量权过大进行限制的同时,又对自由裁量权可能被滥用保留了空间.没有量的界限,不仅导致违法与犯罪界限模糊,而且为一些人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提供了条件,执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就不能避免.情节"量化"既便于执法者操作,也便于人民监督,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武振玉  梁浩 《求是学刊》2013,40(5):149-154
殷周金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并见现象,为探讨上古汉语实词虚化提供了很好的参证语料。从词义虚化的路线看,有经历了"动词→介词→连词"发展过程的,如"暨"、"及"、"以"、"用";有经历了"动词→介词"发展过程的,如"于"、"在"、"从";有经历了"动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咸";有经历了"动词→时间副词→关联副词"发展过程的,如"既";有经历了"动词→范围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具";有经历了"动词→频率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復";有经历了"否定动词→否定副词"发展过程的,如"亡"、"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