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它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能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孜孜不倦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扣人心弦的开场白、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谐融洽的氛围、恰当的比喻、合理的类比、数学的应用、数学的美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学的调查研究,指出农村中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在着“底气不足、缺乏信心”的现象,这种情形不仅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教,也妨害了学生的学.因此,文章提请农村教育工作者注意:一、自信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份,培养学生的自信是促进他们自我激励,不断获取进步的保证;二、自信是开掘个体潜能之矿的镐钎;三、自信是学生离开校园以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四、自信心的建立有助于自尊、有利于竞争、有益于平等;五、应恰当地利用教师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生物教学中,采用“导学法”,引导学生探索、观察、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一、有效设问,引导探索  引导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恰当的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进行有效设问,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总结规律。例如:讲授心脏结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心脏模型,从简单问题着手设问:心脏有几个腔 ?学生很容易答出“四个腔”。再进一步设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四个腔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尖瓣、三…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兴趣,使学生乐学;导学法,使学生会学;导教法,有助于学生学习;导设问,以启迪学生思维;导小结,以巩固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有效的提问,是学生认知极性的推动力;有助于教师获得教和学的反馈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感,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和实践.提问是多渠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其中重要的环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了七种提问方式,即:概念型、判断型、比较型、分析型、推理型、综合型、发散型.七种类型各有千秋,有的一种提问类型有益于几种思维形式的训练;有的一种思维形式的培养有赖于几种提问类型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数学实验是一种教学活动,是对数学发现过程的体验.数学实验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源泉;能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有助于巩固数学知识,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美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同样,良好的开篇也是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作文开头方法很多,如开门见山法、对比法、引用法、比喻法、排比法、设问法、悬念法等等.但一篇优秀的应试作文,最好是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写记叙文则开篇点题,将中心思想和盘托出;写议论文则点明论点,让人明了所持观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小学作文是对学生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思维的综合训练;也是对小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评价。学生写好习作,不仅要求锤炼语句,安排结构、提炼主题,还要恰当地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已从“知识的传授”转型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上。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巧妙设问,激活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一步步质疑——析疑——释疑息息相关。可以说,语文课堂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足一门艺术。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考量。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些什么、如何做的暗示,包括设问、发问、候答、叫答、理答等环节。设问与发问要合理确定问题的层次与类型,表达清晰,问题少而精;候答要给与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叫答要保证每个学生有尽量多且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理答要恰当评价,并采用发展性理答方式。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8,(19):56-57
木屑即锯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花卉原料。木屑养花的好处是:1.木屑疏松透气、渗水性强、能保持水分、排水性能好;2.木屑能中和土壤的酸碱度;3.木屑培育出的盆花,枝繁叶茂,花香色艳;4.木屑清洁卫生,使用也十分方便;5.木屑重量轻,养花搬动方便,很适合老年人养花和城市楼台养花。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高深的教学艺术。它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唤起学生注意、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更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访谈中三位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只有选取具有合作价值的教学内容,合作学习才具有实在意义;合作小组的搭建应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恰当地进行分组,能让学生们在合作时充分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时间把握要有度并要对合作学习情况做出有效的评价。为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们应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用扎实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略独立思考.学生应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保障.此外。合作学习应与冲突或竞争共存。让学生们的思想火花相互碰撞。形成良性竞争。教学中合作学习取得的成效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用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职高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是毋庸讳言的事实,具体到职高语文学习上。许多学生表现出写作方面的困难——当笔者布置学生完成一篇600的作文时.许多学生愁眉苦脸,迟迟难以动笔。作文课结束后收上学生的习作,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在一个近50人的班级中,能按时完成、结构完整、基本符合字数要求的同学只占全班的10%:能勉强按时写完.但字数明显少于要求的也只有30%;还有近60%的学生不能写出一篇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章。大多只写了一二百字,个别学生只开了一个头就不知如何往下写了……那些完成了的习作。质量也并不高,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一种内部冲力。因此,培养情感,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创设情境,迂回设问就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不从正面直接设问,而从其侧面或其它事物上“引渡”到正题的方法。虽是同一问题,但因转换了角度,迂回设问,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如果直接向学生提出“既然诸葛亮知道周瑜的阴谋,为什么不揭穿他?”老师不做任何提示,学生是不可能马上回答出来的;如果教师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教学效果就不理想。此时,教师进行…  相似文献   

16.
鸡蛋孵化时.小鸡将出,在壳内吮声,谓之“啐”;母鸡为助其出而同时啮壳.称为“啄”。佛家以“啐啄同时.瓜熟蒂落”比喻主观的探求与外力干预两相吻合时,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佛家修行中所崇尚的这种境界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正好相通。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如果适时、恰当、因势,就能引领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误会原是小说、影视和戏剧作品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作品中的人物一方误会另一方或双方互相产生误会,构成矛盾冲突,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并运用这种手法.因为,“误会”中饱含着一种有效的“激活机制”.语文教学中“误会”法的应用,主要是建立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艺术地设计出教学中的“误会点”,在恰当的时机运用,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会”,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展开讨论、争辩,甚至于研究,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进而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外语界巳普遍认为,只教会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等知识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解这门语言,也不能保证学生能恰当地在一定化氛围内使用这门语言。实践证明: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一门语言,必须具备以下两类实际知识:一、有关语言本身的结构/体系方面的知识,即所谓的“语言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这三个方面的实际知识;二、与该语言有关的各种社会、历史、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包括各种“非语言的”或“超语言的”交际知识及交际规则。语言的使用只有兼备上述两种知识,才能充分、完整地发挥语言的化交际功能。化导入与外语教学,一个早巳是老生常谈的课题,一个依然具有相当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儿时,老师告诉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我们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读书,吸取知识;大学时代.作为中文系的一名学子,教授告诉我,读书是一个有知识人做学问的基本功.是一个文化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步人工作岗位后。长者告诉我,知识不屈从于财富.也不屈从于权势.拥有知识的人却能让人由衷折服。读书,能使人通晓古今,高瞻远瞩:读书。能使人洞明世事,虚怀若谷。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与疑从来就有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清代学者刘开也说:“问与学,相辅而相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设问置疑,那么就会激起学生求索的兴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思索中顿开茅塞。因此,设问置疑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阅读教学中促进思维训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办法。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阅读的基本规律,在从整体到部分又到整体的过程中,精心设疑置问,让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人手,深入细研文章的各个部分内容,又以此加深课文的整体理解,促使学生在这复杂的阅读中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沿着理解——探索——发挥的路子逐步登上智力发展的高峰。这种设问置疑,可分别按阅读的三个阶段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疑问:即引读性的设问、探索性的设问和发散性思维的设问。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设问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问置疑,激思促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