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大而虑周,是刘勰《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显著特点.就其文体论与创作论关系而言,正是在论列了各类文体的特性及其发展演变和大量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刘勰构筑了较完整的创作论体系,两部分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创作论中不少理论,也可在文体论中看到其理论萌芽或相关的阐发.基于上述特点,本文试图主要联系文体论,对刘勰“风骨”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勰的文学批评理论是他整个文艺思想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刘勰的创作理论就富有批判战斗精神,对于当时的淫靡文风和不合于刘勰文学观的作家作品——加以指斥贬駁。同时,又因为他的创作论是在对各代的创作经验和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分析、评论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因而这个创作论的本身就含有批评论的意义,可以从文学批评的角度上进行研究。其次,更重要的是,刘勰很知道文学批评的  相似文献   

3.
《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刘勰在详尽地论述了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和特点时,首先就谈神思,可见,《神思》篇在整个创作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范文澜同志说,《神思》“为提洁纲维之言。”(《文心雕龙注》)是深知作者之用心的。从《神思》篇的内容来看,可说是一篇创作论概论,创作上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几乎都有所论及,而且不乏精辟的见解,因此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认为是“研究刘勰整个创作论体系的一把钥匙。”(《文心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心雕龙》的《养气》篇,属创作论。在这里,刘勰通过对创作活动的研究,提出了“养气说”。这是第一次将“养气说”从哲学领域引进文学理论领域。 刘勰的“养气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全面地研究《文心雕龙》,当然首先要认真研究《养气》篇;而研究《养气》篇,首先应当注意这段话:  相似文献   

5.
经学对刘勰文学思想的影响在《文心雕龙》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总论篇中表现出的取经典为模范的思想,即刘勰有意识的"宗经"为其文学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依傍;二是刘勰的文学本质观与经学有显而易见的牵连;三是刘勰的文学作品论向经学的复归;四是创作论中的物感说与通变观对经学思想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神思>篇是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总纲,其中阐发了三个主要思想:神与物游、虚静、言与意的关系.本文以这三个主要思想为基本线索,并结合<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其它篇目对刘勰提出的创作构思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尝试从写作主体的角度阐发它们对写作主体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和素质的启示,以期证明刘勰提出的创作构思方法对现代写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文学批评思想体系的建构过程一直是“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刘勰的文学思想立足于儒家,同时兼收并蓄,吸纳了子学中的思想精华,尤其是道家的思想。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刘勰浸润至深,为刘勰建构文学批评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刘勰的文学本质论、创作论与审美论背后都有对老庄思想的吸收,刘勰在“折衷”的学术态度之下,对道家思想进行了转化与改造,从而拓展了其文学思想的哲学深度。从子学的视域下重新梳理刘勰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不仅能够让我们看清刘勰思想的理论谱系,也能重估道家思想在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学对刘勰文学思想的影响在<文心雕龙>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总论篇中表现出的取经典为模范的思想,即刘勰有意识的"宗经"为其文学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依傍;二是刘勰的文学本质观与经学有显而易见的牵连;三是刘勰的文学作品论向经学的复归;四是创作论中的物感说与通变观对经学思想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部体大而思精的巨著,它总结了商周以来直到齐梁时期文学创作的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商周以来文学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的成果。全书主要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三个部分,对文艺理论中关于文学的性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作家才能、文学生、文学批评以及创作原则和方法等一些重要问题论述得比较全面,体系也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0.
刘勰倾注其毕生的追求与思索而创作的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正是其美学生命的显现。刘勰将其在独特的人生旅途中获得的生命意识贯穿于《文心雕龙》的文道论、创作论、鉴赏批评论和文体论之中。其中,在“论文叙笔”的文体论中,刘勰以宗经、溯源、矫讹、趣新的生命意识创造了风矩骨采、金相玉式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1.
刘勰以“神思”为代表的创作构思论与柏拉图以“灵感”为代表的创作构思论,既有类同性也有差异性。类同性体现在二者都带有神秘的理论色彩,强调作者情感的重要 作用;差异性则体现在二者对创作构思来源、创作构思前作者主体的状态、创作构思过程中作者主体的状态等问题的认识有所不同。这也反映出中西文论在审美上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刘勰的作家主体意识论·漆贤泉·作家的主体意识,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刘勰总结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宝贵经验,通过对“物情文”关系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建立了一个以作家的才、学、识、德为中心的主体意识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既反映了当时儒学衰弱...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阐释主体浸染了佛教色彩。在魏晋南北朝思想大融合的背景下,刘勰也充分接纳了道家理念,他试图将佛道思想融汇于自己的文学理论当中。《神思篇》作为创作论的总纲,是《文心雕龙》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一章,其中蕴涵深厚的道家思想。刘勰在吸收老庄思想后,从创作准备、创作心态、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创作思想五个方面铺展自己的创作总论,继承了道家的游心思想、虚静精神、尚天性主张、学习论、言意观,充分运用了道家思辨法。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阐释主体浸染了佛教色彩。在思想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刘勰也接纳了道家理念,试图将佛道思想融汇于自己的文学理论当中。《神思篇》作为创作论的总纲,是《文心雕龙》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一章,其中蕴涵深厚的道家思想。刘勰在吸收老庄思想后,从创作准备、创作心态、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创作思想五个方面铺展创作总论,继承了道家的游心思想、虚静精神、尚天性主张、学习论、言意观,充分运用了道家思辨法。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一部杰出的文学理论著作,全面论述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主要问题.刘勰在前人的基础上,在著作中对于结构体系、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方面都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其严密的理论体系、丰富的文学思想、创新的理论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陆机和刘勰的创作思维论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本文由点到面地论述了陆刘创作思维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同异比较,从中寻绎可资借鉴之精华,为当代文艺理论和中西比较文论的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其美学生命与心理体验的显现.笔者力图以文艺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文心雕龙>中蕴含的刘勰的心理体验作系列新的探索.其中,"割情析采"中的"神思"--创作论蕴含了刘勰的的归依体验--归依自然与归依宗教、以及高峰体验--自负宏达与"思理之致",并且两种生命体验相互交融,由归依体验走向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8.
“养气”说是中国古人对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孟子始从哲学角度论后天主体意识修养对人崇高精神境界形成的重要性,此论亦可推及艺术意义;刘勰则直接从艺术意义上论学创作中作家“蓄气”守气”、巧妙用气的重要性,并进而将自己的观点与孟子的观点合而兼论,认为作家能做到气得其养、又善巧用,创作中将会获益无穷。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论刘勰的风格学理论。第一部分据《定势》篇分析文学风格受文体制约的几个问题,解释“并总群势”、“总一之势”、“循体成势”、“失体成怪”、“参体”等概念和命题的含意,并与西方古典主义文艺理论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据《体性》篇分析风格与作家创作个性的关系,研究刘勰对“八体”的态度;第三部分据《风骨》篇探讨刘勰理想中的文风以及一代文风对风格取向的影响,指出刘勰重视研究风格问题主要是为纠正时弊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所谓“成心”是指作家个性。刘勰提出“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说,首倡以个性论风格,说明他对于文学特质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刘勰论创作个性,既有对其构成要素的静态分析,又倾向于动态把握作家个性和作品风格的变化发展。这显然是基于这样 的事实,即作家的创作个性并非才、气、学、习的简单相加,而必须经过诸种因素的协调整合,才足以形成一种文学风格的特色。有见于此,刘勰乃以先天的才、气为创作个性之基础 ,同时强调后天的学、习的重要作用,并紧紧抓住艺术实践这一中介环节,提出“摹体以定习 ,因性以练才”的创作方针。至于风格论的运用,则无论在观念上,或在实际操作中,刘勰都主张把研究风格之“异”作为文学批评和理论探讨的基点。讲清这点,也有助于认识和肯定“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