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2年以来中日关系的不正常局面,促使中日两国很多有识之士进行深入思考,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出现了"政冷思热"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中日关系的5个"温差",认为中日关系不正常的负面影响还在日益显现,关键在于妥善处理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并且提出,当前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正面临5个方面的严肃考验,而实现两国首脑互访,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再次正常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新形势下中日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两国经贸合作与交流持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互补互利、形式多样、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却有所增加经济上的良好合作与政治上的不断摩擦形成了反差... 相似文献
8.
9.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日两国主要通过高层沟通、捐赠物资等手段来合作抗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话语给双边关系注入了温情。菅义伟上台后,中日两国关系发生逆转,现任岸田文雄首相更是提出了要把“对付中国”作为首要目标。2020年的“疫情外交”对改善和升温中日关系的短暂效应,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在美国实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后,日本以制衡中国为国家安全利益定位的“国家利益论”和“国际贡献论”都变得越发清晰。日本已经成为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完全“选边美国”的少数亚太国家。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正在被日本政界似乎铁了心的“制衡中国论”所取代。已经完全超出“周边事态”、一心想要助力美国对华战略遏制的日本,给中国周边外交增加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0.
11.
论文化交流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交流是加深中日两国之间互相理解和信任的重要渠道 ,是沟通中日两国人民心灵和感情的友谊桥梁 ,是建立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坚实基础。它往往能起到国际关系中政治外交和经济贸易关系所不能取代的深层次的作用和效果。作者以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观点 ,从八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发。 相似文献
12.
文章集中论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在对日关系中,为中国革命所进行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作者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主要贡献在于: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而广交日本朝野人士以求得外援;为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而提倡中日提携;为中国的统一而力主中日亲善。同时作者也指出,孙中山正是在与日本的长期交往中,逐步加深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在力主中日友好的同时,对日本强加于我国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侵略行径给以批判。 相似文献
13.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钓鱼岛问题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历史文献证明,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日本必须把于1895年窃取的钓鱼岛群岛完整地归还中国。石原慎太郎和日本政府妄图通过"买岛"以彰显其"主权所有",这种"洗岛"阴谋必然破产。因钓鱼岛问题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中国果断应对已取得较好效果。今后中国应不断加强各种力量,掌握主动权,力争早日解决钓鱼岛问题,以使中日关系能够出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初,本文作者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7次中日两国学者、专家关于“亚洲形势与和平”的座谈会。在会上就当前国际形势与和平问题做了发言,并提出了稳定发展中日关系的建议。现将其发言的最后一部分转载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中日关系走到了十字路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今中日关系很不正常,主要表现为中日首脑互访中断三年多、“政冷经热”、中央政府交流与政党交流呈温度差等。中日关系不正常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如“政冷”开始影响“经热”、两国部分民众相互厌恶的情绪化倾向升温、中日政治关系倒退导致了两国关系的“国内政治化”等。走出“一报还一报”的恶性循环,增强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中日关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20.
中日关系中文化因素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高增杰随着冷战的结束,在当前新的世界格局变动中,文化因素已经显现出日渐明显的意义。尤其是在中日关系的发展方面,文化因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扮演着十分引人注目的角色。1993年,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