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年恩格斯在现实中探索资本主义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恩格斯因为自己的特殊经历,使他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理解更能切中资本主义的要害.青年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革命民主主义阶段,这一阶段到1842年11月恩格斯离开普鲁士去英国为止,主要特征是力图将白尔尼和黑格尔的思想结合起来;第二,"跃进到英国",青年恩格斯开始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分析并转向共产主义,从1842年底为<莱茵报>撰稿开始到1843年底写作<大陆上社会改革的进展>;第三,对工业资本主义理论和现实的全面理解和批判,主要包括<德法年鉴>上的两篇文章和后续的<英国状况>组文.可以说,对英国现实的批判性分析,为恩格斯提供了对工业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原型.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的社会现实给我们提出的理论课题依然是如何使历史唯物主义切入现实并改变现实.面对"美好生活"诉求,思考如何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面相.我们可以在20世纪众多日常生活批判,尤其是列斐伏尔的理论贡献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何以可能的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是揭示人类历史宏观规律的锐利武器,也是探明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微观维度的重要理论工具.在当代物质文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要面对日常生活在两个方向上的"异化",即"贫困化"和"衰退",马克思主义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至少也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展开,即关于日常生活贫困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关于日常生活衰退的文化批判.因此,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包含政治经济学批判,但狭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侧重于考察和引领生活方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就是立足于日常生活这个包含并表现着整体的具体层面,运用并科学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考察在人类自我实现过程中引起的新的现实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3.
张当 《学术研究》2022,(4):9-13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现代社会产生了贫富矛盾、劳资矛盾以及价值颠倒等问题,对此,恩格斯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论析。在工厂调查的过程中,恩格斯观察并记录了劳工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状况,认识到资本制造现代贫困的逻辑;在社会现实层面,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社会贫困化趋势及其灭亡的必然性;在历史发展层面,恩格斯指出了化解资本逻辑与社会贫困化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案。在对资本逻辑的分析中,恩格斯不仅对现实的社会矛盾有着敏锐的洞察,而且以唯物史观的哲学视角深入问题的本质,进而建构起人的全面发展逻辑的科学方案,这使得恩格斯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代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理论从其产生起,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批判各种社会思潮并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之改造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体论性质,是以消灭私有制为前提,以无产阶级的现实力量去历史地追求社会正义的活动,最终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彻底解放的过程。它理性地回应了当今许多国外学者对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各种质疑与批判。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中"抽象的个人"思想的基础上,对"现实的个人"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现实的个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个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以及处于历史发展中的个人。当前对"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研究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将对法的批判纳入到"普遍的人的解放"的发展路径的起点,对法的批判是政治批判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马克思对法的批判需放入法学发展史的脉络中审视.历史法学与黑格尔法哲学关于如何编纂民法典的形式对立是二者对于法律本质分歧的实质对立的表现.马克思通过批判历史法学派得出应从历史回到现实;基于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人权的核心即"私有财产"是马克思从政治批判转向市民社会批判的关键纽带,最终升华至"普遍的人的解放",自由优先于法学领域的最高价值正义,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对法的批判的独特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是在<德法年鉴>发表的文章,即<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最先概括出"决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的最先得到的研究结果的.苏联学者巴加图利亚则认为,马克思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而不是在<德法年鉴>发表的文章提出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的研究结果的.本文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法年鉴>的两篇文章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相关论述的分析,为恩格斯的说法提供进一步的证明.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在这一新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研究侧重点不尽相同并且各有长处。马克思通过处理和改造德国哲学的巨大遗产从理论批判的角度不断冲破旧哲学的桎梏,其长处在于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把握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而恩格斯则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通过现实调研的方式一步步走向唯物史观,其长处在于研究社会现实中的内在对立和矛盾。这两条路径各有千秋,正是得益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研究优势的不断整合和强强相加,才形成了关于新世界观的精湛论述。深入挖掘唯物史观形成的两条路径的独特内涵,科学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对于驳斥各种形式“马恩对立论”的错误论调,进一步深化唯物史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几乎和拜伦同时,在文学中出现了另一个卓越的英国革命浪漫主义代表,伟大的英国诗人雪莱。他的政治和美学观点和拜伦很相近,对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的不调和的批判也完全和拜伦一样,但雪莱也还以拜伦几乎没有接触到的一些新的主题思想丰富了英国文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比较雪莱和拜伦的时候,注意到这两位伟大英国诗人各自的特点。恩格斯认为拜伦的特徵在於他对社会政治的讽刺和抒情式的“热烈的情感”;而在雪莱,他首先指出,他的天才的洞察力使他看出人类未来的命运。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写道:“雪莱是个天才的预言家,拜伦则充满了热烈的情感和对当时社会的尖锐的讽刺;他们二人在工人中拥有最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一 东方社会的社会性质和经济结构根本不同于西方社会,它有自己典型的特征,不能用西方的模式套论东方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他对西方中心论进行批判的第一方面。 对马克思发展史的研究可见,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阐述其基本原理和观点,最初是在对西欧各国社会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之标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会形态及其演进发展的最初见解,他们根据社会分  相似文献   

11.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开展的多方面的批判中,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是其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从法兰克福学派传统走出来的哈贝马斯,在其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表现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他的至深影响,又展示了他与老式批判理论的不同.此种不同表现在哈贝马斯完成了从意识形态批判向语言批判的转向,说明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主义批判传统的疏离.就批判现实而言,哈贝马斯批判角度的转换弱化了法兰克福学派激进的批判立场,而导向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维度--语言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2.
杨瑞勇 《中州学刊》2005,1(3):170-172
马克思、恩格斯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从事社会历史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实践性和能动性,充分肯定人创造历史的作用,并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指导.  相似文献   

13.
蒲鲁东在关于社会进程及人类理想目标之实现道路等问题上的解读路径与马克思有着明显的不同,他是完全站在抽象法权的基础上来进行理论运思的。蒲鲁东根本瞧不起从现实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进程之本质的思路。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一方面彰显了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良好运用,从而使他的这种批判显现出很强的针对性,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经济学研究水平滞后的前提下,马克思尚无法清晰地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历史理论,他在批判蒲鲁东时沿用了在批判费尔巴哈等人时已形成的阐述思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深层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刘建新 《江汉论坛》2008,46(2):69-71
马克思是通过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揭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的.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洞察了市民社会的本质,从人的历史活动去探讨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通过对以"物的依赖性"为标志的市民社会进行批判,指出要实现人的解放,必须消除人性异化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根本缺陷,这一缺陷的克服就是人类要从阶级社会走向无阶级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8-24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亦是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蒲鲁东的关键所在。蒲鲁东从批判作为所有权的基础——劳动出发,力图确立和建成维护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公约。而马克思则以劳动问题作为突破口,关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的发展进程,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找到了解开人类历史和生存矛盾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学术界》2013,(6):115-123,284
恩格斯通过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和影响揭示了社会结构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初步形成了社会形态理论。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认的"另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机械决定论,也不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篡改,相反,正是这条道路所达到的科学见解奠定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同合作,社会形态理论诞生。因此,试图从"另一条道路"出发制造任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社会形态理论上的对立不是阴谋就是偏见。  相似文献   

17.
自然和人的关系构成了哲学史难以解答的"历史之谜"。黑格尔哲学以抽象的观念作为前提,从而缔造了一个思辨哲学的神话。费尔巴哈等人虽对黑格尔哲学展开批判,但难以逾越其批判对象,这和其哲学前提的非现实批判有密切关系。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作为哲学前提,从而动摇了黑格尔哲学的基础及其体系。将历史和人民统一起来、将哲学和科学统一起来,这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原则。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鲍姆笔下的后现代思潮--读《极端的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芃 《学术研究》2001,(8):85-92
本文认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历史学家,不能回避时代提出的问题.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这部反映20世纪世界历史的著作中分析了后现代思潮在科学、思维方式、艺术以及人们社会观念上的表现.尽管他对泛后现代主义的作法持否定态度,但他认同世界进入了与现代社会不同的后现代社会,他本人也具有后现代主义情绪.文章认为,他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写作的理论前提经历了从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赞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二分法,到现代和后现代划分这样几个时期,这实际上是后现代思潮在他历史观念上的反映.但他始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是与<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一致的,二者都是后现代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之间的异同,以及列宁对恩格斯的自然观的捍卫;指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施密特等对恩格斯的“客观辩证法”的批判及否定是形而上学的,也是失之偏颇的。我们只有从历史的和辩证的观点出发,才能正确估价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会历史合力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坚持的观点。马克思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他运用社会历史合力的观点考察、分析和总结了1848年的法国革命,写出了闻名于世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成为运用社会历史合力观点考察社会历史运动的“光辉范例”。恩格斯在他晚年时期尤其重视社会历史合力的作用。在恩格斯的言论和书信中反复地表述社会历史合力的观点。最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