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继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3):366-375
基于2018年湖北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PSM和GPSM法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由PSM估计可得,土地转入比土地未流转更能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0.78个单位,水田转入和旱地转入分别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1.02和0.64个单位;土地转入能分别降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成本2.69和0.57个单位,且水田对不同类型作物生产成本的降低幅度最大;由GPSM估计可得,土地转入面积、水田转入面积和旱地转入面积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存在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即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要高于土地流转面积增加的幅度,且水田转入面积的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最大.基于此,政府应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加大规模经营扶持力度,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协作发展机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445-452
中国农产品价格自2003年以来经历了3次轮番上涨,与之伴随的却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经营收益长期低下,农业外部环境会通过成本收益机制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生产经营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从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成本角度实证分析农户转入土地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因土地经营规模限制或涨幅较快的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对农民增收、土地流转的作用效果有限;劳动成本上升时,地理特征差异带来不同程度的劳动要素替代和种植结构调整,与非农就业机会共同作用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3.
“三权分置”背景下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分析——基于粮食主产区3省10县的农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粮食主产区山东、河南和安徽3省10县的调研数据,通过PSM模型和基尼系数的测算,综合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从收入水平来看,土地流转提高了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比未参与的农户高26.11%;从收入结构来看,转入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显著提高,转移性收入显著降低;而转出户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显著提高,农业经营收入显著降低;转入户和转出户的非农务工收入均没通过显著性检验;从收入差距来看,土地流转加剧了农户内部收入的差距,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基尼系数较流转前分别提高了49.83%和24.93%。由此说明推进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户家庭收入增长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5.
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基于全国2 745个农户调研样本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细碎化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土地流转能够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以破解细碎化难题?基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土地细碎化与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对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一负向影响在土地细碎化为基本生产经营条件的背景下具有稳健性与时间上的持续性。土地流转并不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对后者有显著负向影响。甚至对规模农户而言,土地流转在土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土地流转仍受到诸多限制,况且土地流转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经营,甚至加剧了土地细碎化程度,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理论分析表明,土地流转引致农户生计资本禀赋的变化是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基础和引擎。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期微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土地转入对中部地区农户、低收入组农户以及年老男性户主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负向影响显著;土地转出则显著降低了西部地区农户、低收入组农户和年轻户主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7.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破解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瓶颈的关键所在,而土地流转和非农就业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个人决策。基于四川省4市471个农业转移人口样本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土地流转、非农就业对市民化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土地流转能够正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倾向,即土地流转程度越高,其市民化倾向越强烈;第二,高层次非农就业除了具有正向影响市民化倾向的主效应外,还在土地流转与市民化倾向的关系中存在正向的调节效应,调节方向表现为,减弱低土地流转程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强化高土地流转程度导致的正面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着重保障城市就业权益、合理引导进城目标设定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9.
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农业变革。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排放格局下,土地流转政策被视为推动农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有研究指出土地流转已具备提升农业绿色效益的潜力,但并未深入探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对农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基于2007-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及中介路径。研究表明:(1)基于连续型DID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一定抑制性作用;(2)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规模经营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承担部分中介作用,能够有效实现农业减排目标;(3)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间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结果存在差异,其中,东北、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的碳减排效果均较为明显,而东部地区缺乏显著减排效应。为此,应持续支持并推广土地流转,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采取不同地方性流转政策满足各地差异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889-895
基于山西省361个农户的调查,采用计量经济模型从农户个人特征和农户所在的村庄条件两个方面共10个变量来分析农户土地流出意愿,结果表明年龄、健康状况、机械是否能进入农田、有无村小学、有无乡村医生、非农收入占收入比和家庭离企业的距离7个变量显著影响土地流出意愿;而劳动力短缺、流入土地的风险和流入土地的预期收益低抑制了农户的土地流入意愿,导致愿意流出土地的农户远远多于愿意流入土地的农户。研究对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户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远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3):17-25
运用全国范围内593户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分别考察土地流转对农户总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对比两种分析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主要由土地财产实现机制、劳动分工优化机制产生,而土地资源优化机制、农业经营效率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应进一步落实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把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结合起来,让农民集体享有更充分的决策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土地资源优化机制与农业经营效率机制发挥功能开创经济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倾向值得分匹配法,探讨农地流转以及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对比农地流转前后农户收入的基尼系数可知,整体上农地流转拉大了农户收入差距;②考虑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农地转出拉大了农户收入差距,相反农地转入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③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我国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农地转入行为和西部地区的农地转出行为将缩小农户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收入效应,农地转出的收入效应比农地转入的收入效应更为显著,另外通过工具变量法估计结果发现,忽略内生性问题将导致系数被低估.基于此,面对"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在"三权分置"制度安排下,建议全面推进土地流转以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发挥好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调节作用,注重提升低收入群体的非农就业竞争力,以缩小我国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14.
以湖北省44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森的可行能力为理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和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对农地确权后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福利因素进行分析及流转农户的福利变化进行测算,以理清农地确权后土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后,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因素有家庭纯收入、是否有医疗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认可、就业难易度、自评健康、农户土地流转知情权及对流转价格的满意度;(2)通过对流转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测算,土地流转能显著改善农户福利,对转出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值为1.100,对转入农户福利变化的效应值为0.793;(3)农地确权后,家庭纯收入、农户社会保障认可和自评健康状况能显著提升农户福利水平,而就业难易度阻碍了农户福利改进,土地流转价格满意度能改善转出农户福利、但阻碍了转入农户福利改进。基于此提出了构建有效的流转价格机制、加大差异化技能培训及完善流转农户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以推进农地确权后土地流转农户福利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基础设施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吗?——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公共产品模型和成本函数理论,建立最优化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成本函数模型,以劳动力、固定资本、化肥投入作为农业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灌溉设施、等外公路对1995-2011年我国省际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设施和等外公路的建设对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生产成本对灌溉设施、等外公路的弹性系数均为正;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灌溉设施的影响呈增长趋势,而等外公路的影响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16.
17.
鲁中传统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焦玉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82-86
本文以地处鲁中平原传统粮棉区的潍坊市为背景,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等的高密市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这一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基本情况,分析与土地流转有关的诸多因素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以及目前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特点。认为现在大部分农民既有土地转出的意愿又有转入的意愿;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受到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土地流转方式的选择上倾向于保留土地的承包权;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期望呈现两极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樊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30-33
在农业发展新时期 ,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关系密切。一方面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 ;另一方面 ,土地流转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19.
周春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37-43
农户土地流转是区域农地市场发育的基础。利用江苏省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从土地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社会保障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均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保障水平,是促进农户土地流转、完善流转市场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2010—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将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的PSM-DID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战略与11省市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战略对11省市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肥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耕地质量和复种指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业生物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