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明确要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抓紧制定出台法律援助法.全国人大监察与司法委员会目前正在牵头起草《法律援助法草案》.其中,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问题备受关注,也是立法讨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立,应当规定"县、区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能,应采取概括+列举的方式,规定"法律援助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并对其他具体情形予以明确.关于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构成,应当在扩容的原则下,凸显专业化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从该项制度的现状分析,不难看出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的机构和人员建设,确保资金投入,明确援助范围,正确处理短期援助与长期援助、业务援助与技术援助、被动援助与主动援助等关系,不失为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我国的《法律援助条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法律援助制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于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雏形刚刚形成,法律援助制度中不免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供需矛盾、资金缺乏、主体和服务对象问题等。所以应从立法、司法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4.
法律援助制度又称法律救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条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法律援助的发展与实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抓紧制定法律援助法,不仅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关键举措,更是利国利民的重大法治工程.法律援助法的制定应当遵循基本的哲理思维.其中,"人本主义"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之本,人权保障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的理论基础,"国家责任、政府义务"是法律援助立法与实践的基本理念,"国家本位、社会本位、个人本位"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的主要维度.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制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公法属性.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目标是追求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参与法律援助服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高校法律援助机构逐渐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司法救济起到了一定的增补作用。高校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既可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法律实务水平,对于司法正义的实现也有着独特的意义。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社会认同感正不断上升,但其在参与法律援助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主体诉讼地位不明确、缺乏专业教师指导、案源少、经费匮乏等问题,需要完善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参与法律援助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苏云  马生广 《兰州学刊》2006,(4):198-199,182
法律援助条例关于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是我国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本文围绕法律援助政府责任的法理依据,政府责任在《条例》中的具体体现,法律援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亟待解决的问题,落实法律援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应当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法》的颁布强化了法律援助的权利属性。伴随着《法律援助法》的出台,刑事司法领域人权保障意识不断提高,在刑事辩护全覆盖的背景下,有必要将公民有权获得法律援助确立为刑事司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目前《刑事诉讼法》关于法律援助的规定与《法律援助法》并不匹配。经过对辩护制度历史发展的考察,刑事诉讼法规重在健全与完善辩护权利的运行规范体系,“有权获得辩护”原则便立基于此。虽然法律援助内容也在扩展,但范围覆盖仍然狭窄,至多是实现辩护权利的配套保障。在现有法律规范体系内,可以将“有权获得辩护”原则发展为“有权获得法律帮助”原则,为法律援助与刑事辩护提供统一理论证成。与此同时,通过明确法律援助内容的类型化与法律援助质量的标准化,保障被追诉人法律援助权利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国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使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权利有了法律依据。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应时援助主体、援助机构、援助资金来源及援助模式等做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条例》的实施,虽有利于规范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但与各地的实际做法之间仍存在一些不协调之处。文章结合目前我国法律援助的实际和有关规定,从法律援助的性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方式、经费等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后,明确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同时规定律师应当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正确处理法律援助中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的关系,并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我国法律援助事业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保障公民权利,推动我国法律制度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2.
王素芳  李国琴 《兰州学刊》2011,(11):220-221
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设立的理论基础是权利,要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更好地维护公民的诉讼权,保护举证者的举证权,在司法鉴定的环节采取援助措施十分必要。政府是司法鉴定援助的责任主体,司法行政机关是司法鉴定援助的管理主体,面向社会服务的鉴定机构是司法鉴定援助的实施主体;加强司法鉴定援助的费用保障,构建我国司法鉴定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意义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切实得以实现,对于那些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各项诉讼费用的公民无偿提供法律上的帮助,以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法律制度。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全国性立法的《法律援助条例》开始实施,它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已从制度创立到了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我国法律文明已加入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的行列。建国以来,我国法律援助立法工作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的加快,我国法律援助条例的建立和实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立足点.加强城市社区法律援助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社区法律援助工作,需要扩大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明确援助范围,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9,(9):194-201
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有效实施对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当性、促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从2014年全国值班律师制度的试点开始,到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总结司法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将值班律师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基础制度予以确认,由此拉开了值班律师制度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的改革序幕。原试点地区结合当地社会需求分别开展不同程度的实践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学界亦对值班律师内涵和价值、值班律师的职能定位及工作机制等问题展开了诸多讨论。值班律师制度写入刑事诉讼法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但法律尚未界定的内容和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还需要持续深入的研究,而这有助于法律援助制度的长远发展和司法改革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6.
邵芬  王蔚 《学术探索》2008,(5):68-72
云南省依法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加大了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构筑起以乡镇、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基础的四级法律援助网络。在残疾人法律援助、农民工法律援助、老年人法律援助和为毒品死刑犯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均表现出其特征。但云南省法律援助工作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保证政府经费的投入,重新定位法律援助机构的性质,扩充法律服务资源,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建立起对援助案件的检查、投诉和监督制度和完善其他有关制度,才能进一步做好云南省的法律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社会对司法鉴定救助的需求与日俱增,实践中已经出现大量的救助案例,部分省、市、县亦从2006年以来如雨后春笋般出台各种约束司法鉴定救助活动的制度规范.然而,从当前趋势来看,承担司法鉴定救助的责任主体各地存在差异,既有司法行政部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与司法机关,也有社会性鉴定机构的主动承担.但是,在目前既有的条件下,当前中国主要应该实行司法鉴定救助的国家责任并由法律援助机构实施,同时鼓励社会捐助与社会鉴定机构的行业奉献.  相似文献   

18.
法律援助资金的制度价值与运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援助资金是法律援助制度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制约法律援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法律援助的资金保障,实现法律援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对法律援助资金的概念、制度价值、运行原则进行理论梳理和认识厘清。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援助     
目前学术界对法律援助的主体、对象、经费来源均有不同认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析 ,法律援助应当就是指提供法律上的帮助 ,包括政府主导型法律援助和民间法律援助两大类。政府主导型法律援助与民间法律援助应当协调互补 ,共同发挥各自优势 ,从而实现社会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让与通知是债权让与制度的核心。但关于让与通知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适用。笔者通过本文让与通知加以剖析,对我国的债权转让制度提出自己的浅薄认识,以期在司法实践中使债权转让制度能够更合理地实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