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清明 《河北学刊》2003,23(4):118-121
本文分析了西方现代派艺术从兴起到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 ,并将“现代派艺术”一词与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现代艺术加以论证和区分 ,倡导艺术创作坚持真、善、美统一的原则 ,指出了对西方现代艺术认识上的误区及我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路径与选择。  相似文献   

2.
陈肯 《南方论刊》2011,(10):100-102
本文通过西方现代主义和中国′85美术新潮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的产生对推动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和当代艺术发展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谢碧娥 《河北学刊》2004,24(5):115-11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4.
曹顺庆  童真 《河北学刊》2004,24(5):105-10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5.
张荣翼  杨小凤 《河北学刊》2004,24(5):108-112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论在中国如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河北学刊》2004,24(5):112-115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7.
张秀娟 《社会科学》2005,1(7):116-120
黑格尔提出的"艺术终结说"在文艺理论界是一个热情不减的话题.时至今日,我们在后现代的视野中重新审视这一命题时,发现黑格尔以其超常的感知力和严谨的逻辑性大胆提出的"艺术终结说"恰好言中了当今艺术发展的真实轨迹,艺术正以消解自身的方式实现着黑格尔的预言.  相似文献   

8.
西方艺术和美学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形式观念:一种是内容一形式模型,认为形式只是现象,是艺术作品的感性外观,在根本上是由内容所决定的;另一种是形式一质料模型,认为艺术作品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体,而形式则是作品的本体.从古希腊到19世纪,前一种模型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19世纪中叶开始,后一种模型取代了前一种模型,西方艺术由此走向了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发生这种转换的原因,是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模仿性的难题,导致现代艺术彻底抛弃了对于具体事物的模仿和再现,转向对于抽象意义的直接表达.这种转向使得现代艺术变得十分晦涩和抽象,从而引起了"艺术终结论"的喧嚣.但我们认为,现代艺术的抽象性乃是一种直观的抽象性而不是思辨的抽象性,仍旧保持了艺术的直观本性,而这种本质直观能力乃是一切真理之源,因此不会导致艺术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姜桂栩 《文史哲》2001,(3):32-39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国文坛围绕西方现代派文学展开了激烈论战。对西方现代派文学 ,有人肯定 ,有人否定 ;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倾向 ,有人反对 ,有人礼赞。其实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作家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它从一个层面深化了对人自身及其处境的认识与理解。中国对西方现代派的借鉴与模仿亦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纵观这次讨论 ,可以看出 ,思想在争鸣中解放 ,观念在争鸣中更新 ,文学批评正从僵化单一的政治评判模式步入自由开放的多元  相似文献   

10.
从"西方化"到"再中国化"——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热无法掩盖当代国际艺术体系的西方化实质,西方化国际艺术体系使得中国当代艺术遭遇合法性危机和发展性危机.在国际文化历史背景中出现的去中国化,以三大模式改写了中国当代艺术,使得中国当代艺术体现出了去中国化症候.以去中国化为代价的西方化消解了中国当代艺术与文化精神的生命联系.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当代艺术将从去中国化的迷途走向关注中国现实和体现艺术精神的再中国化的精神历程.置身世界化时代,中国当代艺术再中国化的深拓将引向再世界化的文化实践,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的人类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袁昌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女作家,她青年时期留学国外,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并吸收其精髓。在戏剧创作中,她成功地运用和融合西方现代派艺术方法,选择与接受西方文化观念,借鉴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体现了独特的现代意识,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12.
"荒诞"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核心观念,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甚深的张爱玲无疑接受了这一源自西方的概念,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张爱玲却从"中国"的人生入手,将西方的"荒诞"意识转化为很有东方意味的"苍凉",显示了张爱玲融化西方,创造本民族文学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是中国面临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古今中西多种艺术美学话语轮番激荡,而伍蠡甫是这一时期罕见的兼采中西理论又擅长艺术创作的美学家。伍蠡甫的艺术美学思想立足于其自身的艺术创作实践,在接受中国画论传统的基础上博采西方美学理论之长。与此同时,伍蠡甫对西方美学话语并不是一味盲从,而是秉持独立思考与审慎批判的态度,以“本位立场”积极参与中国艺术的对外传播。探讨伍蠡甫艺术美学思想的内在理路,特别是厘清伍蠡甫艺术美学中关于理论与实践、中与西、古与今等命题的思路,将为我们思考中国现代美学建构的路径问题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4.
"荒诞"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核心观念,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甚深的张爱玲无疑接受了这一源自西方的概念,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张爱玲却从"中国"的人生入手,将西方的"荒诞"意识转化为很有东方意味的"苍凉",显示了张爱玲融化西方,创造本民族文学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15.
“艺术终结论”:问题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艺术终结论"肇始于黑格尔,丹托的"贡献"在于"发现"并"印证"了艺术终结时刻的到来;德文"终结"一词不单意味着"死亡",它具有复义性:既有"取消"、"结束"之义,又与"开始"、"再生"相互联系在一起;"艺术"这个术语是近代启蒙现代性的产物,而现代艺术的创新意味着对以往艺术的颠覆,使"艺术"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艺术终结论"不仅仅是现代艺术的危机,更是现代性的危机,彰显了西方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处境与遭遇的生命追问;艺术是个人主义的专区,不是纯粹的媒介事件和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命运简单地交付给时代;艺术应担当起将沉沦的个体从物化的文化氛围中解放出来的重任,以维护着人类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从80年代初滥觞直至80年代中期形成高潮,一批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手法创作而成的所谓“先锋”小说蔚为大观.“先锋”小说的出现,或许有其某些所谓与西方“类似遭际的文化情境”,而众多作家力图突破传统小说固有的审美规范,为反映自己对历史、社会和人生体验与思考而寻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动机,是十分明确而强烈的.“先锋”小说的出现,给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使得长年沉寂的小说界变得热闹非凡.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时过境迁,对于“先锋”小说,读者由热情顾盼转而变为漠然置之.这究竟是为什么?是接受现代派的文化心理准备不充分?非也!可以说,现在的读者,文化心理准备比任何时期都要充分得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新感觉派”曾经被认为是无批判地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消极影响,有着“非中国化”的缺点,受到尖锐的批评。本文试从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点与文学深层结构的分析中,说明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中国的新感觉派是“中国化”的现代派。  相似文献   

18.
香港现代派小说在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小说)吸收、选择、融合、转化、重建的过程中,不乏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色调,同时又有明显的中国文学的内在情结。在艺术新变和本体固守的共时演绎中,香港现代派小说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独特艺术品位的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形式理论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的话语,但“形式”一词并非中国固有,而是引进的。本文分四部分论述了“形式”概念从被接受、使用,完成本土化到与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理论话语的一体化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形式”概念本土化过程是扎根于中国艺术的土壤,一直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革、文艺论争有着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20.
从再现到存在——现代西方创造性艺术观的哲学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基本持“西方艺术重再现 ,中国艺术重表现”一说。本文对此说持有异议 ,并认为 ,这一说法的成因主要是 ,对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著作中“Representation”一词的误译。在这一基础上 ,作者以康德、贡布里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梅格—庞蒂和杜夫海纳等人的美学思想为主要探讨对象 ,联系现代西方哲学自康德以来的根本性变化 ,系统考察了现化西方艺术哲学创造性艺术观的确定、发展和变化 ,着重阐发了现代西方艺术哲学对幻觉主义的再现艺术观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