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是极富活力的消费群体,其消费伦理主要表现在:时尚消费理念上的享乐主义者、赤字消费实践中的地位追求者、浪漫消费"品位文化"的跟从者与制造者.青年消费伦理既有可取之处,也存在不少误区,这正是青年成长困境的原因所在,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制动因素所在.为此,需要有相应的对策对青年的消费行为进行积极地引导,健全青年人的消费道德人格,树立以质量型、生态化、均衡性为基本特征的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文化消费作为建构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其消费主体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消费对于建构其社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消费通过两条路径来建构社会认同:一条是通过彰显文化消费的符号意义来实现消费的“示同”和“示差”功能,以此实现外显层次上的建构;另一条是经由教育型文化消费,通过积累文化资本、发展自我,从而使个体融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实现对社会认同的内隐性建构。对农村青年三条社会认同建构路径的比较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将其文化消费的重点由外显符号意义的文化消费转移到教育型文化消费上来,积累文化资本,提升自我价值,建构城市认同。  相似文献   

3.
数字自我意识是个体通过对数字存在的体察、对数字身份的理解及其数字行为的实践共同建构起来的。数字自我意识驱动下的数字形象消费,是“Z世代”消费者在数字虚拟空间中进行的与自我形象打造有关的一切消费活动,是消费者自我觉醒、印象整饰和行为投射的理想化反映,而这种数字形象消费最终也将实现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公共认同等多维平衡。随着元宇宙等技术的飞速迭代,数字形象消费也将成为“Z世代”甚至更广泛消费者群体接入数字虚拟空间、展现数字自我意识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俊 《中州学刊》2004,(2):31-33
收入差距过大会强化低收入群体的储蓄行为,使他们的消费倾向降低,同时低收入群体的行为、预期和情绪会对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带来不良的影响,使中等收入群体的危机感增强,并降低其消费倾向;另外,中、低收入者的不满情绪会使得许多高收入者有"隐富"行为,从而也影响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5.
王斌 《天府新论》2018,(3):144-151
网红即网络红人,这一群体是由市场经济与互联网媒体共同催生的产物。网红的出现见证了我国名人文化的市场化和媒介化变迁,在线“圈粉”的逻辑一方面让新媒体变成了制造名人的数字化机器,另一方面也使得网红的“非法兴起”问题愈益突出。另外,作为新名人的网红还引发了“粉丝”消费的转向,“粉丝”不仅能透过网红去消费真实,更能在此过程中凭借对新媒体的运用而将自己塑造成网红。成为网红也意味着要付出相应的情感劳动,这种劳动将网红的情绪与身体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商品化处理,从而满足“粉丝”与资本的双重需求。不过,并非所有网红的情感劳动都会被资本收编和异化,比如我国正在崛起的主流网红,就构成了传播正能量的网络治理主体。现阶段,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导向,大力推动我国网络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发挥网红在促进网络社会治理精细化和专业化层面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蕾 《天府新论》2023,(5):150-159
在日益小众化、个性化的时尚消费中,服饰的品味成为青年群体的追捧方向和消费原则。其中,时尚业的买手群体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号召力在消费实践中充当了“品味领袖”的角色,建构了品味社群的区隔。本文基于布迪厄的“文化中介者”概念和区隔理论,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具体分析了买手群体对时尚品味的塑造机制。研究发现,买手群体和其经营的买手店通过打造独特的空间消费体验、确立审美与品味的原则以及展示专家身份的策略推动自身品味合法性的过程,由此对消费者的品味进行引导。其结果是,作为阶级范畴的品味让位于群体范畴的品味,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份认同和主观分层,品味的社群成为品味的再区隔机制。  相似文献   

7.
话语商品化是消费社会不可避免的产物,是促销文化和广告话语盛行共同作用的结果.话语商品化不仅能够强化现代社会的商业思想,而且能够重新建构主体的社会身份和关系.过度商品化会导致交际目的的失败,而过多的商品化则会引起语言伦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出现明显的炫耀性消费现象,他们的炫耀性消费行为主要是基于对商品外显符号意义的考虑,目的在于实现对其社会认同的重新建构.炫耀性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悖反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此种悖反一方面体现为其收入与消费的不匹配,另一方面体现为其社会认同内部结构与炫耀性消费倾向的不一致.新生代农民工在混乱的社会认同状态下通过畸形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建构新的社会认同,是对于其城市边缘身份和不平等社会地位的一种抗争,以期借此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陈尚荣 《学术界》2007,(4):93-97
文艺消费在90年代随着市场化的深入,使得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在80年代建构的文学"共享"空间发生了裂变,文学艺术消费的"分众化"就是这种裂变现象之一.当代文学期刊的改版和文学图书的策划以及"新新人类"写作和80后"青春写作"等文学现象即是这种"分众化"消费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朱迪 《社会科学辑刊》2024,(3):130-141+239
推动绿色低碳消费对于我国消费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消费转型不仅受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在当代社会还与青年文化紧密结合,营造出新兴生活方式。然而,绿色消费不仅局限于绿色购买,而且不同领域的绿色消费机制也存在差异。通过使用2022年中国城市低碳消费调查数据,从购买、使用到处置的主要消费环节以及吃、穿、行等主要消费领域,考察城市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的特征并引入社会经济地位和世代两个维度解释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商品购买、使用和处置的不同消费环节都呈现阶层和世代的差异,收入越高、学历越高、越年轻的群体越积极参与低碳消费行为,中等收入群体经常购买绿色商品的比例最高;在涉及购买环节和出行领域的新能源车消费意愿上,阶层比世代的影响更重要,而在强调商品处置和日常消费的二手消费方面,阶层和世代都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发挥中等收入群体和青年在社会文化营造中的作用,塑造绿色低碳社会共享文化,引导全社会认同、追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存在结构,本质上与资本的内在逻辑相一致。在消费主义下,个体以消费来建构并诠释生存的意义,个体生存逐渐消费化。消费主义的消费是异化的消费,导致人的钝化、单向度化与物化,并造成人类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消费需求不足是需求不足的主要方面。本文着重分析在大额刚性支出存在的情况下 ,收入差距过大是如何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结论是 ,收入差距过大会强化低收入群体的储蓄行为 ,使他们的消费倾向降低 ,同时扩大低收入群体 ,这使得该群体的行为、预期和情绪对中、高收入群体的影响加大。其次 ,中等收入群体的危机感增强 ,消费倾向降低。最后 ,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对高收入群体有“示范”作用 ,同时 ,中、低收入者的不满情绪会使得许多高收入者有“隐富”行为 ,从而使得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降低。对此应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的扩展对个人生存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消费社会对于形塑个体与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山寨这一实践现象放置于消费社会与符号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中理解,山寨实际可以理解为后现代社会中底层消费群体的"拟像",同时也被整合到整体性消费社会权力结构中的过程.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山寨化与麦当劳化构成了整体消费社会中弱势与强势阶层的两种行动方式,山寨是底层消费群体反抗的一种弱武器.  相似文献   

14.
范和生  王燕 《学术研究》2023,(7):56-64+177
对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进行有效提升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扩大内需战略的题中之义。但现阶段,我国低收入群体在消费结构、消费关注、消费惯习、消费心理等主观内部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消费行为路径依赖;同时,主体收入有限、政策帮扶存在盲区、市场弊端显现、社会资源掣肘等外部障碍阻碍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提升。在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提升存在内、外部障碍,从培育内生动力、完善制度体系、引导市场偏好、构建帮扶网络四方面出发,有助于为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提升提供多元路径选择,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芸 《兰州学刊》2010,(1):77-81
农民工希望通过消费融入城市文化,实现身份认同。然而这一过程却受到了诸多城乡差异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文化因素。文章以青年农民工消费山寨手机为例,通过分析山寨手机中的符号意义以及访谈的方法来验证两个假设:山寨手机中所包含的符号满足了青年农民工体验城市人身份的需要;城市同龄人对山寨手机符号的不同解读为青年农民工建构城市身份设置了障碍。因此,文章提出文化资本在以符号消费为媒介的城市身份建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奢侈品消费呈现消费心理注重炫耀性、消费年龄年轻化、消费内容低端化、消费人群结构多元等特点。消费者出于对意义的追寻和身份认同的消费动机,与商品通过媒介构建的符号价值达成共识,商品(资本)、媒介、消费者(受众)三者合流,共同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奢侈品消费神话。在媒介建构的消费神话中,人对消费品追求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虚拟的象征意义,占有后喋喋不休地呓语和狂欢,背后则是生活意义滑落和商品异化的悖论。对打破这种神话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传媒社会道义的回归,意见领袖的批判责任,以及消费者的自我救赎等,也许后者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论大众媒体对消费文化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道成 《中州学刊》2005,(6):239-242
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大众传媒对消费文化的建构作用不容忽视.媒介文化促进了消费意识形态的生成,大众媒体在消费文化和消费生活方式的形成中扮演了"共谋"的角色.大众传媒通过媒体文化左右着消费观念和消费时尚的方向,传播消费文化,建构消费意识形态.大众媒体以引导和刺激消费为切入点,利用自身颇具诱惑力和煽动性的宣传,使人们在休闲、消费和感官满足的快乐之中接受了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催生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8.
符号消费是由消费需求主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后现代社会的主导消费范式。符号化的旅游体验及消费是一个建构符号和解读符号的过程。对旅游主客体系统进行符号化解读,对旅游消费的符号表象化危机进行反思,重视符号与意义的建构、符号载体和符号价值挖掘的统一,加强旅游符号的宣传和营销,最终使旅游者感知旅游吸引物背后所代表的符号化的社会价值和理想,实现消费预期的符号系统与现实体验的重叠与同构。  相似文献   

19.
杨达  秦勇 《兰州学刊》2007,(11):148-150
中国早期的电影和历史消费题材联系密切.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文艺非消费品观念的指导下,历史消费片暂时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80时代以来,中国电影历史题材片开始重新接续传统、面向市场,呈现消费娱乐化的倾向.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题材片出现了严肃历史片与历史消费片并存、并进的新局面.大众消费的内在需求契合影视市场占有的机制,历史消费影视剧的出场成为一种时下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科学消费伦理建构的价值选择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小青 《人文杂志》2008,2(2):48-52
科学消费伦理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阐述科学消费伦理建构的价值选择,提出了科学消费伦理建构的五个维度,倡导消费的经济性、生态性、公正性、人文性、和谐性,并进一步指出了科学消费伦理建构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