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沈福俊 《社会科学》2012,(5):102-108
《行政许可法》第14条第2款所规定的国务院决定的行政许可设定权是特殊状态下的临时性权力,国务院依据这一职权所设定的行政许可应及时转化为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国务院《行政许可决定》设定的500项行政许可存在数量庞大、个别主体不规范以及没有及时转化为法律、行政法规所设定的常规性行政许可等问题.为保证《行政许可法》第14条第2款的实施,应由国务院制定相关规范,从明确行政许可设定的“必要性”标准、规定行政许可实施的“临时性”期限、控制行政许可设定的数量以及完善对行政许可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国务院决定行政许可权设定权进行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2.
人权行使行政许可权是对人权行使进行事前限制的国家权力,国家对这种限制权必须予以适当的限制,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人权行使行政许可权在本质上可以归类为立法权力,必须遵守《立法法》的有关限制性规定。同时,人权行使行政许可权又是一种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力,还应当遵守《行政许可法》有关设定行政许可的限制性规定。在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省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许可总体上是较为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利用行政许可收费;行政机关和申请人权利、义务不平衡;有些行政许可的设定有悖于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不利于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行政许可的范围、期限、程序不明确。建议行政许可立法时应当严格限制行政许可的范围,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程序,严格限制利用行政许可收费,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应仅限于法律和法规,规章不得自行设定  相似文献   

4.
行政许可权之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许可权是贯穿行政许可制度始终的一条主线 ,是行政许可制度发挥效能与作用的核心。行政许可权在性质上属于执法权范畴 ,是行政许可主体将有关行政许可权的法律规范与具体的行政事务相结合 ,并付诸实施的权力 ;在内容上由行政许可适用权和行政许可监管权两大部分构成。适用权可分解为受理权、审核权和决定权三种 ,监管权则主要由检查权、中止权、变更权、宣告无效权和撤销权组成  相似文献   

5.
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对国家的各项行政管理活动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同时存在许多消极的作用。究其原因,既有行政许可设定方面,也有行政许可实施方面的原因,就行政许可设定方面而言,主要是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权限及范围不明确所导致。《行政许可法》的出台,以法定的方式,明确了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许可权的诸多问题。其中关于行政许可的设定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补充设定权条款的解释,主要存在限缩解释和扩张解释两种解释路径。限缩解释者认为补充设定行政处罚仅限于“上位法对已规定的违法行为没有规定具体处罚措施”;扩张解释者认为补充设定行政处罚并不限于上述类型,还包括“下位法认定违法行为”及“设定行政处罚”。围绕这两种不同的解释路径,理论和实务界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通过解析补充设定权条款的含义,可以发现补充设定权条款的限缩解释虽然有助于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但并不符合该条款的规范意旨,亦不符合该条款“合理配置立法权、调动地方立法积极性和规范失信联合惩戒”的功能预期。不过,为避免重演《行政处罚法》颁行之前各地乱设处罚的历史,在承认下位法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范围扩张的同时,还应对下位法补充设定行政处罚进行事项限制和比例原则限制。  相似文献   

7.
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可先行作出行政处罚,并不违反"一事不二罚"、"刑事优先"原则;行政证据同样具有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基本属性,经公安机关调取后,应当作为刑事诉讼证据使用.在现行的立法框架下,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实行检察监督,缺乏明确的宪法和法律依据,应该修改<检察院组织法>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行政许可法的原则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在总则中创造性地规定了一套行政许可的原则体系 ,这些原则同行政法的一般原则一样 ,旨在高屋建瓴地指导和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 ,解决行政许可权与公民权益保障、行政许可中的具体法律规则的价值导向以及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行政许可法》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行政许可的申请程序、行政许可后的监管及以上过程需要披露的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充分表明了政府理念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许可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式,许可权的行使应当程序正当,行政案卷制度就是确保行政程序正当的基本制度。《行政许可法》第一次在法律上确定了行政案卷制度原则,对进一步规范我国行政许可行政行为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许可多层级审查制度作为行政许可的一项审查制度,其具有实现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有机结合、实现行政许可权纵向合理分离、有利于“无知之幕”形成等价值.行政许可多层级审查制度的运行在产生诸多价值的同时,其也可能导致行政组织膨胀、行政环节增加、行政效率降低等制度风险.行政许可多层级制度实践中存在不予许可决定权违法下放、违法增设行政许可审查环节等问题.行政许可多层级审查制度的完善应重点从统一制度设定标准、权力配置模式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梁桂青 《学术论坛》2005,(8):133-136
《行政许可法》作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重新定位的一部重要法律,为解决行政许可设定和实施过程中行政主体自我授权使其行政权无限扩大导致行政许可失控并引发腐败的问题,并彻底消除原有的行政许可制度的弊端,在行政许可设定的问题上,确立了尽可能减少行政许可的理念和强调“国家辅助责任”、突出合理性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价值取向,其规定的行政许可设定的权限基本上与我国立法体制相对应,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司法变更权限定与扩大的博弈——以司法权界限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变更权作为对行政权的有效控制手段,对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作用,但过分扩大司法变更权的范围必将影响权力分配结构的合理与平衡。从司法权界限理论来看,改革和完善司法变更权制度并不在于将其适用范围扩大至一般行政行为,而在于厘清《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规定的立法原意,明确界定"显示公正"与"行政处罚"的内涵与外延,严格限定司法变更权适用的范围,以此界分并平衡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制度角色。  相似文献   

14.
多次犯属于行政犯,是行为人实施违反行政法规范之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后,又再次实施违反行政法规范之行为,而被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形态。现行多次犯立法存在处罚范围规定过于随意、入罪条件规定过于混乱、规定不成体系及立法定位有缺陷等问题。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应当设置多次犯立法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上将2年实施同一行政违法行为受过2次行政处罚后又实施该违法行为的形态认定为多次犯。为贯彻特定犯罪刑事政策的需要,可对2年2次以明文规定的方式予以突破;多次犯立法的优化在行为模式方面应坚持"立法定性,司法定量"的原则,在法律后果方面要完善行政处罚与刑罚的折抵制度;多次犯立法应采取独立于刑法典的轻罪法或违反秩序法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的同时,当事人也享有相应的法律权利,主要有知情权(被告知权)、陈述权、申辩权、要求听证权、申请公安行政复议权、提起公安行政诉讼权和要求公安行政赔偿权.充分地保护当事人的这些权利,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项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极为深重的国家权力,行政强制执行权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或授权;所谓的行政管理权必然包含强制执行权的观点缺乏理论及现实依据;同时,应以效率和公正为原则,兼顾传统和既有制度的安排,在"行政机关自行执行为原则,申请法院执行为例外"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权进行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7.
《行政强制法》将规范和制约权力的宗旨贯穿于始终,并通过多种路径保障其实现.明确权力边界时行政强制的设定权和实施权进行规范,设计严密科学的程序制约行政强制权的行使,赋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广泛的权利以监督行政强制权的运行,严格的法律责任是行政强制权合法运行的最后保障.  相似文献   

18.
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是基于自然正义而理应拥有的不可剥夺的一项权利,但该项权利行使的主体、对象、时间、方式等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其抵抗权的确立是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的,不过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在我国存在一些实现上的障碍,因此需要从具体的法律制度层面来扫除这些障碍:一是在立法规定中明确将抵抗权的行使对象与无效行政行为理论结合并确定无效行政行为的判断标准;二是建立"抵制必须答复"制度和"争讼停止执行制度";三是针对行政行为建立独立的"无效确认之诉";四是规定行使行政抵抗权的相对人须对特定事实承担一定程度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及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地方立法中规定行政处罚权本质上是一种"不安全"的权力,任意扩张或滥用行政处罚规定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防止地方立法中滥用行政处罚规定权,我国应当科学、合理配置和划分地方立法中规定行政处罚的权限范围及边界,加强立法监督,完善立法程序,建立司法审查制度,使地方立法中行政处罚规定权由"不安全"的权力变为"安全"的权力、规范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专利行政执法制度是指专利行政主管机关依法处理专利纠纷和专利违法行为的法律制度,包括专利行政强制、专利行政处罚、专利行政裁决和专利行政调解。从新中国专利法律制度建立至今,专利行政执法制度一直是国内理论界、立法界、司法界和行政执法界争论的焦点。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制度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第一,专利行政执法的主体存在缺陷;第二,作为专利行政执法主要依据之一的《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存在立法缺陷;第三,专利行政执法程序存在缺陷。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专利行政执法制度,应当赋予国务院专利行政主管部门专利行政执法职权、完善专利行政强制制度和行政处罚制度及专利行政执法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