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修改的内生增长模型,阐述了知识产权保护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非线性关系。首先选取2003—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并借助三阶段SBM-DEA方法测算了绿色创新效率;在检验到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门槛效应后,构建了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当知识产权保护处在较低水平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为负;只有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跨过门槛值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才明显。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单一门槛效应在国别、行业、地区数据分析中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提高绿色经济效率的理论机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理论机制的实际效果并研究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微观技术效率、市场运行效率和宏观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资源环境管制对改善绿色经济效率有积极作用,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率高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形;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在各地区具有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实证结果表明,改善微观技术效率和市场运行效率对提高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效果,但改善宏观资源配置效率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取2008—2017年我国37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城融合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城市产城融合水平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关系,城市产城融合水平的提高显著推动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且与非一线城市相比较,产城融合水平对一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各大中型城市要进一步提高产城融合共生水平,以凝聚创新资源,有效促进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对于非一线城市,要加大推进产城融合政策力度,加速缩小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从而实现创新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绿色创新效率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促进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基于2008-2018年长三角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出长三角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最后运用线性与非线性模型探究各自变量对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长三角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逐年增长并已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外商投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集聚对本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有正向直接促进效应;企业收益与政府支持对本地与邻近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均有正向促进效应;环境规则对邻近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在线性与非线性回归结果中,总的来讲,各变量对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作用机制相似,其中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变量而言对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作用系数最大,影响程度最深.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为长三角未来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探索经济和环境共赢之路的重要举措,客观评估试点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有助于夯实低碳城市建设成果,推动绿色创新发展。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利用多期差分模型,从多维度分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两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两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2)在绿色科技研发阶段,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东部城市、重点科教城市和大规模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3)在绿色成果转化阶段,随着低碳城市建设的推进,东中部城市、重点科教和普通科教城市以及大规模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都有显著提升,并且试点政策对中部城市的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城市,对重点科教城市和普通科教城市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商方法测算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及产业集聚度,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其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高技术产业集聚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二者均存在东高西低现象;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对其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着基于产业集聚度的单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度跨越门槛值后,研发投入强度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因此,应当引导高技术企业研发资金投向节能减排等绿色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培育高技术产业集群,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结合自身工业基础,鼓励有特色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6—2017年中国省市的面板数据,以Super SBM-DEA模型测算中国各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并基于独立效应和联合效应双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中国OFDI与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从独立效应看,中国OFDI不仅有助于提升本地绿色经济效率,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绿色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本地绿色经济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其空间溢出效应也会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发挥积极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本地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地区存在一定的负外部性。从联合效应看,OFDI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联合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这一正向作用在我国东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意味着通过OFDI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优选路径;OFDI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联合效应有利于我国东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但该效应并不能完全消除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邻近地区环境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8.
9.
10.
制造业创新效率是衡量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利用DEA-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2016—2019年的创新效率及其变化情况;随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了影响制造业创新效率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京津冀制造业创新效率主要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效率(TE)、规模效率(SE)总体偏低、多数行业处于无效率状态;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发现,不同行业的创新效率存在明显差距,不平等现象突出,并呈现加剧趋势;进一步计算Malmquist指数发现,2016—2019年京津冀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总体趋于上升;从行业细分来看,相对于低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效率优势更为明显,行业的技术水平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效应;最后,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政府补助、主营业务收入、市场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与制造业创新效率正相关,可以促进效率的提升;而融资约束与创新效率负相关,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文章深入挖掘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阐释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并探究其中介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且能够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区域创新产出增加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优化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中介渠道;相较于北方城市、资源型城市和非试点城市,南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试点城市的数字经济具有更明显的“绿色红利”;中国应增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加快传统产业数字渗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引领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从技术扩散的"不稳定期"、"过渡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入手,描述了萎缩、稳定、加强、动态平衡、紧缩和动荡六种创新网络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完全突破型"、"市场突破型"和"技术突破型"三种技术扩散类型为主要变量,构建创新网络演化模型,并归纳出其一般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政府控制国有银行方式的转变、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同的控制方式,使得我国银行业形成了二元治理制度.而二元治理制度是影响两类银行扩张模式及其效率的根本原因.浦东发展银行治理制度相对完善、制度成本低,采取梯度推进模式进行扩张,这不仅扩大了规模,而且提高了效率.工商银行的平行推进扩张模式的效果相反.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市场化程度是影响扩张模式及效率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基于四阶段DEA和bootstrap-DEA模型对中国区域环境治理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传统DEA方法测算的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值被明显低估.(2)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公众环保意识、地区产业结构对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环保投资增加和能耗降低没有对效率提升产生应有的作用.(3)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差异明显,中部和东部的综合效率明显好于西部,而西部的规模效率较好.(4)资本变动对西部的影响较显著,人力因素对中部的影响大,科技因素对东部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8.
19.
绿色发展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以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江中游城市群2010—2020年的绿色发展效率,运用核密度估计模型、重心模型揭示其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呈先降后升的浅"V"型趋势,分地区看,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2)核密度曲线由左侧"单峰"分布逐渐转向"M"型双峰分布,高低值各自聚集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显现;(3)绿色发展效率重心逐渐向长江中游城市群西部地区迁移,经度变化范围大于纬度变化范围,波动范围随时间迁移均愈发扩大,东西区域不平衡性较为突出。鉴于此,文章提出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发展、畅通区域之间协调联动、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等政策建议,以助推长江中游城市群实现绿色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