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575份农村居民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及其所关注的农村改革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稳定程度、农村非农化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比较明显;受教育程度、宅基地退出、生态环境代价、非农发展方向等因素对农村居民选择城市发展的影响更突出;村庄资源禀赋认知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与村庄建设意愿的影响不明显;农村居民极为重视农村社保改革、农地改革和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事务,并认为现代农业才是农村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尊重农村居民选择,积极做好提升就业水平、人居环境整治、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深化农村社保改革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3.
农民民主参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检验公众参与对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公众参与拉近政民距离和强化政民互动,提升了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从公众参与有效性看,参与过程和参与结果的有效性均对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起积极正向影响,其中“参与结果是否有效”的促进作用更大;从公众参与便利性看,畅通农村居民“建言献策”渠道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因素。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应凸现农民主体地位,构建“人民满意”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参与生态;完善参与反馈机制和拓宽参与渠道;“因类制宜”提高农民参与素养和参与能力;加强农村数字建设,引导农村居民网络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和认知程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涉及到合作社参与主体农民自身的问题,以江西省为个案,结合300户实地调查数据,探讨农户对农民参与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意愿和认知程度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农户户主综合认知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程度 而且随着农民综合认知能力的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会越强。提出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或示范,培养基层合作社带头人和分类支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收入因素、公共服务、营销因素、消费观念四个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影响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意愿,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需要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产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农村公共产品建设过程中,农民是公共产品建设的生力军.推进农村公共产品建设需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断提升农民的参与度.以江西省为例,通过对639位农户入户深度访谈调查,利用二元Logistic的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种植规模、家庭收入、地理特征、民主参与、政策支持、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等6个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参与公共产品建设的意愿.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化的今天,社会流动性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社会变迁带来的利益分化对农村居民传统社会生活的冲击必然对社区认同和政治参与产生消极影响。然而,通过对豫北地区5个村庄的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的社区认同和政治参与还处于相对乐观的水平。而且,农村居民社区认同与政治参与之间呈正相关。为避免社会变迁的冲击对农村居民社区认同的影响,可以在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同时,注重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五大战略之间存在密切逻辑关系,五大战略对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有重要作用.利用排序选择模型对来自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的2459份农村居民调查数据进行回归,考查五大振兴战略对农村居民获得感的作用效应,借助门限回归模型分别从年龄和地区两个角度对获得感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产业振兴战略对提升居民获得感没有显著影响,人才振兴战略对提升中年居民获得感有抑制作用,但对东北地区居民的获得感存在促进作用,文化振兴战略与生态振兴战略能显著提升居民获得感,组织振兴战略下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感与获得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要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视村民教育、美化乡村环境、巩固基层建设促进乡村振兴,进而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  相似文献   

9.
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现状及其原因,为促进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和完善农民参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意愿不高,参与程度较低,缺少全程参与,参与方式单一;影响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民的年龄、是否为村干部、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农民对农地整理政策的认知、农民对农地整理益处的认知、农民参与被鼓励和重视的程度。提出政府应重视农地整理政策的宣传工作,提升农民的认知水平,支持村干部发挥带头作用,规范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程序,鼓励耕地流转,以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农地整理项目。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党中央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基于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的研究梳理,以关中地区1 17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构建宅基地退出意愿和个人现实特征、个人情感特征、宅基地现实特征的二元模型,包含农业收入占比、情感依赖、宅基地经济增值等16个具体变量,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多重共线性诊断进行各因素的显著性分析,对不同代际人群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个人情感特征对农户退出意愿影响显著,并且不同代际之间差异性明显;(2)个人情感特征、个人现实特征、宅基地现实特征对于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程度和重要性逐渐递减,并且不同代际均受其特有的价值观和实际情况的影响,如“落叶归根”的情感、“宗族继承”的观念、“家庭生活需要”的现实压力而产生与其他代际相反或相差较大的特征。最后,从制定分类型的差异化退出模式出发,以指标互补、产业再生和休闲共享等策略对宅基地退出后的保障与补偿进行探讨,为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畅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东省即墨市D村进行调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将生活方式操作化为可测量的6项指标,计算新农保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值。结果发现:总体上,新农保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般,但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对女性群体的影响要大于对男性群体的影响,而且新农保对女性群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意识层面,对男性群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从生活方式的6项指标来看,在养老观念、生育观念和农民对政府态度方面,新农保对女性群体的影响要大于对男性群体的影响;在代际关系、储蓄与消费和收入方面,新农保对男性群体的影响要大于对女性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原民政部推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设计本身、选择的实施时机和政府的不积极作为等因素已进入衰退期,地方政府推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最大特点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但目前尚不完全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长期看,建立农保制度只能由中央政府强制推动,短期内需要处理好两种农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截面消费数据,运用ELES计量模型,从基本需求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平均增速、市场潜力和市场需求三个层面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耐用消费品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以比较研究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和消费热点的选择。结果表明,食品、居住仍然是甘肃省农村居民追逐的消费热点;交通通讯、家庭设备、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是很有潜力的消费热点;移动电话、家用电脑、摩托车、电冰箱和照相机等耐用消费品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但是收入不足制约了其消费水平,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较显著,其中家庭经营收入的增加对消费增长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VAR模型,以重庆市1985—2012年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消费率、第三产业比重等数据为样本,考察重庆农村居民消费与第三产业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动态特征。通过稳定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表明: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单向Granger因,农村居民消费率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单向Granger因,农村居民消费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6.
根据比利时Meetjesland农业地区集群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的广义梯度理论及中国城乡关系演化趋势,中国城乡一体化应建立在“城市群-乡村集群”的基础之上,并将“乡乡一体化”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基于中国国情的乡村集群发展模式应当是: 以地区发展为价值观,建立以县(县级市)为依托的乡村集群合作平台,制定乡村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并推进品牌策略,以集群的优势实现中国乡村地区主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对其直接受益人农村老人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绩效,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对湖北省农村老人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金待遇满足农村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程度并未显著影响农村老人的幸福感,农村老人对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认知则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了其幸福感。其中,农村老人对养老金待遇的评价越高,其幸福感越高,而认为其养老金待遇比城镇职工低的农村老人,幸福感则相对较低。另外,享受养老金待遇的状况也对农村老人的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民间的社会保障--对山东农村互助合作规范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村地区关于修建房屋、婚丧嫁娶和借贷的互助合作规范具有明显的社会保障功能,可以分散村民们的经济风险,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这些规范是借助于私人之间的监控和惩罚来维持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消费结构数据和广义矩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内外部习惯形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居民在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住房支出上有负的内部习惯形成,在文教娱乐支出上有正的内部习惯形成,其他方面的则不显著;城镇居民在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支出上的示范效应为正,而在住房和衣着支出上为负,其他方面不显著。农村居民消费开始呈现理性特征,但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