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戏剧构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剧作法,使得生态之于剧场实践的意义在新的语境中得到重新认识,并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研究旨趣与批评范式。生态戏剧构作一方面围绕“戏剧能为生态做什么”的探讨,构建出舞台表演绿化策略,形成新的物人关系;另一方面将剧场空间实践作为一种媒介来处理当代环境问题,实现了剧场性与生态性的关联,带来了戏剧制作的新方法和新挑战。生态戏剧构作打破传统剧场功能,通过对文本的生态诠释,层层叠加到表演、道具、服装、布景等戏剧元素中,反过来,以上诸多元素的结合又赋予戏剧作品鲜明的生态主题,有效地拓展了西方戏剧创作与研究的空间,对推进我国生态戏剧艺术发展也具有参考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了西方戏剧人类学存在的片面性,探讨了戏剧人类学如何处理"表演"与"扮演"、"表演者"与"角色"、表演的生理因素与心理过程、身体语言与口头语言,以及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表演的共性与差异性等诸方面的关系,指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戏剧人类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是20世纪末在欧美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旨在把以地球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运用到文学研究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文学研究的绿色化.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劳伦斯的中篇小说<狐>,会发现人类世界出现严重的角色错位:性别错位与物种错位,这表现出作家对生态失衡的忧虑.本文由此得出结论:唯有敬畏生命,才能摆脱人类的生存危机,从而重返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涉及动物叙事的文学作品向新时期生态文学发展的过程,经历了文学形态、文学思想和文学价值的演进和升华.动物叙事汲取了中西方哲学、宗教和伦理思想的丰富营养,从最初的“生态+文学”形态向真正意义的成熟的生态文学发展,跳出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论思维,走向生态整体主义是其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1):96-104
近年来物质生态批评理论(material ecocriticism)纳涉西方形上学、量子物理学、女性主义等领域,企图寻求一个“新”的生态批评论述模式来明示物质的生命力,进而建构万物“纠缠”(entanglement)的形上-认识论(onto-epistemology)。然而,在企图建立一个物质取向的伦理论述时,如何凸显人类为道德担责主体仍是此论述的灰色地带。在梳耙此生态论述脉络之余,本文将特别关注此道德论述范畴里的矛盾。除了接受论述里“不能承受之吊诡”,也就是在论述物质化或分子化转向,以及人类是如何与物质纠缠以致再也无法区分主客体之余,人类的主体位置仍须权宜性地凸显出来,才能实质地“回应与承担”(response-ability)人为的自然环境灾害与动物受难。本文意在建立一个凸显人类道德主体的物质生态论述,以英文词语“garbage”(垃圾,但原意含有动物内脏之意)作为一个“隐晦动能单位”和“物质譬喻”(matterphor)的例子,进而借以申论人类对动物所造成不可逃避的多重慢暴力。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学批评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为研究目标的文学研究流派。它不拘泥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的单一学科研究模式,将研究视角指向人类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的各个角落。本文从西方生态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沿革出发,在分析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当代西方生态批评的价值取向、研究文本转移、跨学科研究态势及其跨疆域比较研究等方面对其最新发展趋势展开深入分析,旨在为构建一个以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社会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协同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新型学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表演者权的归属问题向来是著作权法中的难点和争议问题,最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虽然对表演者权的归属进行了一定修改,但却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诸多争议,其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最新著作权法第40条虽增设了职务表演的规定,但其正当性存疑,且演员和演出单位的表演者权归属边界不明;二是最新著作权法第17条对视听作品的权利归属规则进行修改,但关于视听表演者权归属不甚明晰。对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路径是未来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一方面,对于职务表演规定中“演出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使用”的内涵进行明确规定,允许演出单位对现场表演或已录制的表演向他人发放非专有使用许可;另一方面,明晰“电影电视剧作品”和“其他视听作品”的界分标准,明确视听作品中的表演者权类型,并将“电影电视剧作品”的表演者权法定归属于制片者,而“其他视听作品”中的表演者权则可以通过约定明确归属。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民俗链——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及有关生态方面民俗研究成果积累的学科建设的锐角出发 ,提出了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 ;并从生态民俗的视野 ,关于植物生态民俗 ,关于动物生态民俗 ,自然周期的生态民俗 ,人类在食物链中居统治地位的生态民俗等五个论题 ,阐述了中国生态民俗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间故事研究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史上对民间故事研究在方法上经历过几次重大范式的更迭 ,它们都不自觉地触及了文学批评和传承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献比较和进化论立场上的推断足以概括民间故事始为学术对象时的研究特征。历史 /地理学派重视文本的历史和地理因素 ,是第一个主张对故事全面考察并加以分类的学派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并未从根本上超越以往的分类法 ,只是要求分类更加精细有效 ;列维 -斯特劳斯认为普罗普的研究是形式主义的 ,并从结构人类学立场出发展开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对在研究中“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的问题做出实践回应的 ,是以表演理论为代表的一系列学术尝试。表演理论意识到准确分析故事含义并非是单纯面对文本的问题 ,这一理论事实上暴露了故事研究中文本研究与传承 (表演 )研究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中富有极其深厚的动物生态伦理底蕴。儒家贵人贱物的道德阶梯论是由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境界决定的,是由其生态价值观规定的,有其独特的感情心理基础。在当今时代儒家动物生态伦理思想日益显示出对于人类生态实践的巨大意义,给予我们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胡小玲 《东岳论丛》2012,33(6):60-63
从生态批评与叙事批评的发展来看,这两个文学研究流派都属于发展不完善的理论领域,生态批评具有的包容性特点决定其与其他学科及研究方法的兼容并蓄,而叙事学研究也一直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生态研究的不断发展激活了叙事学的发展潜力,而叙事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则进一步验证了生态批评各阶段的发展成果,两者的结合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英美生态批评是西方环境危机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研究流派。美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首先将环境关注与生态思考溶入到文学研究,并以"生态批评"命名这种文学批评方法。随后由于相似的时代背景加上美国生态批评的启发,英国学者也开始在文学研究领域探索生态批评。他们都意识到生态思考对文学研究乃至人类文化的重要意义,共同探索一种蕴含生态关注的文学批评方法。而英美各自的自然风貌与文化特性又使两国的生态批评呈现出不同的理论研究倾向,二者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与生态批评总旨下,从不同角度进行生态批评理论探索与研究,形成各具特点的当代生态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小说中的生态文化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作为一种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生态批评学迅速发展。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劳伦斯的作品解读,分析劳伦斯小说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借以警醒当代社会,必须培养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以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作品只有经过表演才能成为审美对象,并且,只有放在创作者-作品-欣赏者的多维视野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审视.从这一认识出发,杜夫海纳对表演进行了全新的演绎:表演者的表演是将作品已包含的感性显现出来;创作者的表演是感性生成的过程;欣赏者的表演是协助感性呈现,并为之作证.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危机”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程度?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文追求中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也蕴含着化解“生态危机”的重要思想,其求真的生态科学维度,把实证科学的求真性运用于对社会历史发展与现实的社会研究,并形成整体性的系统研究,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有效地化解生态危机;求善的生态伦理维度,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以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合规律性与自身利益的合目的性统一要求出发,建立生态道德机制和共产主义生态道德信念;求美的生态美学维度,在不断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审美判断和创造美的内在尺度?这些维度不仅给予现实人以“激励?导向和规范”,更以培育“社会生态人”?担当协调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关系为历史使命,从中体现出对人类与生存环境的伙伴关系,其人文关怀的深刻意蕴对于化解当下的生态危机有重要的价值旨向?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8,(1):177-184
在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当下,如何构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处模式成为当下的热点议题之一。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注目新世纪以来的华人移民文学,可以发现有不少作者将写作的触角探入到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中,通过散文、小说等不同的体裁,呈现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陈河的小说《猹》、李彦的散文《大雁与乌龟》、朱颂瑜的散文《大地之子穿山甲》、袁劲梅的散文《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黄鹤峰的小说《西雅图酋长的谶语》等都蕴含很强的生态意识,涉及了生态文学中的动物关切、人类中心主义批判等主题,提出了关于物种关系的新思考,也对现代性的生态悖论进行了反思,倡导生态整体主义,展现出新世纪以来的华人移民文学所具有的超越性文学视野。  相似文献   

17.
王静 《北方论丛》2006,(6):38-40
欧美生态文学批评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它把文学批评放在人与自然为整体的广阔背景下,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批评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怀而充满了活力,生态批评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定义和模式也是众说纷纭,但包含生态整体观的人类回归自然之路已经成为生态批评领域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中,“生态中心主义”往往被视为其重要的理论立足点。然而,“生态中心主义”这一概念本身却面临着理论困境,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虚假命题,而备受抨击的“人类中心主义”却有其存在的充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而需要抛弃的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人类沙文主义”。温和的、理智的“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批评的理论立足点。  相似文献   

19.
双重解构:论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实践中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茂林 《江汉论坛》2007,9(5):119-122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性别歧视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文学、自然、女性、文化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策略是:质疑、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菲勒斯中心主义".其文学实践是研究自然和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揭露、批判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女性意识;质疑和解构西方思想中文化-自然和男人-女人的二元对立,在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生态女性主义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现在在一些影视表演和戏剧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的创作出处,而最直接的创作灵感则是从自然界中获取而来,随着当代戏剧影视的发展,表演创作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大,并发展到至今,也已经成为了一门综合艺术,且领域较广。在表演创作中需要根据创作者的不同去寻找不同的灵感,充分利用这些灵感作为创作的元素。随着仿生学的发展,其带领艺术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仿生学主要是一种边缘学科,它主要是从自然界中获取大量的灵感,虽然这门学科尚未成熟,但是从原始社会开始,仿生元素便与社会文化和艺术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仿生学的特征和仿生学的内涵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与仿生学相关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仿生元素应用的价值,最后还对仿生元素创新方面、发展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