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结合产业价值链理论,把产业价值链概念延伸到区域经济发展范围内,分析了跨区域产业价值链协同创新的内涵,探讨了产业总部集聚是跨区域产业价值链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跨区域产业价值链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拟为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面临新的经济发展背景,城市竞争不断激烈,要想在城市竞争中成功突围,占领城市发展的制高点,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创新系统的建设。该文主要研究推进城市创新系统建设的着力点和主要任务,探索快速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提出一些符合中国城市发展实际的可行措施,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协同视角的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政府取消电煤指导价,煤电企业纵向交易关系逐渐紧张.煤电企业之间的争端来自于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和上网电价政府规制之间的矛盾.从产业链的视角看,这种矛盾源于煤炭和电力产业政策的不协调;从上下游企业的视角看,这种矛盾源于煤电企业之问的交易不畅.从整个煤电产业链的视角分析,煤电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确定性,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问的协同效应较差,甚至出现负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6.
产业协同集聚是产业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业关联表现形态。对单一产业集聚的研究表明集聚对区域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试图探讨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溢出作用。研究选取了粤港澳大湾区2003—2019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多空间尺度运用EG修正指数和DCL指数测度了产业协同集聚的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邻近地区创新的溢出效应,以期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益的思路。研究发现:(1)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存在产业协同集聚现象,但水平仍然较低;(2)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度高于大湾区,其中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最高;(3)都市圈尺度下的比较发现,广州和深圳两大都市圈的产业协同集聚度居于大湾区领先水平;(4)港澳生产性服务业与珠三角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低于珠三角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显示出生产要素未能高效便捷流动导致港澳近年来与珠三角制造业的经济关联度不及珠三角内部各地之间的经济关联度;(5)粤港澳大湾区尺度下的协同集聚度与区域创新水平均不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地区尺度下两个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显著,对珠三角...  相似文献   

7.
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协同创新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通过协同创新,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价值理念,推动高校内部改革,加强自身创新能力,营造自由创新氛围,加强平台建设,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区域创新系统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关联性的研究现状入手,首先从吸引知识、人才、技术、产业的聚集,改善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环境以及提供制度保障的角度深入剖析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对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作用;然后,从区域创新系统拥有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对高新技术开发区区位选择、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信息交流、知识的获取和转移、产业生产链结构的优化以及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出发阐述了区域创新系统作用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机理。进一步,本文对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区域创新系统在地域上、结构上、功能上、目标上的互动关联性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并提出了在政策上以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相结合,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并打造区域经济品牌从而促进两者间互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为此,我国要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内部建立和完善创新系统,使之成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要采取服务外包集聚区模式和总部经济集聚区模式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促进中原崛起的区域创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的完善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区域创新系统的不完善制约着河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构建一个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为目的,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的高效率的区域创新系统,对于中原崛起目标的实现,将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宏 《江淮论坛》2011,(4):180-180
区域创新问题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是有关省区创新系统的专门研究不多。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孔令刚、蒋晓岚两位研究人员的新著《区域创新资源与区域创新系统——基于安徽特色的实证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对安徽区域创新特色,特别是对省级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及创新资源整合路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在2008年后出现的显著分化现象引发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文章基于2008年后中国南北区域暴露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和地区内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分化的典型事实发现:从总体层面来看,2008年后,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化改革进程所导致的要素市场扭曲现象,对北方区域企业创新活动造成较突出的阻碍效应;从区分南北区域不同企业样本组的角度来看,中国南方区域较弱的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内微观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北方区域较强的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内微观企业创新造成了显著抑制效应。这验证了中国南北区域之间差异性的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内企业创新活动所产生的异质性激励效应,从而深刻揭示了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分化现象背后政府干预微观经济行为所导致的异质性创新激励效应的关键动因。  相似文献   

13.
选用2012—2020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创业投资机构异质性对被投企业组织资本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创业投资机构的介入、持股比例、介入强度及介入方式对被投企业的创新资本形成具有正向关系,表现出了积极作用。创业投资机构的异质性与被投企业的流程资本的回归系数为负,对流程资本的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见,创业投资机构的异质性对不同的组织资本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创业投资机构对被投企业组织资本的形成既提供了增值服务,又存在攫取行为,二者交互作用。基于此,为更好地发挥创业投资机构对被投企业组织资本建设的促进作用,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管理行为,等等。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网络的系统“区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创新网络不仅是国内外经济界、地理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理论前沿,而且还是一种解决现实问题的制度框架,是缩小区域差距、实现统筹发展的一揽子方案.本文通过对比区域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极、产业集群、高科技园区、全球网络之间的关系,对区域创新网络作出了多维视角中的系统"定位",以使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活动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推进.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积极培育和推进地方产业集群是赢得区域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文章从相关概念入手,论述了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的可行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成长的内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成长的能力体现为核心竞争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争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三种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持续成长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以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增强要依靠核心竞争力的突破与成长.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成长的内部对策包括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医院科技创新对我国医疗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医院科技创新内涵、现状及在创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观视角分别对医院科技创新的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进行了研究,内外部管理的协调才能促进医院科技创新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何芸 《兰州学刊》2015,(1):151-158
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以来实施的区域差异化改革造成了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其重要表现就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平等。本研究从区域异质性的角度,通过利用2003—2012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绝对值和相对值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行业收入极差、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以此考察了行业收入不平等的区域异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界定区域创新系统内涵的基础上,简要梳理了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和高新区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高新区与区域创新系统发展实际,构建了高新区与区域创新系统联动框架模型,提出了高新区和区域创新系统各自的运行机制,高新区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载体作用机制,区域创新系统对高新区的支撑作用机制以及二者互动演化机制的构成要素,并分析了协同模式和协同路径基础上的协同机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冉龙  黄纯 《学术论坛》2012,35(8):199-204
随着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推进,复杂产品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通过三个视角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一,创新协同视角研究的是单个企业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中如何平衡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模式,继而提升企业绩效的问题;第二,创新网络视角是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置于系统集成商(焦点企业)、系统供应商(其他企业)构成的网络体系中进行研究;第三,自组织演化视角是以系统学的观点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中的阶段性演化、阶段性协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基于以上对文献的回顾,文章提出了一个多层次分析模型,它综合剖析复杂产品系统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创新特征,对透析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